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鐵金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對穿什么顏色的袍服,時有規(guī)定,時無規(guī)定。西周、東周時期,據專門記載此時典章制度的書籍《禮記·月令》記載,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其國君的袍服無法統一。那時有“五霸”,他們穿什么顏色的袍服也僅僅是出于自己的喜愛?!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載,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這說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專利。由于紫衣甚貴,相當于普通衣服的5倍,齊桓公擔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議下,他又帶頭不穿紫衣。從此后,境內再沒人穿紫衣了。
從戰(zhàn)國到秦漢魏晉之際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終始說,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五行)與黑、白、青、赤、黃(五色)分別相配的“五德”說,穿黑色袍服。因為秦王朝實行的是水德制度。故衣服、旌旗等以黑色為貴。晉代實行金德制度,以赤色為貴,故晉代皇帝著紅袍。后來,“五德”說受到挑戰(zhàn),一些皇帝也不再以“五德”說為惟一行事準則。到了隋朝,文帝、煬帝著黃袍,但未明令禁止他人穿黃色衣服?!端鍟肪硎抖Y儀志》記載,煬帝在大業(yè)六年(610年)下詔: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黑,士卒以黃。
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年),開始在百宮百姓中禁穿黃色衣服,黃袍遂成為皇帝專用之服?!缎绿茣肪矶摹盾嚪尽氛f,到唐高祖,以赭黃袍、中帶為常服,接著天子袍衫,稍用赤黃,遂禁臣民服。并規(guī)定了其他官員的服色:三品以上為紫,四品五品為朱,六品七品為綠,八品九品為青。
宋太祖趙匡胤因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的典故,更使皇帝穿黃袍得以廣為人知。
選自《知識窗》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