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吾剛
在友人處翻閱去年的《書屋》雜志,無意中見到老威的《胡風牢友張廣天》一文(此文后收入《中國底層訪談錄》),細讀之后,不禁啞然失笑。這張廣天談當年監(jiān)獄的情況簡直是信口開河,而關(guān)于胡風的敘述,也是半真半假。想來,那真的部分,大概是從“正宗的”胡風牢友那里聽來的吧?
筆者雖然曾與胡風先生同吃一鍋牢飯,但這么多年來,卻一直不曾以“胡風牢友”自詡。坐牢的經(jīng)歷,本來是作為寫書的素材,秘不示人的,但為了糾正老威先生記敘的張廣天的瞎吹,避免以訛傳訛,這里只好把自己當年與胡風同牢的情況公之于眾了。
我是因為反對“文革”、反對個人迷信于一九七○年十二月判處死緩后被送到四川省第三監(jiān)獄的。這監(jiān)獄當時代號是一○一信箱,專門關(guān)押死緩犯和無期徒刑犯。戒備森嚴,有三道高墻。監(jiān)獄左邊確實有一條河溝,但張廣天說“沿著河溝走,是鑄造和磨砂車間”,這就錯了。當時河溝兩旁是一中隊的菜地,后來到一九七七年左右,才將烈士墓下直到小河溝的一大片地方圈進監(jiān)獄,修建了新的金工車間。而直到一九八一年夏我平反離開監(jiān)獄時,鑄造車間仍在監(jiān)獄老工廠擴建后(1972年)的西南角。張廣天說監(jiān)獄“里頭有八個隊,兩千多犯人”,這也不符合事實。我記得監(jiān)獄犯人最多的一年是一九七一年,也不過一千人左右,還包括地處三岔河的煤礦中隊在內(nèi)。那時監(jiān)獄里只有五個中隊(并非“大隊”):一中隊——農(nóng)業(yè)中隊,二中隊——麻布中隊,三中隊——機械中隊,五中隊——建筑中隊,還有一個醫(yī)務中隊。沒有四中隊的叫法,四中隊是醫(yī)務中隊還是煤礦中隊,我一直未搞清楚。
張光人(胡風)確實在二中隊,但張廣天自稱是胡風所在犯人小組的“學習組長”,這“頭銜”就錯了。那時的犯人組長叫“記錄”,含義是每晚犯人學習發(fā)言時負責記錄者。所謂“勞改大組長”,也無此“頭銜”,當時是叫“中隊犯人值星員”;犯人互稱“同犯”而不叫“同改”;管教干部,犯人稱“干事”而不稱“政府”;各中隊隊部有“指導員”而不叫“教導員”。張廣天說“監(jiān)舍主要是水泥通鋪,排排躺十幾個。我睡最里頭,靠著桌子,我安排張光人睡我旁邊……”瞎說!當時牢房確實是每組一排躺十幾個人的通鋪,但并非水泥的,而是約半米高的木框架,薄薄的谷草上面鋪的粗制竹席,俗稱“豬兒窖窖鋪”。每間牢房兩排,兩個犯人組,中間一條窄窄的過道。牢房內(nèi)沒有桌子,也沒有放桌子的地方,只是通鋪的最前端,靠鐵柵門兩邊的鐵柵窗窗沿條石上鑲一塊巴掌寬的長木板,充作“桌子”,以供睡通鋪第一位的“記錄”擱放材料和搪瓷缸子之類東西。每個“記錄”都發(fā)有一塊半張報紙大的木制寫字板,學習或開會時擱在膝頭上墊記錄本用。牢房陰暗,有時(如星期天半天學習時下雨)白天學習也開著燈,燈泡吊在靠近鐵柵門的上方,便于“記錄”讀報、寫字。張廣天既然是“組長”,怎么會“睡在最里頭”呢?最里頭兩排通鋪間是大馬桶。并非“便桶在門背后”。牢房鐵柵門窗外有長廊走道,便于主管干事端把藤椅聽犯人發(fā)言,或者主持“聯(lián)組批判”。走道邊上放置犯人的小竹凳、小木凳,長廊外屋檐下放臉盆,另有石砌的碗架。說牢房內(nèi)放置“洗臉桶”、“小木凳”,那決不容許。犯人鋪位的序列是由隊部安排的,記錄無權(quán)調(diào)整。
張廣天說監(jiān)獄到處都寫著:“你是誰?你到了什么地方?你來干什么?”此乃亂說,至少一九八一年前不是這樣。當時到處墻上是“最高指示”,一九七二年后改稱“語錄”,數(shù)量也減少了。最突出的是每個中隊都有一壁“監(jiān)規(guī)”。
我入獄后在三中隊“新犯學習組”,說來也巧,第二天上午在老犯人收工前,新犯排隊去醫(yī)務所藥房吃面面藥(中藥粉末),發(fā)現(xiàn)旁邊不遠處一個老囚犯捧著一個大飯盅正在打量我們。這老囚犯身材較高,穿一件舊的黑色棉大衣,頭上的黑呢帽沒有帽檐,大約七十歲左右,慈眉善眼的,像個國家老干部。他身后跟著一個矮墩墩的胖體形的中年囚犯,頭上戴著白布回族小圓帽。這時,新犯組記錄(老犯人)老嚴輕聲對我說:千萬別和這老家伙搭話,他是省里的要犯,今年初加判為無期徒刑送到這里來的,每月都要寫檢查,一寫就是幾十上百篇材料紙……那矮墩墩叫王林,是專門監(jiān)督他的。我卻對那“要犯”——老囚犯更感興趣了,邊往回走,邊回頭望,見那老囚犯仍在注視自己(新囚犯中只有兩個戴眼鏡的,我是其中之一)。次日,同樣的時間和地點,我們吃藥時又遇見那個老囚犯。見那老囚犯向我微笑,我也點頭報以微笑。一會,旁邊那矮墩墩招呼那老囚犯:“張光人,走吧!”
