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諸葛連弩及其再發(fā)明

2004-04-29 00:44:03羅開玉李希勇
尋根 2004年4期
關鍵詞:箭鏃諸葛諸葛亮

羅開玉 李希勇

2003年9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隆重紀念建廟1780年。遼寧營口市李希勇自駕車2300公里趕到成都,在慶典大會上向博物館捐贈了他研制的諸葛連弩。 這是否就是諸葛亮研制的連弩呢?本文試圖對諸葛連弩及其再發(fā)明作一理論性的探討。

有關早期文獻的啟示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令人“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這是有關連弩的最早文獻記載。連弩與一般弩有何區(qū)別?《辭源》、《辭?!氛J為連弩就是能連續(xù)發(fā)射的弩。實際上,連續(xù)發(fā)射的弩在諸葛亮之前并不存在?!稘h書·李廣傳·附孫陵傳》:“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因發(fā)連弩射單于?!狈唬骸叭蠊惨幌乙??!睆堦淘唬骸叭惨槐垡病!?,弓弩。潘岳(247~300年)《閑居賦》:“異同機。”可見連弩的連,初義為連結、連合之意。

有關諸葛連弩的早期記載主要集中在《三國志》及其注釋之中。《諸葛亮傳》:“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說諸葛亮“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fā)?!苯猿銎湟?,即指諸葛亮的創(chuàng)意、構思、設計,由他人具體制作?!度龂尽ざ刨鐐鳌?注引傅玄序曰:“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今若馬氏所欲作者,國之精器,軍之要用也。費十尋之木,勞二人之力,不經(jīng)時而是非定?!蔽鲿x鎮(zhèn)南將軍劉弘是中國史載“觀亮故宅”第一人,他曾親眼見過“損益連弩”是不容置疑的。 劉弘在“觀亮故宅”時有“神物應機,大器無方,通人靡滯,大德不?!⒃瘴嶙樱毢祆`。豈神之祗,豈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推子八陣,不在孫、吳,木牛之奇,則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諸葛亮傳》注引《蜀記》)的感嘆。

從以上文獻中可看出:一、諸葛亮曾創(chuàng)制了一種連弩,在當時十分先進。這連弩有兩個基本數(shù)據(jù),一是能連發(fā)十矢,二是矢長只有八寸。對于這個發(fā)明,陳壽將其定性為“損益”。二、馬均為著名科學家,當他看見諸葛連弩時,首先是大贊其“巧”,可見它與以前的連弩實有大別,其次是認為還可演進為連發(fā)五十矢。傅玄(217~278年)為魏末晉初的著名思想家,也對諸葛連弩作出了高度評價。劉弘身為大將軍,熟知兵器。連弩由二矢、三矢齊發(fā),再到十矢齊發(fā),只是量變無質(zhì)別。戰(zhàn)國迄晉,二、三矢齊發(fā)連弩已使用了幾百年,劉弘應司空見慣。而劉弘看見諸葛連弩時,卻耳目一新,視為“神弩”。這也說明諸葛連弩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新的弩種。

關于“一弩十矢俱發(fā)”的探索

怎樣理解“一弩十矢俱發(fā)”,是十支箭同時擊發(fā),還是先后連續(xù)發(fā)出?這是認識、研制諸葛連弩的關鍵所在。事實上,我國古代在這兩方面都進行過很多探索,各有碩果。正是他們的探索,為我們重新認識諸葛連弩提供了基礎。

一張大弓,同時擊發(fā)兩箭或三箭,這在秦漢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妒酚洝ろn信盧綰列傳》:“請令強弩傅兩矢外向?!备担ā案健?,附著,《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焉傅”可證。把二矢同時附在弩機上,當為一擊而同時發(fā)射兩矢的弩?!逗鬂h書·耿純傳》:“選敢死二千人,俱持強弩,各傅三矢,使銜枚間行。”此當為同時發(fā)射三矢的弩。曹丕《飲馬長城窟行》“發(fā)機若雷電,一發(fā)連四五”,說的也是一擊而發(fā)四五矢。明《武備志》卷一○三所載神臂床子連城弩,可同時發(fā)射四五支箭。這是我國古代關于“連弩”的一種意思,即指同時發(fā)射二矢或多矢的弩。

