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平(安徽)
筆者曾在一篇名為《張狂》的小文中述及張狂者的種種表現(xiàn)形式和張狂者的最終下場,但對張狂者之所以由常態(tài)一變而為飛揚跋扈,并未交代清楚。近讀《鏡花緣》“吟雪詩暖閣賭酒,揮醉筆上苑催花”一回,忽有所悟,原來張狂是一種心理較量之下的產(chǎn)物。
則天皇后與上官婉兒推窗賞雪,飲酒唱和,醉眼朦朧,其樂融融,原本不過是萬般政務纏身之余的一種尋常消遣而已。只因為忽聞臘梅清香,一時心血來潮,便要擺駕群芳圃、上林苑賞花。天寒地凍之時,自然不會百花齊放,但酒酣眼熱的武皇后卻自認為以婦人而登大寶古今無雙,百花,草木而已,不敢不“遂朕心所欲”,硬是要去。應該說,這時候的武皇后心態(tài)還算正常,只不過喝酒喝大了舌頭,自我感覺過了些。尋常百姓不也常常會酒后失態(tài)又失言,不怕風大閃了舌頭的嗎?何況貴為一國之君的武皇后呢。到了群芳圃,看到一派枯枝后,則天皇后也“不覺面紅過耳”,“羞愧難當,幾乎把酒都羞醒了”。事情如果到此為止也就罷了,武皇后雖然有點難為情,畢竟有酒氣罩著,并不算丟面子,且諒也無人敢胡言亂語。
但是,一個小太監(jiān)出來了,那是一個隨時隨地瞅準機會就要拍領導馬屁的小人。聽聽,他的話多么入耳:“大約各位花仙還不曉得萬歲要來賞花,所以未來伺候。倘萬歲親自再下一道御旨,明日自然都來開花了?!边@話就是常人聽了也會受用得很,更別說是處在微醺中的武皇后了。一個最終張狂的人,原先并不一定就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身邊有諸多小太監(jiān)這樣的人的吹捧、抬高,小扇子一扇再扇,恭維話一說再說,逐漸地就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武皇后自然也是,于是御筆一揮,限令百花連夜齊放。
不過,一夜過去,宿酒已消,武皇后還是“心內(nèi)著實懊悔:酒后舉動,過于孟浪,倘群花竟不開放,將來傳揚出去,這場羞愧,如何遮掩?”由此可見,張狂者一開始內(nèi)心其實也是外強中干,虛弱無力。碰到心驚膽寒甘愿聽從強權擺布者,自然顯出強大,而遇到不買賬或者膽氣過人者,實際上也無計可施。不但無計可施,而且為自己的“過于孟浪”后悔不已,生怕惹人笑話??墒?,關鍵時刻找不著領導(百花仙子忙里偷閑與麻姑下棋去了)的百位花仙,群龍無首,態(tài)度各異。先是那資質(zhì)微賤的楊花、桃花、蘆花諸仙子擔心違抗世主圣旨而遭重譴,紛紛而去。剩下原本堅持照章辦事、不違時序的牡丹、蘭花、桂花等仙子在功曹、土地的頻繁催促下,最終也頂不住壓力,只得奔上林苑而去。其實,在這之前,蘭花仙子在分析形勢的時候曾說,沒有得到領導的指令擅自行動本來就不對,而且罰不責眾,只要眾人心齊,諒那世主也不能把群芳盡費。再說了,皇上圣諭讓百花顛倒時序同時開放究竟于理不順,諒他也難以加罪。應當說,蘭花仙子的分析是透徹的,也是完全站得住腳的??蓢@的是,百花在與武皇后的這場心理較量中,終究還是敗下陣來,不是敗在理上,而是敗在心理上。而這一敗,如同一針強心劑,最終將原先還是內(nèi)心虛弱的武皇后送到了完完全全的張狂者的位置上。
牡丹仙子是最后一個到達上林苑的,在這之前,其余眾花已經(jīng)全部開放。張狂的武皇后也早已從懊悔的心態(tài)中解脫出來。當她發(fā)現(xiàn)惟獨牡丹尚未開放的時候,不覺大怒,立刻吩咐太監(jiān)“即將各處牡丹,連根掘起,多架柴炭,立時燒毀。”后在公主的懇求下,只命太監(jiān)將牡丹的枝梗炙枯。事后,張狂者武后怒氣雖消,心中終究不快,又下了一道御旨,將牡丹逐出大內(nèi),貶去洛陽。
從酒后偶然失態(tài),到小人吹捧后的自我膨脹,從最初的心虛膽怯,到為顧及面子的一意孤行,從得遂心愿后的心花怒放,到對犯顏者的狂暴戾行,武皇后的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過程,正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張狂者的心路歷程。由此看來,《鏡花緣》雖是虛幻無稽之談,揆之現(xiàn)實,卻也是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