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更前圖/文
但凡是采訪體育活動的攝影記者,都知道一張場地證是多么地讓人眼紅。
在1998年曼谷亞運會采訪游泳比賽時,允許在池邊拍攝的特殊證件只有8個,論資排輩,作為新華社唯一的一名采訪游泳的攝影記者,我榮幸地爭得了一個席位。但在比賽開始之后,我卻做出了讓許多同行不解的選擇,主動放棄了那張顯示豪華身份的證件而毅然走上了看臺。原因很簡單,根據(jù)我多次單獨采訪游泳比賽的經(jīng)驗,根據(jù)我對現(xiàn)場拍攝條件的觀察,我認為看臺上的拍攝位置更有利。采訪大型體育賽事,記者的競爭總是被稱為第二戰(zhàn)場,在戰(zhàn)場上審時度勢,搶占有利地形,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我都拉著一個大箱子,提前一個多小時到看臺上的記者席占座。占好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大炮”架上,焦距600毫米的鏡頭加上一個1.4倍的增距鏡,再加上遮光罩,探出去足有小一米;箱子放在左邊的位子上;裝滿膠卷的特制網(wǎng)兜和另外一臺隨時準備搶新聞的裝著閃燈的相機放在右邊的位子上,如此張揚是為了跑馬占地,雖然我沒有權力占三個位子,但哪位記者看到這種架勢還愿意擠在我身邊呢?為自己營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主要是為了獲得一個好的心態(tài)。前后左右的干擾越少,就越能夠使我將精力集中在拍攝上。
居高臨下拍攝游泳還有幾個好處:首先是便于縱覽全局,能夠清楚地看到哪一泳道的運動員游在最前面,從而使你不至于漏拍金牌,而且運動員到終點后都會回過頭來看成績,當?shù)弥约韩@得冠軍后,往往會有激動的表現(xiàn),但這種激動的表現(xiàn)可謂瞬息即失,如果你事先不知道該把鏡頭對準誰,那是無法拍到這種瞬間的。其二,除了蛙泳以外,其他三種泳姿的手臂劃水動作都很大,濺起的水花也很大,再加上比賽緊張激烈,運動員前后相差無幾,如果拍攝角度低,前后遮擋是很難避免的,選擇高角度拍攝,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第三個好處是用長鏡頭拍攝發(fā)獎時,由于位置高,運動員領獎時又是站在領獎臺上,所以根本不用擔心下面的記者會擋你的鏡頭,而且你還可以用下面那些記者作前景,說不定拍出的發(fā)獎照片更有氣氛。
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場地證的確可以說是采訪競技體育的命根子。
1998年我到法國去采訪世界杯,由于組委會的工作失誤,將我錯劃在了文字記者的行列里。盡管向我道了歉并給我補辦了攝影記者證,但各個賽場第一階段小組賽的場地票卻早已按照電腦中錯登的名單分發(fā)一空了。這意味著我在開賽后的前21天中,每天不僅要為火車票操心,還要為每場球的場地票傷腦筋,因為沒有場地票就只能在看臺上拍攝。好在巴黎分社有我的同行搭檔,憑他的一口流利的法語,我們每天都提前兩三個小時到達賽場去交涉場地票。經(jīng)過幾次嘗試,辛苦不說,關鍵是效果不好,真有點“秀才見了兵,有理講不清”的味道。最難纏的是那些國際足聯(lián)的官員,他們大都以權威的組織者自居,很難通融。既然如此,我們決定調(diào)整戰(zhàn)略。首先是要避開與國際足聯(lián)的官員打交道,干脆不到新聞中心去交涉什么場地票,而是直奔比賽場地與把大門的法國人周旋,周旋的秘訣是裝聾拌啞。我們身著大會統(tǒng)一配備的攝影背心;胸前掛著攝影記者證;扛著“大炮”;這足以證明我們是專程到法國采訪世界杯的外國攝影記者,但我們有語言障礙,既不懂英語也不懂法語,更不知道還需要什么場地票,這可給那些把門的法國人出了難題,因為他們在我們面前也等于喪失了語言表達的能力,而解決難題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進去算了”。