但我們認為這肯定不是諸葛連弩類型。首先,從現(xiàn)有資料看,目前還沒有同時擊發(fā)十矢的,更不可能像馬均說的那樣,同時擊發(fā)五十矢。發(fā)箭應對準目標。十個或五十個敵人排在一起進攻的情況并不多見。同時發(fā)十箭或五十箭,必造成極大的浪費!第二,一弩同時發(fā)射十箭或五十箭,即一支弩機的動力平分10份或50份后,其射程還能多遠?殺傷力還有多大?第三,這種笨重的弩床難以攜帶,不適宜諸葛亮南征北伐的地理條件。第四,這種弩所用的矢,其長度在三尺以上,與“矢長八寸”差別太大。第五,這么長的矢,顯然不可能“以鐵為矢”。

在一張弩床上架二張、三張或四張弓,戰(zhàn)時可利用搖柄繩軸事先張弓扣箭,一般是由一名職業(yè)射手發(fā)射。 這種弩在宋代較為流行,《宋史·太宗》:“十二月乙丑,幸講武臺觀機石、連弩。”《宋史·禮志》“軍禮·閱武條”:“其按閱炮場、連弩及便坐日閱召募新軍時,令習戰(zhàn)如故事?!薄段浣?jīng)總要》記載了宋代的這幾種大型床弩。其實質(zhì)是將數(shù)張單發(fā)弩合而為一,由一人射擊。 它張弓時需要數(shù)十人、甚至上百人一齊出力才行。我們認為,這也不是諸葛連弩類型。因迄今為止,在一張弩床上最多只能架四張弓,最高只能實現(xiàn)四矢連發(fā);矢長三尺以上,不可能“以鐵為矢”;難以攜帶,不適宜西南及川陜交界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

另有一種連續(xù)發(fā)射的弩,明代茅元儀《武備志》記載,明人曾研制出“諸葛武侯弩”,后來清人在此基礎上,曾制造出“彈弩”:

這種弩,我們認為就是失傳甚久的諸葛連弩,至少是這種類型。首先,其“矢長八寸”,能連續(xù)發(fā)射十矢,符合諸葛連弩的兩個基本數(shù)據(jù);又極為輕便,步兵、騎兵都能隨身攜帶,適宜西南與川陜交界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惜當時火炮已經(jīng)使用,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未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視,未能推廣,不久再度失傳。

2000年,遼寧營口市李希勇在一次觀看諸葛連弩的電視節(jié)目時,深為其失傳而憂,用兩年多的時間,以傳統(tǒng)工藝和材料,再次研制出了諸葛連弩。

該弩容箭量10支,矢長八寸(古尺),弩長65厘米,弓臂拉力150斤;射程:鐵矢50米(連弩射程依據(jù)弓臂力量大小不等而改變),普矢(無羽箭)120米,單發(fā)精確射擊30米全中靶,連發(fā)快射6秒射完十箭。2004年,又在此基礎上改進為小型工藝品和彈煙器,推出了首批系列產(chǎn)品。

諸葛連弩再認識

明人和李希勇的研制,為我們重新認識、評價、研究諸葛連弩提供了許多重要線索。他們再發(fā)明的諸葛連弩,與過去一般的弩相比,其“損益”情況如表1。

為什么要“矢長八寸”?三國時期1尺為今23.6厘米,8寸為18.88厘米,約合今5.7寸。我國古代關于矢長并無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大體以適用為原則。一般弓箭矢長在二至四尺左右。從文獻記載看,除諸葛連弩外,用弓或弩發(fā)射的、最短的矢長也有一尺二寸。 一般的弩,矢是放在弩臂上發(fā)射,矢長不能短于弩弓到弩機間的距離。換言之,矢長取決于弩臂的長度,至少是與弩臂直接相關。 戰(zhàn)國弩、漢弩所用矢長都在二尺以上,神臂床子連城弩上的矢長為四尺左右。諸葛連弩矢長八寸,當是連弩史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它一定是為了適應、配合整個連弩結構變化的需要。它的長度不再取決于弩臂。這表明諸葛連弩與戰(zhàn)國弩、漢弩在結構上、原理上都有大別。

通過明人和李希勇的兩次再發(fā)明,我們一眼就可看出,“矢長八寸”首先是為了能將其裝入箭匣的需要。 經(jīng)制造實踐,箭桿超過八寸,箭匣增長,機關互動就不暢通,鐵矢超過八寸重量增加,會影響箭的射程;而箭的尺寸小于八寸,箭匣縮短,弩的弦臂張開間距小,發(fā)射力量就會減弱。所以“矢長八寸”是最佳尺寸。

