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若飛
平心而論,近二十年中國攝影發(fā)展很快,水平已今非昔比。但若從絕對水平看,還是很落后的,進入新世紀,我們應該如何發(fā)展,也即“中國攝影人何去何從”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擺成績固然有意義,但從另一面來看中國攝影存在的問題,則會更實際,更積極。
任何一門藝術都不是孤立的,它總是在特定的大文化環(huán)境中發(fā)展,與大文化品格密不可分。但是,中國的攝影似乎是個例外,與中國的音樂、美術等相比,明顯地缺乏朝氣,缺乏現(xiàn)代感,缺乏應有的高度。它的現(xiàn)狀,我想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外熱內冷,花繁根淺。
所謂外熱,就是外在形式很熱,如攝影隊伍日益龐大,集體創(chuàng)作活動頻繁,攝影器材升級換代加速,影展影賽鬧猛等等。但是姹紫嫣紅下面,多的是平庸東西,很少鐵桿子作品。透過這種景觀,我把它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四點:一是題材狹窄,風格單一;二是遠離生活,缺乏真情;三是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四是見地淺薄,胸無大志。隨著世紀的轉換,我們的攝影水平也應該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必須走出死氣沉沉的沙龍,掙脫自我封閉,走向原野——生活的原野、藝術的原野、自由的原野。為此,我認為,針對目前中國攝影現(xiàn)狀,必須從攝影人個體入手,實現(xiàn)三個轉化,做到三個提高:
一、轉化業(yè)余意識為專業(yè)意識
業(yè)余攝影者更需要專業(yè)意識。專業(yè)不專業(yè),關鍵在于藝術觀念、創(chuàng)作態(tài)度、運作方式。專業(yè)意味著一種嚴格的標準,標志著一種高度。攝影人大多追求器材的專業(yè)化,很少有人追求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運作方式的專業(yè)化。專業(yè)意識不強,主要表現(xiàn)于缺乏基礎專業(yè)訓練,缺乏必要的門類選擇和深度,沒有自己的絕活。
專業(yè)意識應該包含以下內容:
首先是習作意識——這是強調基礎訓練?,F(xiàn)在的攝影人普遍缺乏習作意識,以為拿起照相機就是攝影師,根本不下苦功夫訓練基本功。實際上,基礎訓練不僅僅是訓練技術,更重要的是訓練思維,訓練心靈,培養(yǎng)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應變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等。只有純熟掌握了技術的人,才有資格淡化技術。大家知道卡蒂?!げ剂兴沙Uf的一句話就是“我對攝影一無所知”。真的一無所知嗎?絕對不是。恰恰相反,布翁對技術的掌握出神入化。加拿大攝影理論家弗里曼·帕特森訓練學生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他常常帶領學生到野外,隨意拋起一枚硬幣,以硬幣落地點為圓心,劃定一個二米左右的范圍,叫學生在限定時間內拍出二十來幅各不相同的照片。這種做法初看有些過火,但是其中包含著莫大的苦心——訓練出超人的觀察力、應變力、瞬間構思能力和非常強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往往極具個性,極具發(fā)展?jié)摿Α?/p>
其次是專精意識——這是強調創(chuàng)作的高度、深度和銳度。我碰到過不少學攝影沒幾年的新手,常常是工于風光,長于人像,紀實趕新潮,新聞擦邊球,總之一句話,無所不能。而西方的攝影家則不同,他們大多是專一不二的。專精體現(xiàn)了明智,廣博映現(xiàn)出虛浮。想在攝影上有所成就,必須心誠志篤,擇己所善,集中精力,一門深入。
再有就是敬業(yè)意識——這是強調吃苦耐勞,拼搏奉獻。當人們驚嘆大師精美絕倫的作品時,是否想到,那風光可能是五番十次等候許多年之后才妙手偶得的。
二、轉化群體意識為個體意識
這里說的群體意識向個體意識轉化,不是針對組織形式而言,而是針對創(chuàng)作手法、態(tài)度、風格而言。近幾年來,中國的集體攝影創(chuàng)作活動異?;钴S,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攝影事業(yè)的發(fā)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培養(yǎng)了許多人的惰性,埋沒了許多人的個性?,F(xiàn)在許多攝影人離開群體就拍不出好照片,甚至拍不了片。這種狀態(tài)與藝術本身是格格不入的,造成了藝術精神的衰弱。
增強個體意識主要是主體意識的覺悟。在目前的情境下,我想著重要增強兩個意識:
一是自主意識。這實際也就是強調藝術主體意識。在自我意識中,主體意識是最積極、最能動的部分,是自覺地意識到自身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支配地位及所擔負的歷史使命、社會責任及其實現(xiàn)途徑。另外,自主意識中還應該包含著對自我的高度信賴,對名利誘惑和外界評論能夠采取平和而客觀的態(tài)度,不為勢所趨,不為流所轉。
二是獨創(chuàng)意識。這其實是自主意識的外化表現(xiàn)。對藝術來說,最可貴的品質就是自由與獨創(chuàng),這意味著心靈的解放和人性的升華。
三、轉化工匠意識為文化意識
臺灣攝影理論家陳傳興與阮義忠對話時,對臺灣的攝影現(xiàn)狀有一段精彩的評價:“反觀島內,一般來說,攝影一直只是業(yè)余人士的消遣,我們沒有靠照相機累積出有生命力的影像文化。”這段話也很適用于大陸的攝影界,我們最大的欠缺也就是沒有累積出一個活潑而有生命力的影像文化,因此總在大文化環(huán)境中顯現(xiàn)出游離態(tài),從而形成一種自狂又自卑的特殊精神狀態(tài)。