每當我們的詭計得逞之后,我的同行搭檔都會大喘一口氣,因為他是什么都聽得懂,卻要裝作聽不懂,如果沒有點表演天才就難免會露馬腳;而我本來就聽不懂,所以演戲時就比他輕松自然得多?,F(xiàn)在說起這些事就象在講故事、說笑話,但在當時可沒有這么輕松,因為我們肩負著新華社的圖片報道任務,如果發(fā)不回照片來,誰還會有心思聽你講這些。我覺得單獨到國外執(zhí)行任務,拍攝水平似乎已經(jīng)降到第二位了,而需要更多的卻是你的外出經(jīng)驗、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當然,還有一點是最起碼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你的責任心。
有人說,“淹死的大都是會游泳的”。不管這句話的科學性如何,反正我在采訪重要賽事時總是用這句話來告誡自己,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有經(jīng)驗而“大意失荊州”。因為作為新華社攝影記者,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允許失敗的。
劉黎敏·1996年奧運會 羅更前攝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我負責采訪游泳。游泳比賽是上午預賽晚上決賽,如果你能保證在晚上的決賽中拍攝不失誤,上午的預賽不去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劉黎敏100米蝶泳比賽那天,我凌晨兩點才回到住處,上午九點開始的預賽我是真不想去了。于是我躺在床上開始在腦子里過電影,這可以說是我多年養(yǎng)成的好習慣,在完成重要拍攝任務之前,總是先憑借我的經(jīng)驗,將有可能出現(xiàn)的場景、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況作一個大致的設想,以決定我將帶什么鏡頭,搶占哪個角度。我記得劉黎敏游蝶泳頭部出水后不是面向正前方,而是偏向一側(cè),但具體是偏向哪一側(cè)我卻記不清了。于是我拿出了以前拍過的照片資料,照片上顯示的是她的臉向右偏,這樣我的心里就有數(shù)了。記者席就在運動員入水的右面,我只要選擇折返點的位置就能在前50米比賽中拍到劉黎敏的正臉,這點把握我還是有的。但我還是不能安然入睡,因為劉黎敏的100米蝶泳是沖擊奧運金牌的項目,容不得半點閃失,萬一……雖然我當時也想不出會有什么萬一,反正就是心里不踏實,大概就是怕自己自認為會游泳而被淹死吧。所以一咬牙,上午的預賽我還是去了。一進賽場我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折返點的拍攝位置,胸有成竹地只等劉黎敏入水后就開始按快門,誰知她的頭剛一露出水面我就傻眼了,哪是什么向右偏,分明是向左偏。這樣一來,前50米我只能拍到她的右耳朵,后50米就更別提了,鏡頭里只剩下后腦勺了。幸虧這是預賽,要是決賽,那可真是一砸到底了。事后才知道那張資料照片是暗房的技術人員放大時一不留神將底片放反了。由于上午受了驚嚇,晚上我提前兩個半小時就去排隊占位子,就這樣還排了個第三位。排在我前面的加拿大記者看了看我胸前的記者證,很客氣地跟我搭訕,“中國?”“是的?!薄皠⒗杳簦俊薄笆堑?。”“劉黎敏很出色,能拿冠軍嗎?”“也許?!边M賽場后他讓我先挑位子,然后很自然地緊挨著我坐了下來,看到他那副信任我的樣子,我心想,要是我選擇上午的拍攝角度,豈不又多了一個受害者?這回我選擇的是起點的位置,又趕上劉黎敏被分在離我們較近的第二泳道,當他返回來游后50米的時候,我正好拍到她沖刺的正臉,結(jié)像大、清晰度高、視覺沖擊力強,這張照片后來在奧運會攝影比賽中獲了個銀獎,與劉黎敏在比賽中獲得的名次相同。所不同的是,劉黎敏的名次是用平時的熱汗換來的,我的這張照片卻是用預賽中的一身冷汗換來的。至今我想起來還后怕,如果那天上午的預賽我要是沒去呢?一念之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