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公眾人物及其權利限制

2004-04-29 16:15:54許天瑤
新聞愛好者 2004年6期
關鍵詞:名譽權輿論監(jiān)督新聞媒體

許天瑤

“公眾人物”概念的源起

1960年,《紐約時報》刊登了一黑人組織指責蒙哥馬利市警察局長沙利文鎮(zhèn)壓黑人運動的廣告,沙利文提出起訴,他列舉了廣告中的材料有幾項是不真實的。結果法院判決《紐約時報》賠償沙利文50萬元。《紐約時報》向美國最高法院上訴。1964年,最高法院否定了原判。判決書認為,提倡大膽的辯論有利于社會,而在辯論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不準確的說法。如果抓住這些錯誤說法加以懲罰,就會窒息這種重要的討論。1974年,美國最高法院把公眾人物分為完全的公眾人物和有限的公眾人物。前者是指很有名的(包括好名和壞名)、引起公眾注意的,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大眾的地位和能力,而且在大眾傳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人。有限的公眾人物指在解決有爭論或有不同意見的問題時自愿參加重要的公眾辯論,以便影響輿論的人。

“公眾人物”的概念被寫進美國誹謗法。幾十年來,美國法律界對“公眾人物”的范圍不斷進行修改。

中國司法界在判決書中首次出現(xiàn)“公眾人物”這樣的字眼是在對“范志毅訴《東方體育日報》”一案的判決中。

2002年6月,《體壇周報》在一篇報道中,不指名地批評“某國腳涉嫌賭球”。6月16日,《東方體育日報》以《中哥戰(zhàn)傳范志毅涉嫌賭球》為題,引用這則消息并進而做了排除式分析,指認涉嫌球員即范志毅。該報在這篇文章和隨后的跟蹤報道中,也同時報道了范本人和家人的否定意見。6月20日,《體壇周報》對先前報道中消息來源不實表示道歉,次日《東方體育日報》在《真相大白:范志毅沒有涉嫌賭球》一文中稱:“本報通過連續(xù)報道為范志毅澄清事實真相,洗刷無端罪名的目的已達到?!保吩?,范志毅向上海靜安區(qū)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東方體育日報》6月16日的報道侵害了自己的名譽權,認為被告以未經(jīng)核實的消息為新聞來源,直接點名原告涉嫌賭球,后續(xù)報道不能改變這篇文章已造成的傷害。

2002年12月28日,上海靜安區(qū)法院一審判決原告范志毅敗訴。相關的判決詞如下:

“2002年是中國國家足球隊第一次打進世界杯,國足在世界杯上的表現(xiàn)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范志毅系中國著名球星,自然是社會公眾人物,此期間關于國足和范志毅的任何消息,都將引起社會公眾和傳媒的廣泛興趣和普遍關注……其消息來源并非主觀臆造,從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旨在連續(xù)調查賭球傳聞的真實性。即使范志毅認為報道指名道姓有損其名譽,但在媒體行使輿論監(jiān)督的過程中,作為公眾人物的范志毅,對于可能的輕微損害應當予以忍受。從表面上看,報道涉及的是范志毅個人的私事,但這一私事與社會公眾關注世界杯、關心中國足球相聯(lián)系時,這一私事就不是一般意義的私事,而屬于社會公眾利益的一部分,當然可以成為新聞報道的內容。新聞媒體對社會關注的焦點進行調查,行使報道與輿論監(jiān)督的權利,以期給社會公眾一個明確的說法,并無不當?!?/p>

這是中國司法實踐中首次使用“公眾人物”這一字眼。然而我們現(xiàn)行的法律體系中還沒有明確的“公眾人物”的概念。首次提交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草案中原有這樣的規(guī)定:“為社會公共利益進行新聞宣傳和輿論監(jiān)督為目的,公開披露公眾人物的隱私,不構成新聞侵權?!钡牵詈笥扇珖舜蠓üの峤唤o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典草案中卻刪除了這一條,從而導致“公眾人物”這一概念在民法典草案中消失。

