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方(原名加味葶藶大棗瀉肺湯)
本方加味:葶藶子、丹參、豬苓各20克,大棗10枚,白術(shù)10克,制附子、甘草各6克,人參(另煎)、黃芪各15克。
加減變化:胸悶、食欲不振加陳皮、蘇梗、焦山楂;舌紅無苔加沙參、澤瀉;肢冷汗出加桂枝、白芍;失眠加合歡皮、棗仁;舌苔黃厚加黃連。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5日為1療程。
功效主治:心力衰竭。
療效:楊愛香報告36例。顯效21例,改善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46%(詳見《中國民間療法》2003年第1期)。
冠心病方(原名健心湯)
方藥:黨參、酸棗仁各15~30克,黃芪18~30克,麥冬、桑寄生各12~15克,五味子3~6克,益母草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
功效主治:冠心病。
療效:魏銘等報告24例。顯效10例,有效12例,總有效率91.7%(詳見《山東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94年第2期)。
前列腺炎方(原名通淋祛濁湯)
方藥:地膚子、黃芪、紅藤、白花蛇舌草各30克,萆薢、敗醬草各20克,穿山甲、黨參、川牛膝、威靈仙、王不留行籽各15克,小茴香、白芥子各6克,琥珀(分沖)、甘草各3克。
用法: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第3煎加芒硝15克,睡前坐浴半小時;2周為1療程。禁房事,禁酒,禁辛辣刺激之品。
功效主治:慢性非細(xì)菌性前列腺炎。
療效:張書祥報告88例。痊愈49例,好轉(zhuǎn)3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3.2%(詳見《江蘇中醫(yī)藥》2003第1期)。
慢性萎縮性胃炎方(原名芪莪白芨湯)
方藥:黃芪30克,黨參、白芍、白花蛇舌草各15克,公英12克,三棱、莪術(shù)、白芨、木香、砂仁、蘇梗各10克,甘草5克。
加減變化:虛寒型寒甚加良姜、桂枝;濕熱型加半夏、黃連、敗醬草;胃陰不足型加沙參、麥冬;胃絡(luò)淤血型加丹參、田七。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
療效:宋坦洋報告63例。治愈31例,顯效21例,有效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6%(詳見《四川中醫(yī)》2003年第2期)。
口瘡方
方藥:急性期用黃連解毒湯加減:黃連、黃芩各6~10克,連翹、丹皮各10~15克,菖蒲9~12克,梔子、淡竹葉、甘草各5~10克。慢性期用二陳湯合四君子湯加減:清半夏、陳皮、雞內(nèi)金、甘草各6~10克,云苓、白術(shù)各10~15克,白芍10~20克。
用法: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用復(fù)方五倍子散(用五倍子15克,挖空,加石鹵砂0.3克,黃連1.5克;濕紙包好,置鐵鍋內(nèi),文火炙酥,去灰紙,加冰片0.3克,共研細(xì)末,加西瓜霜15克)0.2克,噴患處,每日3次。
功效主治:口瘡。
療效:司民喜報告126例。顯效106例,有效20例(詳見《中國民間療法》2003年第2期)。
膽道蛔蟲癥方(原名梅椒二黃湯)
方藥:黃連2克,花椒、烏梅、使君子、鶴虱、大黃各10克。
加減變化:大便稀爛減大黃;體虛加黨參;皮膚發(fā)黃加茵陳、焦梔子;脘悶加郁金、枳殼;陽虛加肉桂、附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禁生冷、油膩及甘味之品。
功效主治:小兒膽道蛔蟲癥。
療效:秦亮報告65例。治愈62例,好轉(zhuǎn)3例(詳見《湖北中醫(yī)雜志》2003年第1期)。
帕金森綜合征方(原名定顫湯)
方藥:天麻、川芎、白僵蠶、懷牛膝各10克,枸杞子、當(dāng)歸各12克,鉤藤、制首烏、山萸肉各15克,白芍、伸筋草各20克,生牡蠣、葛根、生龍骨各30克。
用法: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15日為1療程。
功效主治:帕金森綜合征。
