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埒P
一、治病求因,通便退燒
我兒2歲時,一日突然發(fā)病。入睡至半夜,煩哭不能安睡。捫之全身皮膚滾燙如火,測體溫39.8℃。速追問其奶奶近日有何反常。奶奶述:無咳嗽、流涕,也無腹瀉,唯當日進食零食瓜果較雜較多。恰逢我自學中醫(yī),辨之為食滯發(fā)熱。立即處方:西沙必利,1/3片開水送服,當夜解臭便一次,量多,便解熱退,晨起如常。
我的體會就是:若單純西醫(yī)就可能予抗生素、病毒唑治療,輸液對于幼兒來講,實屬“殘忍”。我這樣中西醫(yī)互參,實在是取長補短,事半功倍。中醫(yī)認為“腑以通為用”。便通則毒素除,否則毒氣熏蒸發(fā)熱,重則神昏譫語。而現代醫(yī)學也認為:便不通,或疾病后消化功能減弱,腸蠕動差,腸道內菌群可以紊亂,腸粘膜屏障功能減退,可以發(fā)生細菌移位。毒素入血引起類似敗血癥癥狀,有人稱其為非菌血癥性臨床敗血癥??梢娭尾”貙徠湟?,方能收到立竿見影之效。
二、菌群失調,中醫(yī)食療
1999年夏天,是我人生中難忘的日子。一場史無前例的流感席卷我院,流感后是暴發(fā)性心肌炎。我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整整病休了4個月。由于心臟儲備功能較健康時明顯減退,病休期間和上班之后均極易感冒。感冒之后即心率快,覺心悸,常有咽痛、咳嗽、痰多。我抗生素用得多,時間又長,從高檔藥到低檔藥,從靜脈用藥到口服、含服,效果都不理想。經濟損失慘重且不說,自己身體的不適、難受感卻與日俱增。一陣灰心喪氣、痛苦迷惘之后還是要鼓足勇氣,正視現實。偶翻一書一方,方為:冰糖100克、山藥400克,蒸熟食之。本方補中益氣,健脾止咳祛痰。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正中我病機。如法服之,奇效。正是:眾里尋藥千百度,驀然回首,那藥卻在中醫(yī)食療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