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黎明
到美國求學的外國學生,大多要經過一段辛辛苦苦的打工生涯,邊打工邊讀書。靠打工掙的錢維持自己生活和學習的費用。到了美國之后,我才發(fā)現,在寒暑假期間,打工的學生不僅有外國人,更多的是美國人;不僅有大學生,更多的是中學生。
學生總是喜歡放假的。在美國許多學校的寒暑假比較長,比如暑假有的長達3個月。這時,在商店、餐館、洗車場、住家的庭院,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少男少女們快快樂樂、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們打工的報酬是按小時計算的,工種不同,報酬也不同。眾多中學生是在餐館洗盤子、端飯菜,他們一般是1小時6~7美元。這個活是挺累的,工作量大,中間又很少休息。我有一位美國朋友,她的女兒是個中學生,假期在餐館打工,有一天晚上,我在她家做客。已經快10點鐘了,她女兒還沒有回來。我說是不是太累了,她卻很輕松地說這正好是個磨練。也有的中學生找到了在辦公室服務的工作,如電腦打字、繪圖、收發(fā)等,這類工作比較專業(yè),又有技術。環(huán)境也好,是學生們最樂于爭取的工作。
我住處附近,有兩個中學生聯合貼出一張洗車的廣告,每洗一次3美元。我見到過一個學生挨家挨戶地送他自己打好的廣告,是給人家庭院割草的。那割草的情景是一幅很美的圖畫:在燦爛的陽光下,一位中學生汗流浹背地推著割草機,那么認真、執(zhí)著地投入工作。
就連小學生也加入了這個隊伍。有一次,我開車從外面回來,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看見有3個小女孩在路邊上賣橘子汁,她們說是自己做的,25美分一紙杯。不少人把車子停下來,買一杯,作為對孩子的鼓勵。
美國社會對學生在假期打工是投贊成票的。餐廳、零售商店等場所,假期都在門口張貼招收臨時工的告示。主要面向學生。有的地區(qū)專門舉辦針對在讀高中生和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尋找打工機會的交流會。各種媒體大量向學生提供打工的信息。市政府和一些私人機構還辦有專門協(xié)助青少年假期打工的服務中心,提供雇傭服務。這些服務大多是免費的,就是收費的也很低廉。因此,學生想找到一份打工的工作是不難的。有的學生愿意通過這些中介機構尋找工作,還有的學生想趁此機會檢驗一下自己的能力,不用別人介紹,自己去求職,這樣常常會得到顧主的另眼看待,因而尋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
在美國,孩子長大到18歲就意味著長大成人了。他們像羽毛漸豐的鳥兒,急著飛向廣闊的天空。孩子們認為,既然已經長大成人,再向父母伸手要錢就是一種恥辱。很多大學生是靠貸款和打工掙錢的方法把大學念完的。這種自立意識,顯然是得益于從小就開始的培養(yǎng)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