張光人?我聽了心里一驚。張光人不就是胡風嗎?我家里有一本一九五五年出版的《關(guān)于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黑色封皮,內(nèi)文是豎排的。我初中時就細讀過,記得清清楚楚:“胡風,原名張光人?!备咧姓Z文書一篇課文注釋也是這樣寫的。家里收藏的幾本一九五五年的舊雜志——《新觀察》、《西南文藝》等,都把胡風漫畫成一個大胖子,滿臉麻子。記得有幅漫畫,畫的是一只狼,頭上掛著個笑面殼,狼身上寫著胡風二字。胡風,曾像野獸和瘟疫一樣令人害怕,避之而猶恐不及。當然,我們“反革命”是視胡風為硬漢子的。想不到,胡風原來竟是這樣一個糯米老頭。我興奮起來:與這樣的人物同監(jiān)獄,同吃一鍋牢飯,當引以為榮!后來,我曾因為在勞動時同另兩名“反革命犯”議論“這里是特種監(jiān)獄,胡風也關(guān)在這里……”而被揪出來中隊批斗。
胡風去伙房端飯摔跤,確有其事。但張廣天所謂“白飯”,還說什么“那是特等缽,有半斤,是鑄造工吃的”,這就是瞎說了。我清楚地記得是晚餐,端的包谷粑缽缽,那時每天早晚都吃“包谷粑”——在瓦缽缽里盛上二至三兩陳年老包谷面,摻水蒸熟即是。哪有半斤飯的缽缽?二中隊哪來的鑄造工?我所在的三中隊——機械中隊才有鑄造工、鍛工、電焊工等,而頭幾年伙食都一樣,直到一九七七年后,有毒工種才算有了點“勞保食品”。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二年那時是全獄一個大伙房,一個能蒸一千缽飯的大甕子灶。所以我說:“雖然不曾和胡風同一中隊,卻曾和胡風同吃一鍋牢飯?!?/p>
胡風當時被安排在二中隊糨糊房勞動,張廣天說那糨糊“是用來刷標語的”,這簡直是胡扯!織麻布前的工序是麻紗上漿,即刷糨糊,勞動強度很大,兩個掛齒架相距二三十米,中間有幾個托架,把麻紗一根根牽伸展,系上兩邊的齒架,滿掛至少是兩百根左右,然后由糨糊房端來一大缽糨糊,用一把直徑約三十厘米的圓柱形特制竹刷,蘸上糨糊,把牽好的麻紗刷上漿,用力不能猛,來回奔跑一趟幾十米,勞動量相當之大。我們?nèi)犂辖鸸ぼ囬g與二隊織布房之間的空地就被叫做“刷紗壩兒”。
張廣天連這也不曉得,可見他當時并非是胡風的“牢友”。如果他真的是胡風的“組長”,那么他怎么會不知道胡風自殺的事呢?
一九七一年七八月間胡風在糨糊房用石頭砸腦袋自殺,經(jīng)醫(yī)務所搶救后,才送到“小院”的。自殺的表面原因大概是有犯人說他偷吃糨糊?!靶≡骸辈⒎鞘裁础皣拦荜牭膯伍g牢房”,而是關(guān)押特殊犯人的地方。在刷紗壩兒高墻的后面,墻上開一小門相通,里面只關(guān)了幾名“機密犯”,但生活條件較好,開小灶、還可蓄頭發(fā)。后來又在里面修了幾個小院落,關(guān)押神秘的“大人物”。這是醫(yī)務中隊犯人李醫(yī)生悄悄跟我說的。一九七九年初胡風釋放出獄,三個月后我才從醫(yī)務所唐醫(yī)生(李醫(yī)生那時已調(diào)走了)口里得知這喜訊。
張廣天說黃廉是重慶八·一五的造反司令,這是誤記?!鞍恕ひ晃濉迸傻乃玖钍侵芗诣ぃS廉是“反到底”派的“工人造反軍”司令,而指揮重慶“朝天門海戰(zhàn)”的則是“反到底”司令鄧長春。
曾當過四川省革委委員、名聞遐邇的張闖也關(guān)在這里,他是牟其中第一次坐牢時的同案犯,一九七七年送來監(jiān)獄三中隊,搞汽車小配件包裝勞動。因他是西南師范學院畢業(yè)的,曾安排他晚上給犯人上文化課。
其他就不必多談了。有興趣者,今后若有可能請看看我寫的書吧。藉此為“文革博物館”奉上一磚一瓦,乃敝人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