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姚 魏承思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然而,近代中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許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國家,遭受西方列強的欺負和侵略。一些知識分子尋找中國貧窮落后的原因,結果把賬算到了傳統(tǒng)文化頭上。他們以為是舊的文化,尤其是孔子的儒家學說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拖累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五四”前后的一班人,為了使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推翻舊文化的口號??墒撬麄兎植磺逶谥袊幕瘋鹘y(tǒng)中,什么是經過幾千年考驗積累起來的精華,什么是后人穿鑿附會、肆意曲解、加進去的糟粕,結果把精華與糟粕一起拋棄。舊文化被拋棄了,新的中國文化是什么卻沒有人知道。胡適等人更提出“全盤西化”的主張,要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民族,像個乞丐一樣,向西方討文化的飯吃。他們就這樣把文化傳統(tǒng)攔腰砍斷,致使近百年來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不絕如縷,命若懸絲。
南懷瑾從青年時代起就一心以弘揚中國文化為己任。半個多世紀以來,從大陸到臺灣,從美國到香港,漂泊天涯,四海為家,但一直苦心孤詣地在為重建中國文化奔走、呼號。無論是在著作中、講堂上,還是在與學生或友人的言談中,南懷瑾都表達了對民族文化發(fā)展命運的深切關懷。他常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這就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凝聚力,始終像一盤散沙;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創(chuàng)造力,只會跟在外國人屁股后面模仿;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什么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呢?南懷瑾說:中國在秦漢以前,儒、墨、道三家?guī)缀鹾w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六朝以后,換了一家,儒、佛、道三家成為文化主流。因此,一個人必須深入儒、佛、道三家的學問,由博返約,融會貫通,才能掌握中國文化的精義。如今的學者所受的都是西式教育,大多將人類文化知識分門別類,成為專攻一門的專家。因此,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往往是支離破碎的。由于特殊的人生經歷和治學門徑,使南懷瑾不同于一般學者,而能出入于儒、佛、道之間。
歷年來,海峽兩岸陸續(xù)出版了南懷瑾先生的許多著作,但一般讀者很難有機會系統(tǒng)地研讀他的全部著作,于是往往從本身所接觸到的部分去給南懷瑾定位,而有儒家、佛家、道家大師等不同的說法。這就像《大寶積經》所言:“眾盲摸象,各執(zhí)一端?!泵较笸鹊恼f大象像一根圓柱;摸到象耳朵的說大象像一把蒲扇;摸到象尾巴的說大象像一條繩子;誰都說不清楚大象的本來面目。為了幫助讀者了解南懷瑾學問人生的全貌,新知文化事業(yè)公司出版了《南懷瑾全集》。
全集包括了南懷瑾迄今為止所著的30種著作,以及與南懷瑾有關的附集四種。這些著作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儒家、佛家、道家和文史詩詞。當然這不是嚴格的分類,因為南懷瑾的著作大多是觸類旁通的,有時以佛入孔,以老入禪;有時以禪入老,以孔入佛;有時以孔入佛老,有時以佛老入孔;有時孔老佛俱入而俱不入,有時孔老佛俱不入而俱入。所謂四大類的分法只是為了敘述的方便而已。