因此,建立一門大文化背景下的大攝影顯得非常緊迫。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攝影人的使命。那么,如何培養(yǎng)攝影人的文化意識,促進攝影文化化?這可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盡管文化現(xiàn)在成了一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卻又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至今也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定義,真正的攝影文化就是攝影家的高度個性化,攝影意識的高度自覺化;以卓越的文化覺悟和文化品位矗立于大文化之林。
關于攝影文化意識,很難從理論說明白,說徹底,不妨再看幾個實例,從中領悟其含義和重要意義——
馮學敏1999年6月獲日本攝影“太陽獎”正獎,在日本引起極大轟動?!疤柂劇彼赜腥毡緮z影藝術界的諾貝爾獎之譽。在日本,馮學敏是第一個獲得此獎的外國人,可見他成績斐然。然而,若用中國攝影界慣用的眼光來看待他所拍攝的紹興、云南,很可能感到沒有什么看頭,但是日本人在其中看到了文化,他們欣賞馮學敏對中國民族文化的純樸直接的再現(xiàn)。馮學敏的成功與其說是攝影的成功,倒不如說是文化的成功。馮學敏用最單純質樸的手法呈現(xiàn)出人類生活中最本質、最單純的感情來。當我們想要從最高的、文化的層次上的價值,也就是從“見山又是山”的層次,來談論任何藝術作品的時候,看似最單純、質樸、根本的和“人的本質”有關的問題,才是最終的依歸了。
1998年12月1日,焦波的《俺爹俺娘》,把中國最傳統(tǒng)、最普遍、也最“土俗”的親情,推上了中國美術館的大雅殿堂,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焦波用攝影的手段,演繹儒家傳統(tǒng)文化,把儒家的倫理觀的最重要的理念形象化,直觀化,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
還有,徐勇的《胡同101》和《中國鄉(xiāng)土系列》,陳錦的《茶館》及近年一些有影響的攝影作品,其成功主要在于文化的態(tài)度、文化的立場和文化的觀照。其實,當我們用文化的眼光來看待身邊貌似普通平凡的事物時,一切便都有了異樣的光彩。
四、提高文化人格品位
榮格說過,一切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
藝術的功用是很復雜的,存在著多種層次,僅其社會功能,就可分為宣傳功能,教化功能等,但是藝術歸根到底是精神的,是為了實現(xiàn)人性的升華,塑造完美的人格。從高層次講,藝術是反功利的。即使在現(xiàn)在的社會層次,藝術不可避免要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和干預,但是在發(fā)揮社會功能的時候,藝術也必須同時接受真善美的檢驗。這種檢驗不是僅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檢驗,更是對藝術家的人格檢驗。
時下攝影人文化人格最大的不良表現(xiàn)是浮躁、急功近利,缺乏應有的樸實和天真。
因此,作為一個攝影人,必須把人格的鍛煉放在第一位,這才是追求藝術的真正根本。
五、提高攝影理論水平
歌德說過:理論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樹常青。其實歌德這話并沒有排斥理論的意思,相反他本人就是一個高明的文藝理論家,他所反對的不過是脫離實踐的空洞理論。實際上,對于我們這些勤于實踐的攝影人,必要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是很重要的。攝影家鮑昆打過一個生動的比喻,他說理論對于攝影家,就如氧氣瓶對于登山運動員,如果攀登不高的山,氧氣瓶是一種負擔,但是如果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就不能沒有氧氣瓶。
但是,提高攝影理論水平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我想,除在實踐中學,通過其它途徑提高外,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讀書。
《芥子園畫傳》有這樣的話:“畫欲去俗,無他法,多讀書。書卷氣上升,俗氣自降?!笨梢娮x書之重要。多讀書,實為與古人交,與圣賢交,既可陶冶自己的詩情氣質,又可學到古代先賢為人處世的方法,是一種文化人格的鍛造。
一個攝影人,在廣泛涉獵多方面的知識之外,著重要學好三方面內容:
一是學習攝影史;
二是向攝影大師學習。這方面,我想推薦阮義忠的《當代攝影大師》和《當代攝影新銳》作為入門讀物,以此為線索,追蹤大師的足跡,超越大師的豐碑;
三是熟讀經典攝影作品。通過經典作品,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攝影大師的思想和手法,可以更好地理清攝影史的脈絡,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境界。
六、提高藝術理想境界
中國歷來重視立志,并且要志存高遠。作為一個攝影人,要真正把攝影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熱愛攝影,樹立起應有的使命感。
十九世紀日本歌人橘曙覽有一首詠唱日本畫家池大雅的和歌:此筆/非修眉筆/乃畫山水/透紙之筆。
池大雅一生淡泊,處世平和,雖懷絕世畫藝卻守著清貧生活。我想,這正是池大雅遠大志向的表現(xiàn)。橘曙覽的和歌,感人至深。今仿而改之,移用于攝影,以期共勉:
此鏡/非媚俗鏡/乃攝精神/撼心之鏡。
朋友,不管你用的是什么鏡頭,都不要忘了,這鏡頭不是用來逢迎流俗的,也不是僅僅用來贏取金牌的,這可是一枚見證人類生存狀態(tài),見證人類心靈的鏡頭,是一枚用來震撼人心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