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回顧28年的中學語文教學歷程,可以說,讀書、教學和研究是我生活的三部曲。
一
談到讀書生活,不能不想到江蘇省運河師范學校。我是在父革”的最后兩年來這里讀書的。1975年9月入校,1977年7月21日離校,離校的那天,正是十屆三中全會結束。
在那往事如煙的歲月,我讀過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姚雪垠的李自……抄寫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斷,刻印過辭?!分械奈膶W部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用了6個月的時間,廢寢忘食地通讀了蠔澤東選集》一至四卷,1977年4月15日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發(fā)行,學校召開了隆重的紀念大會,我又通讀完了第五卷。拿出大半年的時間來認真通讀低澤東選集》一至五卷,是那個時代的熱血青年的自覺行為,在似懂非懂的閱讀中提高了理論修養(yǎng)。
在運河師范的兩年,最重要的是母校培養(yǎng)了我積極進取的精神,雖然還是一個“文化饑荒”的年代,但老師們似乎已經(jīng)感受到了冰消雪融的春天即將來臨,總是千方百計地培養(yǎng)我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精神。
1977年金秋,我被分配到江蘇省贛榆縣土城中學任高中語文教師,在3年半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把教與學結合起來,從老教師那里借來中國文學史》、唐詩三百首》、現(xiàn)代漢語》、估代漢語》等,還堅持聽高中英語課,跟收音機自學日語。這一期間,在校園一片楊樹林里,沐浴著從古城墻頭露出的晨曦,我背誦了大量的唐詩、宋詞和文言散文。我?guī)缀醢阉械男瞧谔旌凸?jié)假日都用在了學習上。我知道,一個需要文化的時代已經(jīng)開始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果沒有源頭活水”,他的語文教學不可能有生機和活力。
1981年春天,我告別了土城中學,來到徐州教師進修學院學習。時代給了我再學習的機會,我曾興奮得熱淚盈眶。為了將來的事業(yè),我應該有更高的追求。我整日里埋頭讀書,有時欣然忘食,有時通宵達且。我第一次聽到了父學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這些全新的概念。
與生命對話:我的確像是來到了浩瀚的大海邊,不辨涯溴。又像高爾基所說的: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蔽以谖膶W理論的寶庫里尋找著批評的武器,我在古代、現(xiàn)當代的文學殿堂里用心靈和作家交流,我潛心地體會古今漢語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利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
金秋季節(jié),我被分配到省重點中學贛榆縣中學擔任高三兩個班語文教學工作。正當我設計著自己的教學實踐藍圖時,1983年夏,組織上又同意我參加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本科脫產(chǎn)進修考試,我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錄取。
在南京學習的兩年,清晨同宿舍的同學還在酣睡時,我就悄悄起床到教室讀書了;深夜歸來,同學們多已進入夢鄉(xiāng):中午我也沒有睡午覺的習慣,總是一個人在教室里潛心讀書,做筆記。寒暑假,同學們都回去和家人團圓,我總是用大部分時間泡在南京圖書館。1985年7月,我畢業(yè)了。當我把本班所有的同學送走后,我一個人又在南京圖書館整整坐了兩個月的呤板凳……
與生命對話:我并不是一個“忘情”、“忘我”的人,我只想抓住機遇”,為了明天的事業(yè)造就自己。
二
積極從事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是我事業(yè)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自1986年始,我在總結前一段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吸收了傳統(tǒng)教法和一些現(xiàn)代教法的優(yōu)點,根據(jù)我校高中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高中語文自學、引導、練習、總結”四課型教學法,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實驗報告于1990年參加全國中語會舉辦的論文評選活動,榮獲二等獎,后又被《江蘇教育學院學報》4991年第4期)全文發(fā)表。
尤其是在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的第三輪實驗,我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引讀、引寫,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力求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步發(fā)展。該課題被列為江蘇省嘰五”教育科研規(guī)劃,被全國中語會課題實驗研究中心列為全國重點研究課題;1999年7月,第三輪實驗報告榮獲全國中語會主辦的首屆語通杯”全國語文教研大賽一等獎。