雖然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中雖然沒有明確的“公眾人物”的概念和與此有關的原則,但是我們可以借鑒美國新聞法律中公眾人物這一概念,歸納出公眾人物的共性,給公眾人物作一個初步的界定。公眾人物,主要包括官員、名人等,公眾人物或是掌握公共權利,或是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公眾人物享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也更加應該受到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

公眾人物的權利限制

如何在維護公共利益的同時又不被官司纏身,成了新聞界人士探討的熱門話題。輿論監(jiān)督不是新聞媒體的權利和權力,它主要是就公民通過新聞媒體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體現(xiàn)和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時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方面而言。同時新聞媒體的新聞言論自由是受到憲法保護的,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立新的話說就是“新聞自由這個概念,是憲法規(guī)定的言論、出版自由在新聞活動中的體現(xiàn)。新聞自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報道事實真相的自由,二是公正評論的自由?!?/p>

多數(shù)的新聞官司中原告在理解新聞報道真實性這一基本概念上出現(xiàn)了問題。非新聞界的人士容易將“新聞真實”和“客觀真實”混淆。新聞學講究的新聞報道真實不能完全等同于客觀真實,這是新聞報道運作的規(guī)律決定的。因此不能用新聞真實代表客觀真實。

公眾人物所享用的社會資源中,就包括了媒體資源,由于公眾人物比其他普通公民更容易利用媒體資源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那么媒體反過來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時,多數(shù)公眾人物卻不能接受媒體的微詞,他們要求像普通公民一樣得到媒體對自己名譽權的尊重,殊不知這樣兩全其美的想法是以犧牲公民知情權和批評權為代價的。如何在加強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作用和保護公眾人物的合法權利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需要新聞媒體和公眾人物兩方面作出努力的。

既然新聞媒體在報道中最容易觸及的是公眾人物的名譽權,那么保護公眾人物的名譽權是否能夠像保護普通公民的名譽權一樣呢?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衛(wèi)方認為,對國家公務員和其他公眾人物能夠提起名譽訴訟權的資格應該加以嚴格的限制。因為公務員握有相當?shù)墓矙嗔?,行使權力的過程和方式是否合法,乃至日常言談舉止是否妥當,對于社稷安全、公民權利的保障至為重要,應該受到傳媒嚴厲的監(jiān)督。如果允許公務員輕易地提起名譽訴訟,則必將導致言論自由權利的喪失。至于其他公眾人物,之所以得到與公務員相當?shù)膶Υ且驗樗麄儞碛欣脗髅匠吻宀粚崍蟮赖哪芰?。這是對等原則的體現(xiàn)。不僅對于公務員,對于社會名人使用名譽權的權利也應該作出限制。

對公眾人物的權利進行限制,并不意味著公眾人物不享有相應的權利。首先,公眾人物是人,是民法規(guī)定的民事主體中的自然人。公眾人物也就應當享有一般的民事主體(當然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全部民事權利。但是基于公眾人物的特殊社會性質,即他們承擔的職責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國家利益,他們的行為關乎到國家、社會、公眾的利益,這里就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國家的利益和公眾利益,另一個就是公眾的知情權。前者表明,如果公眾人物的行為關系到了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那么這種行為無論是多么的隱私,也是一定要讓人民知道的,一定要讓人民監(jiān)督的,否則就會損害這樣的重大利益。后者則是為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因而就需要犧牲公眾人物的部分權利內容。不論前者還是后者,都是為了滿足或者實現(xiàn)更大的利益。這是法律在利益沖突面前不得不作出的一種權衡和選擇,是不得已的事情。這和公眾人物也是自然人,也享有一般的自然人一樣的權利無關,而僅僅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律決定他們作出的犧牲,讓他們對自己的一些權利內容造成的損害應當適當容忍。

