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
七十一歲的瑪格麗特·杜拉斯走進少女時代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愛情,就像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一片朦朧的詩意四處彌漫開來。一個身穿連衣裙、頭戴氈帽的法國小姑娘獨自倚在湄公河渡船的舷墻上,出神地凝望著兩岸薄霧籠罩的樹木和村舍。河水在悄無聲息然而快速地流淌,就像她體內奔流不羈的血液。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百無聊賴正是一種期待,這種不自覺的來自生命本能的期待是比某種目的明確的期待更有力量的、更焦灼的期待,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宿命的召喚。
他不是騎士,不是白馬王子,甚至不是男性中的佼佼者,他只是靠了命運的恩賜,是一個富家子弟而已。但后來正是這個“富”字,使他不得不屈服于掌管著數(shù)百萬財產的父親的壓力,按照十年前由家庭訂的婚約,同一個門當戶對的“堆金積玉,戴著鉆石首飾”的富家小姐結了婚。他是一個極其平凡、缺乏個性的中國男人,他怯懦,傷感,優(yōu)柔寡斷,但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柔情,一種像絲綢衣服那樣非常和順與體貼的柔情?!翱匆娢铱匏部蘖恕?,“他在痛苦中,還依然那么溫柔”,“他臉貼臉,吮吸她的淚珠”……這已足夠征服一個自卑的孤獨的在生活中缺少陽光和鮮花的少女。他們在淚水、悵惘與沉默之中相愛,有時瘋狂,有時憂郁,有時絕望,有時是痛斷肝腸的歡樂,但總是無比溫柔,無比溫柔。
“當郵船發(fā)出第一聲告別的鳴叫的時候,當撤掉舷梯,拖輪開始拖它離開陸地的時候,她哭了,但是不能當眾拋灑眼淚,因為他是華人,不應當為這種情人哭泣”。她像當初與他相識時那樣俯在舷墻上,她知道他正坐在那輛她熟悉的黑色轎車里頹喪地凝望著她。漸漸地,轎車消逝了,港口消逝了,陸地消逝了,一切消逝了,消逝得不留下任何蹤影,仿佛湄公河邊的這段故事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雖然留下美麗而痛楚的回憶,但回憶,總像夢一樣虛無縹緲。小說從頭至尾不出現(xiàn)那位少女的名字,一會兒是“我”,一會兒是“她”,一會兒是“白人少女”。正是女主人公名字的缺席,使她成為我們大家的情人。她就是我們當初愛得銷魂蕩魄的那位少女,她就是被我們時而看作天使時而看作妖精實際上既非天使亦非妖精的可愛又可恨的那位少女,她就是讓我們撕心裂肺痛苦過的那位少女,她就是一去不回頭把我們擲在永恒的孤獨和絕望中的那位少女……
多少年過去了,他給她掛了個電話,“他對她說,他還像從前那樣愛她,他對她的愛始終不渝,至死不變”。這是小說的最后一句。這無比樸實的一句話卻像刀一樣深深刺進我們的心臟,我們感到難以忍受的劇痛,然而,我們的心臟已流不出血來。一切已經消逝,“始終不渝,至死不變”又有什么意義?愛僅僅是一句沒有任何證明和證據的空話的時候,愛不以任何方式顯現(xiàn)的時候,它究竟是什么呢?它什么也不是。
那個同樣不出現(xiàn)名字的男人,小說中除了用“他”字來指代他以外,好幾處都稱他為“堤岸那個情人”?!暗贪丁保粌H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象征?!暗贪丁奔仁且环N阻隔,又是一種依賴。河水和堤岸一起延伸,悠長而又曲折。河水既依偎在堤岸的懷里,又常常沖潰堤岸。堤岸既親熱地擁抱著河水,又竭力束縛著河水。我們都是“堤岸那個情人”,我們常常在洶涌不羈的愛情面前暴露出男人的畏怯。我們不配享有強烈而永恒的愛。然而,我們畢竟渴望……
少女原來以為她并沒有真正愛過“堤岸那個情人”,然而,當肖邦的樂曲像上天的神諭彌漫在漆黑的海面上,少女突然感到了內心的疼痛?!吧倥酒鹕韥?,仿佛也要自殺,也要投入大海,繼而她哭了,因為她想到堤岸那個男人,她突然不敢斷定自己沒有愛過他,可能她沒有意識到這種愛,因為它淹沒在歷史中,如同沉入水里一樣,因為直到現(xiàn)在,直到音樂在海面流轉的一刻,她才重新發(fā)現(xiàn)這種愛情?!睙o論男人還是女人,發(fā)現(xiàn)自己愛過,同時被所愛的人愛過,發(fā)現(xiàn)自己為愛而迷醉過,痛苦過,瘋狂過,發(fā)現(xiàn)自己有滋潤整個生命的愛的回憶,那實在是人生最高的榮耀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