以鐵為矢:這有三種可能:全矢為鐵;矢頭(即箭鏃)為鐵,矢桿為竹或木;矢頭為銅,矢桿為鐵。從出土文物的情況看,以第三種可能性最大。當然,目前還不能完全排除第一、二種可能性。川、滇、黔和陜西漢中都很潮濕,鐵質(zhì)文物難以保存,加之過去對這一課題重視不夠,希望在未來的考古發(fā)掘中重視此問題。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近年收集到一批漢末至三國的箭鏃,其中有二枚尤其值得注意(圖10第一枚和第三枚)。

從上圖和表中可看出,當時明顯有寬翼與窄翼兩類箭鏃。圖中的第一枚箭鏃,其翼寬僅0.59厘米,而第二枚翼寬 2.45 厘米,為前者的四倍多。寬翼者當是普通箭弩所用,窄翼者(第一、三枚)或為諸葛連弩所用。圖中第三枚銅矢頭鐵桿,可映證我們的推斷。大家知道,箭鏃的大小、重量與它所能牽引的箭桿的長度、重量成正比。過小的箭鏃不可能帶動過大的箭桿。十圖中第一枚鏃,僅長4.68厘米、重4.5克,大約只能牽引當時八寸長左右的箭桿。通常普通的箭是由鏃、木桿、羽毛制成,箭在遠距離飛行時,羽毛起平衡作用。而連弩的箭若采用通常制法,箭身羽毛部位與箭匣壁發(fā)生阻礙,使箭支無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到發(fā)射位置。所以連弩的箭采用非常規(guī)制法,“以鐵為矢”。這就解決了三個問題:1.由于整支箭的尺寸只有“八寸”,非鐵制的箭,箭體輕,沒有太大的殺傷力;鐵矢增加了殺傷力;2.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鐵箭會被吸附在箭槽上,解決了連弩向上仰射時弩身傾角大于90度,箭匣里的矢脫離箭槽倒向反方向、或張弓向下俯射時箭支滑落等問題;3,保證了連續(xù)供箭、連續(xù)發(fā)射得以順利完成。

諸葛連弩的核心是新增了連桿,利用杠桿原理,使原本大力才能拉動的弓弦輕易就能扣上,并快速連發(fā)。上引傅玄序中曾提到,試驗諸葛連弩主要是“費十尋之木(古八尺為一尋),勞二人之力”,也表明制造諸葛連弩將大量使用木材。弓臂150斤的拉力,通過連桿,只需三四十斤的力量就能勝任。連桿事實上還起到了擊發(fā)的作用。它在扣弦下壓的同時,利用箭匣下壓的力量,壓迫發(fā)射銷,使其自然上彈,頂出弓弦,達到擊發(fā)的目的。這就取代了傳統(tǒng)連弩上的弩機。

諸葛連弩的又一重要貢獻是新增了箭匣。箭匣是保證連發(fā)的必須裝置。箭匣可大可小,故馬均認為他還“可令加五倍”。連發(fā)十矢與連發(fā)五十矢只是量變,并無質(zhì)別。其次,如箭匣里裝五十矢,又會產(chǎn)生新的矛盾。如箭匣會大大增高(增高2.5倍至5倍),射擊時將影響視線;弩身加重(箭匣增大部分和40支鐵矢的重量),攜帶、操作都會不便。史載馬均有此設想而最終未能實施,或許也有這些原因。我們認為,在三國的歷史背景下、在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交通情況下,諸葛連弩連發(fā)十矢的構造比連發(fā)二十矢、五十矢的構造更合理、更適用。

箭匣位于弩臂的上方,遮住了一般連弩望山的位置,故望山被減掉。沒有望山,顯然會影響射擊的準確性。但諸葛連弩強調(diào)的是快速連發(fā),它并不是完全取代過去的連弩。事實上,在諸葛連弩已經(jīng)誕生后,蜀漢仍在大量生產(chǎn)并使用一般連弩。當年蜀漢軍隊中,諸葛連弩與一般連弩是配合使用、取長補短的關系。在強調(diào)準確性的點射的時候,仍用一般的連弩。