第一類是儒學著作。誠如南懷瑾所言:中國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主流,以儒家“四書”、“五經”為中心?!拔褰洝敝浮对姟?、《書》、《禮》、《易》和《春秋》,乃是中國上古文化傳統(tǒng)的總匯?!八臅敝浮洞髮W》、《中庸》、《論語》和《孟子》,是專屬于孔孟之道的學術思想?!八臅钡絻伤我院笾饾u盛行而取代“五經”的地位。南懷瑾對“四書”、“五經”的研究不但深入堂奧,而且每每有獨特的見解。收錄在全集里的這方面著作有《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孟子旁通》、《易經雜說》和《易經系傳別講》五種,都是南懷瑾歷年給學生授業(yè)解惑的講稿。
第二類是佛學著作。這部分著作所占數(shù)量最多,包括《維摩精舍叢書》等18種。
第三類是有關道家學術的著作,主要是《老子他說》和《中國道教發(fā)展史略述》兩種。
第四類是文史詩詞著作,包括《中國文化泛言》等五種?!吨袊幕貉浴芳心蠎谚獨v年來所寫的各種序言,內容精蘊,包含廣泛,發(fā)揮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可藉以了解南懷瑾思想精神的大概?!缎屡f的一代》解剖當前社會問題,診斷青少年思想病癥,指明惟有具良好教育基礎及文化修養(yǎng)的人,才能提升更高的政治層次和經濟境界。南懷瑾對中國傳統(tǒng)謀略學造詣很深,曾編輯過一套《正統(tǒng)謀略學叢書》。然因謀略學既可為正人君子立身行世的借鏡,亦可被不肖之徒用做興風作浪的工具,故南懷瑾極少公開傳授這方面知識。但他的《歷史的經驗》引《正統(tǒng)謀略學叢書》中的《長短經》、《戰(zhàn)國策》等書,由歷史事實的例證,透徹分析在人生舞臺上,正反相生、反反復復、因果報應的道理。讀者由此也可稍知謀略學的梗概。南懷瑾的兩本詩集《金粟軒詩詞楹聯(lián)詩話》和《金粟軒紀年詩初集》更值得注意。他對詩詞有深入的造詣,才情橫溢,意境曠遠,出入于義山、李、杜以及錢牧齋、吳梅村之間。兩本詩集所錄詩作,多以方外禪詩韻味,掩映其憂國憂民的情懷,別樹一格,不同凡響?!督鹚谲幖o年詩初集》更以時間順序編排,從不同時期的詩作,亦可大致了解南懷瑾的人生旅程。
南懷瑾的儒學著作有五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以經解經。也就是將唐宋以后的注解推開,依靠熟讀原文來理解儒家經典。因為在這些經典中,前文的意思往往在后面的語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釋。只要前后篇章貫而通之,就自然能理解經典作者原來的思想?!墩撜Z別裁》的寫法基本上就是運用了這種以經解經的方式。
二是經史合參。也就是將儒家經典與相關的歷史記載對照、比較、融會,來參究經典作者當時所表達的思想。如《論語別裁》以《論語》與春秋時代的史跡相融會,看到當時社會、政治的混亂面貌,以見孔子所開創(chuàng)和確立的文化精神之偉大?!睹献优酝ā芬浴睹献印菲咂窘浗Y合戰(zhàn)國時代相關歷史資料,來說明孟子存心濟世的精神所在。
三是旁征博引。南懷瑾幾乎在每一種著作中都以其淵博的知識,包羅諸子百家思想精華,融會中外古今學說于一爐,且往往能觸類旁通,解答令歷來名儒卻步的難題。例如,《大學》中提及的“知、止、定、靜、安、慮、得”七個修證層次,是先秦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教化學養(yǎng)的特色,也是儒家心傳的修養(yǎng)功夫。雖然這“七證”對后世影響甚巨,但《大學》中并未具體說明如何實踐。宋明以來的理學家囿于門戶之見,而無法疏解清楚。南懷瑾在《大學微言》中借用佛道兩家學術來闡明“七證”功夫,因而超越前人的見解。
四是深入淺出。南懷瑾講課寫書都喜歡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明白易懂,態(tài)度平易近人,語言機智幽默。例如,以往《易經》總是給人一種神秘玄妙、莫測高深的感覺。南懷瑾的兩本易學著作則以獨特的妙悟勝解,把高深的易理說得人人能懂。通過南懷瑾的講解,讀者會發(fā)現(xiàn)《易經》其實是一門很平易的學問。
五是貫通古今?!巴ü沤裰儯梢患抑浴笔悄蠎谚鍖W著作的最大特點。在他看來“四書”、“五經”都有超越時空的價值,但理解這些經典不能泥古不化,而要結合時代的變遷。在《論語別裁》和《大學微言》中,南懷瑾不但每每聯(lián)系今人今事幫助讀者理解經典作者思想,而且經常比照現(xiàn)代世界文化潮流,指明自己民族、國家今后應該要走的路線和方向。因此,南懷瑾的著作填平了古今文化隔閡的溝壑,成為當代中國人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