法律的精神是公正和平衡,我國法律無論是對于公民的表達權利和批評權利,還是對公民的名譽和人格尊嚴,都是明文保護的?,F(xiàn)行《憲法》第四十一條明文規(guī)定了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批評權和建議權,這條規(guī)定被公認為近年來得到大力倡導的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法律依據(jù)。同時,公民的名譽權和人格尊嚴也是受到《憲法》明文保護的基本權利,《憲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侮辱、誹謗和誣陷。但是在實踐中,始于上世紀80年代的“監(jiān)督止于訴訟”的現(xiàn)象,讓新聞界明顯感覺到了在維護言論自由特別是批評權同公民名譽權方面新聞界處于弱勢,這種現(xiàn)象的改善應該從對公眾人物的輿論監(jiān)督做起,“范志毅”一案之于新聞界的重大意義,還在于判決中提出了“公眾人物的忍受義務”這一說法。所謂公眾人物的忍受義務,就是新聞媒體在報道與公眾人物有關的公共事件時,該公眾人物對報道可能對其名譽造成的輕微損害應當予以忍受。這種忍受的義務的實質,是將涉及公眾關注的公共事件的公眾人物與一般組織和普通百姓區(qū)別開來,要求公眾人物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接受更嚴格的社會監(jiān)督。要求公眾人物承擔一定的忍受義務正是為了體現(xiàn)法律的公正。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新聞媒體對公眾人物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那么當擁有涉及公共利益的權利的公眾人物在其行為中損害了公眾的利益時,那么公眾的利益該如何保護?這時候法律就可能變成維護少部分人利益的工具,而不是體現(xiàn)公平公正的精神。只有適當?shù)貭奚贁?shù)人的利益維護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才能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與健康發(fā)展。

從媒體的特殊性質來看,新聞報道有自己的規(guī)律,我們既不能要求它像司法機關那樣公正,也不能要求它像科學研究一樣嚴謹,一絲不茍,新聞報道講求的是整體真實。因此當公眾人物的行為作為報道內容時,媒體所考慮的首先是受眾的關注度,即滿足受眾的知情權,而且,公眾人物因其特殊的社會地位,也比較容易利用媒體資源建立自己的形象,當然我們也看到,由于媒體具有傳播范圍廣、社會影響大的特點,所以媒體從業(yè)人員在報道涉及名譽權的事件中,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注釋:

①《美英新聞法制與管理》宋克明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②《法學研究》—《傳媒與司法三題》賀衛(wèi)方1998年第6期。

③《隱私權、肖像權、公眾人物必要的權利犧牲》楊立新《檢察日報》2003年4月9日。

④《輿論監(jiān)督與“公眾人物的忍受義務”》查慶九《法制日報》2002年12月29日。

猜你喜歡
名譽權輿論監(jiān)督新聞媒體
探索輿論監(jiān)督報道的“破”“立”之道
傳媒評論(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輿論監(jiān)督報道要注重“建設性”
傳媒評論(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4
輿論監(jiān)督報道如何促成更多“解決”
傳媒評論(2019年10期)2019-06-05 09:26:00
網(wǎng)絡名譽權的法律保護
人民論壇(2019年3期)2019-02-14 02:37:48
化解言論自由與名譽權沖突的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2018年1期)2018-08-29 01:13:44
探討網(wǎng)絡新聞媒體與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整合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22
時代召喚老區(qū)新聞媒體
新常態(tài)下的新聞媒體人
新聞傳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新聞侵害名譽權的若干問題分析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見怪要怪”:輿論監(jiān)督報道的切入點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4
含山县| 敦煌市| 淳安县| 泰和县| 锡林浩特市| 蒙阴县| 平遥县| 饶平县| 观塘区| 芜湖市| 灵宝市| 高雄市| 阳高县| 永吉县| 五大连池市| 嘉鱼县| 马龙县| 辽源市| 平泉县| 蚌埠市| 大同市| 涿鹿县| 斗六市| 红河县| 钟山县| 平顺县| 渭源县| 阳朔县| 多伦县| 平果县| 洛浦县| 万安县| 哈巴河县| 平江县| 开化县| 四会市| 灵寿县| 徐汇区| 松江区| 五大连池市| 集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