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元正
蔬菜的食用部分,如洋芋、芋頭等塊根植物是食其根。蘿卜、萵苣、苤藍等球莖植物是食其球莖;芹菜則食其直莖;青菜、白菜、甘藍等又食其葉;番茄、茄子、黃瓜等便食其實。這些蔬菜的食用部分都是蔬菜在生長過程中收獲量最大的部分,也是營養(yǎng)成分集中的部分。
花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是為生殖、繁育后代服務(wù)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般都不是營養(yǎng)成分集中的部分,產(chǎn)量有限,難以成為人們攝取營養(yǎng)的食物的主要對象,花便難以成為人們食用蔬菜的主要品種。但是,花還是被人們食用了,好多地方都有食花的習(xí)俗,如桂花糖、桂花酒、桂花粥、玫瑰糖、玫瑰糕、玫瑰餅等等就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不過在這些食品里,桂花、玫瑰花主要還是取其香味,為酒、糖、糕、餅、粥等增色和起調(diào)味作用。花還不是食品或蔬菜的主要構(gòu)成部分。
今年火把節(jié)是在白族聚居地劍川縣金華鎮(zhèn)過的。一位老朋友喜添孫兒,我被邀作客。晚餐的家宴上有一道菜,過去沒有吃過。由于常寫點關(guān)于民族飲食方面的小文章,遂引起了我的注意。此菜略成赭色,形狀成30 cm的條狀,與腐竹的樣子差不多。用鮮肉骨頭湯慢煮而成,滿盛于大缽中,放在筵席的中央,可算是這次火把節(jié)家宴上的主菜。嘗之,略帶澀味,口感細膩,鮮美異常,特別是湯味爽口提神。其味妙就妙在略帶的這點清淡的澀味上,讓此菜之味與整席的菜肴之味成明顯的對比,成為最有特色口味的一道菜。除食鹽之外,別無其他佐料調(diào)味,可謂十足的來自天然的原汁原味。為此不盡多吃了許多。
白族常用的“土八碗”宴席上,常有一碗用鮮肉湯煮成的“竹葉菜”。這菜是由藏區(qū)輸入的山茅野菜,是一種干菜,食前需要水發(fā),并非就是竹葉。其烹飪方法和食味與此道火把節(jié)家宴上的菜有相似之處,但竹葉菜口感微脆,清澀味也與此菜有異。
在此地,我曾度過10余個春秋,對這里的風(fēng)情民俗不可謂不熟悉,但今年火把節(jié)家宴上的這道菜以前卻從來沒有品嘗過。問之,這湯是用什么菜烹制的?答曰:用的是“白磴吼”(bài děn hō)。哦,原來是用白杜鵑花烹制的湯。對這東西本來就是熟悉的,并不是什么珍稀之物。只不過由于我在這里生活的20余年基本是在“五級、七兩、八個月”、“瓜菜代”、“定量供應(yīng)”的日子里度過的,難怪用這樣的烹制方法做出的白杜鵑以前沒有品嘗過了。
今年,這位老朋友家的火把節(jié)家宴,按白族習(xí)俗邀的客人都是從這個家庭里出嫁出去的姑奶、姑媽們和她們的孫男、孫女、兒子、女兒以及有關(guān)的親眷,一共圍滿了五六張八仙桌。上席的“白磴吼嗨”(白杜鵑花湯)就有五六大缽,而且隨吃隨添。看來廚房里有十分充足的準(zhǔn)備。這次為這道菜肴所用去的白杜鵑花數(shù)量可謂不少。
這一帶地處滇西北云嶺山區(qū)。每年春節(jié)前到春夏之交,在滿山青翠的松林下面所長的灌木叢幾乎全是杜鵑。白杜鵑花滿山白花花地大片大片地生長,景致頗為壯觀。
這種白杜鵑花的每片花萼都長30 cm左右。整花全開時,直徑約50 cm,花萼大而肥厚。上山一次,一人一天會有很豐厚的收獲,所以今年火把節(jié)家宴上豐盛的白杜鵑湯的出現(xiàn),是合乎情理的事。
白杜鵑花本來就常為白族人所采摘食用。農(nóng)民在入山拉干松毛以墊圈積肥和砍柴、收松果等等生產(chǎn)活動時就順便采摘。下山時婦女們背上背著沉重的背簍,腰間圍腰里兜的便是大兜的白杜鵑花。
白杜鵑花采摘回家后,剔除花蕊、花托,單留下花萼,用清水漂洗干凈。然后入鍋,在滾水里焯2~3分鐘后撈出,擠干水分攤開晾曬于簸箕內(nèi)。干透后花萼卷縮成條狀,略呈淡赭色,便可長期儲存供食用。
白杜鵑花的花蕊,味苦,略帶毒性,不可隨便食用,必須剔除?;ㄝ嗨鶐Ф拘暂p微,適量食之卻能驅(qū)風(fēng)、除寒,有一定的治病功能。用滾水焯后,毒性減低,達到驅(qū)弊變利的目的。山上的野蜂在白杜鵑花上采蜜,所以食用野山蜂的蜜也有驅(qū)風(fēng)、散寒的作用,故野山蜂蜜也被白族人當(dāng)作藥用。
白杜鵑花去蕊清洗干凈后,不經(jīng)滾水燙焯,也可直接晾曬干后儲存。這種方式儲存的白杜鵑花只可用香油干煎而食,十分酥脆,是白族“煎炸”菜肴的一個品種。
水焯后儲藏的干杜鵑花食用時,用清水發(fā)開,然后經(jīng)幾次漂洗,幾次擠干水分,繼續(xù)清除多余的澀味和毒性。
白杜鵑花湯可用鮮肉骨頭湯煮,也可用臘肉湯煮。用湯不同,口味各異。今年火把節(jié)吃到的就是用鮮肉骨頭湯煮成,其味香鮮可口,清澀回味。若用臘肉湯煮成,則口感肥厚重實,又別是一番滋味。
干杜鵑花發(fā)開,漂洗清潔后還有多種烹飪方法:
剁成1 cm左右碎段,配適量胡辣椒段,再配鮮肉丁爆炒,與宮保肉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其味有別;單純素炒則清新爽口;與煎雞蛋或豆腐合炒都各有不同的滋味。
剁細,配豆腐、小粉、肉泥、食鹽,捏成泥,團成圓子,油炸,干吃,或團成圓子后煮成杜鵑圓子湯。
剁細,配肉泥、小粉、雞蛋、胡椒粉、食鹽充分拌合,以煎雞蛋皮包裹,或以豆腐皮包裹,上甑蒸熟,成杜鵑蛋卷。蛋卷制法也可用香油酥炸而成。
蠶豆收割以前,可采摘青蠶豆剝出青豆米,與白杜鵑一起炒食。青蠶豆米捏成泥,可與白杜鵑一起制成杜鵑蠶豆泥圓子或蛋卷。
做各種炒菜、蒸菜或煮各種湯時,也可加白杜鵑作配料。如何調(diào)配,全在烹飪者的智慧,白族人家的巧婦們,都各有自己的高招。
因為有得天獨厚的豐盛食源作保證,白杜鵑花才成了白族人家藥食并用的一種美味蔬菜。
杜鵑花品種極多,產(chǎn)地面廣。并非每一個品種的杜鵑花都能成為餐桌上的美肴。其他杜鵑花品種有哪些可食,其他地方是否也有食杜鵑之風(fēng),因筆者知識、見聞有限,不好妄談。但云嶺山系諸山中,漫山開放的朵大花肥的白杜鵑,卻由于白族人經(jīng)過長期實踐的經(jīng)驗積累而成為餐桌上的家常美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