課堂,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系統(tǒng)整體,在這個系統(tǒng)整體中,有著人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有著人的動機、需要。因此,情感教育在中學語文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通過文本語言去揣摩作者的情感,激活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生秦璐在回憶課堂學習時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的學習之所以輕松活潑,是因為李老師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幽默詼諧的教學風格。也正因為如此,同學們將學語文當成一種樂趣。李老師清晰而又幽默的話語常常引發(fā)同學們會心的微笑。我們在笑聲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記得有一堂課,李老師講的是契訶夫的變色龍》。在講到正文時,李老師轉身在黑板上畫了很大的坐標系。當時同學們很納悶: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李老師將課文中主人公的喜怒當做縱坐標,將時間作為橫坐標,在坐標軸上畫起拋物線來。更絕的是,李老師隨著課文內容的變化,在高低起伏的拋物線的最高點和最低落點各畫上一個圓圓的腦袋,并添上簡單但生動的表情。同學們興奮得很,隨著李老師一起畫起來。直到現(xiàn)在,我還清楚地記得那篇小說情節(jié),甚至是它的段落層次?!?/p>
這些教學細節(jié)我早已忘記了,但學生在幾年以后回憶時還歷歷在目,這是因為課堂上教學情境的設置,情感氛圍的營造,給了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
1999年9月,我在高中從事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特級教師計劃專設課題”:語言與心理素質同步發(fā)展研究一中學語文引讀、引寫教學實驗”,以期通過語言訓練,完善學生健康的人格,求得學生精神上的和諧。高二9)班學生在回顧這一段語文學習時,多有自豪之情。我想引用學生楊泗平的一段話:李老師教會了我大膽。我寫作文時不再有太多顧忌,說自己想說的話,不再感到有什么束縛我的手腳。我寫童話,寫小說,寫散文,寫生活,寫自然。筆下的線條如春蠶吐絲,纖細而綿長,我逐漸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筆謳歌生命。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忙碌但充實的校園生活,美麗的自然,復雜的社會,任我取材。我敢編愛情故事,寫純真的友情,我敢寫我與一個男孩間潔白無瑕的故事,我不怕背上不是好女孩的罪名,因為有李老師的鼓勵和肯定?!?/p>
與生命對話:在教學中改革,在教學中探索,需要教師付出精力,付出汗水,付出心智。當你敢于在煙波浩渺之處飛舟時,那髂霞長天”的景致你就會領略到。
1999年4月,我去江西廬山上課,途經(jīng)“滕王閣”時,寫了一首《登滕王閣》詩:
斗牛輝映第一樓,王勃奇序傳千秋。
雕梁丹柱鐫翰墨,山云樹影映碧流。
九檐分出承麗日,兩水合抱翔江鷗。
俯看煙波浩渺處,落霞長天又飛舟。
詩的最后兩句,就表達了我教改之路上探幽攬勝的喜悅心情。我感到,我們進入了一個語文教學發(fā)展的全新的時代。
三
我在工作之余,喜歡研究古代文學。曾鞏在我國文學史上乃至文化史上是一位有多方面貢獻和影響的歷史人物,但“五四”以來學術界卻很少有人對其認真研究。
1991年暑假,我為了繼續(xù)搜集曾鞏研究資料,到連云港市圖書館查閱四庫全書,每天往返80公里。因天氣炎熱,圖書館工作人員中午有3個半小時不上班。我求知心切,就和館內工作人員商量,能不能把我鎖在書庫內讀書,工作人員不同意。我反復說明路途遙遠,時間太寶貴,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館長被我懇切的要求感動了,同意我在圖書館五樓玻璃棚下走廊內閱讀。每天上午11點半我先下樓吃飯,中午閉館時,我被鎖在五樓走廊內。借書一本,置一桌一椅,放一壺一杯,加一潛心研讀之人,我亦自詡為六一居士”。五樓上為玻璃棚頂,四壁為書庫,密不透風,天氣奇熱,我大汗淋漓,又自嘲為“翰林(汗淋)學士”,這樣,我一天可靜讀9個半小時。
與生命對話:現(xiàn)在回想起來,在圖書館讀書時的孤獨,那是一種處境,是一種感受,也是一種考驗。認識了孤獨,駕馭了孤獨,才能在被動中求得主動和自由。
我歷時十二載,廢寢忘食,六易其稿。至1996年,先后完成了45萬字的《曾鞏研究資料匯編》、30萬字的《曾鞏年譜》和30萬字的《曾鞏詩文選注》3部書稿。前兩部書稿,已經(jīng)由中華書局和蘇州大學出版社先后出版。我還在儀學遺產(chǎn)》、晤文導報》等報刊上發(fā)表了20余篇古典文學方面的論文。
讀書,奠定了我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教學,在提升學生生命品質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品質:研究,使自己具備了學術眼光,工作和學習伴隨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