療效:喬樹真報告42例。 f痊愈6例,顯效15例,好轉(zhuǎn)1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3.3%(詳見《山西中醫(yī)》2003年第2期)。
慢性腎盂腎炎方(原名加味知柏地黃湯)
方藥:知母、黃柏、山茱萸各10克,生地、山藥各12克,澤瀉、茯苓各15克,丹皮6克,萹蓄、瞿麥、紅藤各20克,敗醬草30克。
加減變化:神疲乏力加太子參、生黃芪;血尿加景天三七、仙鶴草、白茅根、生槐花;腰膝酸軟加寄生、杜仲、川續(xù)斷;蛋白尿加鳳尾草、金櫻子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用2~3個療程。
功效主治:慢性腎盂腎炎。
療效:朱成英報告48例。痊愈30例,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8%(詳見《河南中醫(yī)》2003年第2期)。
帶狀皰疹方
方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克,貓爪草20克,板藍(lán)根、徐長卿、丹皮、赤芍、白芍各12克,大青葉、虎杖各15克,川連7克,生甘草10克。
加減變化:疹在眼瞼部、顳部加防風(fēng)、升麻、荊芥,胸背部加柴胡、白芍、丹參、葛根,腰部以下加龍膽草、川牛膝、生地;病程長,痛甚加蜈蚣、僵蠶。
用法:水煎服。用青黛3克,冰片2克,研細(xì),加紅花油適量,調(diào)敷患處。均5日為1療程。禁酒,禁辛辣之品。用1~4個療程。
功效主治:帶狀皰疹。
療效:李林根報告66例。治愈65例,顯效1例(詳見《江西中醫(yī)藥》2003年第1期)。
偏頭痛方(原名加味四物湯)
方藥:當(dāng)歸、白芍、川芎、菊花、蔓荊子、黃芩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薄荷5克。
加減變化:氣虛加黃芪、黨參;肝陽上亢加天麻、牛膝、鉤藤、石決明;肝火盛白芍換赤芍,加焦梔子、龍膽草;腎虛加枸杞子、杜仲、山藥;血淤加郁金、紅花;痰濁減黃芩,加半夏、白術(shù);痰濁郁久化熱加半夏、膽南星;寒甚減黃芩、薄菏,加細(xì)辛、制川烏。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偏頭痛。
療效:李瑾報告60例。痊愈39例,好轉(zhuǎn)1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1.7%(詳見《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3年第1期)。
骨質(zhì)疏松方
方藥:脾虛型用黨參、黃芪各30克,茯苓25克,白術(shù)、地龍、狗脊、淫羊藿各15克,炙甘草6克,升麻9克,桔梗、厚樸、山楂各12克。腎陽虛型用山藥、山萸肉、杜仲、熟地各15克,菟絲子、制附子、當(dāng)歸各12克,黃芪、雞血藤各30克,淫羊藿20克,甘草9克。腎陰虛型用熟地、首烏、山萸肉、當(dāng)歸各15克,山藥20克,丹皮、黃柏、杜仲各12克,龜板、鹿角膠、炮穿山甲各9克,血竭3克(分沖),黃芪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用1~3個月。
功效主治:骨質(zhì)疏松、腰背痛。
療效:姚太順報告64例。顯效38例,好轉(zhuǎn)2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5%(詳見《中醫(yī)正骨》2002年第11期)。
美尼爾綜合征方(原名補中益氣湯)
方藥:黃芪、黨參各15克,炙甘草、陳皮各6克,當(dāng)歸、白術(shù)各10克,升麻、柴胡各3克。
加減變化:痰濕加菖蒲、制半夏、竹茹、二陳湯(由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組成,詳見19頁)等;火盛加梔子、連翹、生地、元參、丹皮;淤血加丹參、川芎、三七等;陰血不足加熟地、白芍、首烏、山萸肉、玉竹等;陽虛加杜仲、菟絲子、沙苑子、巴戟天等;脘悶納差加白蔻仁、木香、砂仁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美尼爾綜合征。
療效:黃偉震報告74例。治愈40例,好轉(zhuǎn)20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81.8%(詳見《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