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平
到朋友家做客,還沒進門就聽見朋友在大聲呵斥:“我是不是前世欠你三千萬?為什么你要如此折騰我?昨天剛買回的恐龍,今天就被你去頭卸尾了;前些日子阿姨送給你的遙控汽車,也被你拆得七零八落的;你過生日爸爸送給你的兒童讀物,早被你撕得四分五裂了……我真不明白,怎么會生出你這么一個怪胎,簡直是個不可救藥的‘破壞王!”
我一進門,4歲的奇奇就躲到我的背后,朋友的怒氣未消,指著滿地的玩具對我說:“這孩子可怎么辦啊?”
奇奇真的像他媽媽說的,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破壞王”嗎?當(dāng)然不是。從他稚氣的外表,專注的探索行為,以及喃喃自語中,可以看出他是位天真活潑、充滿好奇心的正常孩子。
四五歲的孩子為什么愛“破壞”呢?
只要是正常的孩子,天生就充滿了好奇心。1歲左右開始扔?xùn)|西、撕書,二三歲喜歡摸摸這兒、弄弄那兒,四五歲就會慢慢地探索諸多的為什么:為什么機器貓會動?為什么收音機會有人的聲音?為什么鳥能飛?為什么天會下雨……為了弄清這么多的為什么,惟有看個究竟。孩子的“破壞”行為,其實正是一種童話似的研究。他們試圖揭開機器貓會動的謎底—是不是藏有一只米老鼠?他們希望找出收音機的發(fā)音者—是大頭兒子
小頭爸爸嗎?他們想看看兒童讀物里的小人物到底有什么能耐?于是,這些東西便成為他好奇心的犧牲品。
父母當(dāng)然很希望孩子能手下留情,愛惜物品,期待孩子做事能有分寸。畢竟錢不是白來的。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他還是個孩子。同一個年齡段的兒童都有一個相似的成長軌跡,三四歲正是對什么都好奇,探索精神特別旺盛的階段,因此,父母應(yīng)該有更多的包容性和耐心。
有的小孩碰到挫折、委屈或憤怒時,也會故意破壞家里的物品,他們試圖以這種方式傾瀉心中的不愉快,引起父母的注意。這樣做,固然不好,但在孩子沒有學(xué)到更妥當(dāng)?shù)奶幚矸绞綍r,他們可能也是身不由己。
如何應(yīng)付孩子的破壞行為?
滿足好奇當(dāng)孩子充滿好奇心,需要不斷探索時,不妨給他一個小天地,比如一個游戲間或一個游戲角,提供給他一些不用的、不值錢的東西,讓孩子隨意去拆卸。當(dāng)孩子疑惑不解的時候,父母可扮演孩子的顧問,適時地提供幫助。
教孩子緩解憤怒父母應(yīng)該做孩子的楷模,給孩子提供一個“泄怒”的基本原則。例如:在你不如意、不順心時,可以用一些沒有破壞性的方式來宣泄,比如捶被子、扔枕頭、撕報紙等,但不能傷害自己、傷害別人。
獎賞當(dāng)孩子表現(xiàn)正常時,也應(yīng)給予關(guān)懷和注意。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只有靠出格的行為才能引起大人的關(guān)注。最好能每天抽空記錄孩子的行為,并實施“計點”方式—在孩子出現(xiàn)破壞行為的時候,予以“扣點”,沒有破壞行為時,則給予“加點”,累計到20或30點時,可以獎賞他一個新玩具,或享受一頓美餐。
陪孩子清理事后現(xiàn)場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權(quán)利,小孩也不例外。在他憤怒、不高興,或已出現(xiàn)破壞行為時,不要一味地責(zé)備,要先耐下心來陪孩子清理事后的現(xiàn)場。在此過程中,可以弄清孩子的問題所在,表示你的關(guān)心,幫他解決困擾,同時也讓他學(xué)習(xí)對后果負(fù)責(zé)。
切記,你的孩子絕非“破壞王”。他的破壞行為,其實只是在向你要求更多的體貼與關(guān)懷。如果你真的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不僅可以幫他解決不少成長中的困惑,還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破壞行為。即使孩子真的把東西弄壞了,你也應(yīng)和他一起想辦法修復(fù)。其實,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的訓(xùn)練,更是一種貼心的親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