諸葛連弩的另一變化是將過去的箭道改為箭管,即在箭匣的前半部鑿一長圓孔,作為發(fā)射箭矢的通道。毫無疑問,這是現(xiàn)代槍支槍管的原始鼻祖。這箭管要求用較硬的木材制作,制作時精密度要求很高,為連弩工藝要求最高之處。箭管也是制約箭鏃寬窄的瓶頸。故連弩的箭鏃比一般箭鏃窄得多。但諸葛連弩在形型上也有大、中、小之別(當時大概是以“石”來區(qū)分),箭管的寬窄亦有區(qū)別,箭鏃也會有差異。

連桿、箭匣、箭管及八寸長的鐵矢四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連續(xù)發(fā)射?!吨T葛亮傳》注引《魏氏春秋》說:“一弩十矢俱發(fā)。”“俱”在古漢語中有“全”、“都”之意。如《史記·項羽本紀》“人馬俱驚”;《諸葛亮傳》注引《魏略》曰: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俱”還有“在一起”之意。如《諸葛亮傳》:先主曰:“君與俱來?!备鶕?jù)以上文例,我們認為:“一弩十矢俱發(fā)”應釋為:一弩裝十箭,都能(連續(xù))發(fā)射。而絕不是扣動一次弩機,十箭同時發(fā)出。

綜論

陳壽將諸葛連弩定性為“損益”,值得再研究。《史記·禮書第一》:“觀三代損益,乃知緣人情而制禮……”《三國志·先主傳》:“五帝損益,此道不廢?!薄皳p益”都是增減、改進的意思,是量變而非質(zhì)別。 我們認為,諸葛連弩首先使用了連桿、箭匣,利用杠桿原理實現(xiàn)了快速連發(fā),取掉了弩機和望山,在世界歷史上首先創(chuàng)造出能連續(xù)發(fā)射的弩,與以前的連弩已有質(zhì)別,是一種嶄新的武器。

諸葛連弩中的箭匣、箭管是現(xiàn)代槍械中彈匣、槍管的原始鼻祖。諸葛連弩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武器。有關“自動武器”的基本定義是:自動武器指利用火藥燃氣能量或其他非人力外部能源,進行裝彈或連發(fā)的射擊武器。利用非人力外部能源工作的又稱為機械化自動武器。自動化武器有單發(fā)和連發(fā)兩種。單發(fā)自動武器又稱半自動武器,或自動裝填武器,在射擊過程中,能自動退殼或裝彈,但不能自動擊發(fā),須放松扳機再次扣引,才能再次發(fā)射。連發(fā)自動武器又稱全自動武器,能自動退殼、裝彈和擊發(fā),可連續(xù)射擊,直到供彈具中的彈藥射光或放松扳機為止。諸葛連弩利用非人力外部能源,在射擊過程中能自動裝箭(不存在退殼),事實上已是半自動武器、或自動裝填武器??梢哉f諸葛亮是世界自動武器當之無愧的開山始祖。

最近我們翻閱了大量有關我國科技史方面的著作和教材,在談科技發(fā)明和貢獻時,幾乎都沒有提到諸葛亮的名字。究其因,主要與諸葛亮發(fā)明的木牛、流馬、連弩長期以來一直是謎,缺少實物資料,特別是缺少確實能站得住腳的科學資料有關。 現(xiàn)在,諸葛連弩這個千古之謎被破解,證實了諸葛亮是我國古代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猜你喜歡
箭鏃諸葛諸葛亮
試論秦漢箭鏃演變
試論秦漢時期異形箭鏃
Design of Creative Incentive Contrac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from Dual Perspective
諸葛羽扇
小讀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26
諸葛亮沒看過的書
諸葛南征
松嫩平原地區(qū)古代箭鏃的發(fā)現(xiàn)及研究
諸葛亮喂雞求學
諸葛亮坦然報家產(chǎn)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6
頌揚的“箭鏃”
廣州文藝(2009年5期)2009-05-22 09:22:06
巴青县| 灌云县| 屏东县| 青龙| 龙里县| 恩施市| 宜春市| 大关县| 红原县| 额尔古纳市| 仁寿县| 谢通门县| 安徽省| 抚州市| 永顺县| 甘德县| 阿巴嘎旗| 杭州市| 卓资县| 昌江| 绥德县| 夏河县| 于田县| 札达县| 临潭县| 金堂县| 嘉定区| 高雄县| 荥阳市| 无为县| 陇南市| 阿拉善盟| 屏东县| 仪征市| 韶山市| 四子王旗| 临沭县| 黄石市| 郎溪县| 黄浦区|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