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良 成德平 編譯
此文寫于十月革命70周年前夕的1987年,《真理報》記者葉·戈里莫諾夫特走訪了年近八旬的保爾妻子,原莫斯科國立奧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館館長奧斯特洛夫斯卡婭。她回顧了和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相逢、相愛的難忘歲月,以及在萬分艱難的環(huán)境中,他們心心相印、共同奮斗的真摯情誼。
歲月流轉,情懷依舊。曾鼓舞數(shù)代年輕人追求理想,獻身人類偉大事業(yè)的保爾精神,跨越了世紀的時空,重新捧讀,仍覺歷久彌新。
——編者
1926年5月,我媽媽收到了一位老朋友,也就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母親的來信,信中寫道:“為了盡快挽救病中的兒子——保爾,依醫(yī)生的意見,必須將他送到南方休養(yǎng),為此去信請你們幫忙,麻煩你們接待他……”
這個病人就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22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給我的初次印象是:高高個頭,很瘦,面色蒼白,而他的一雙深棕色的眼睛卻很敏銳。他拄著拐杖,步履艱難,一點也不像一個英雄,我?guī)е黠@的好奇心打量著他。
他令人欽佩的地方很多。記得深秋的一天,天上下著傾盆大雨,腳下的爛泥飛濺,真是寸步難行。就在此時,他在一家穿堂風吹得呼呼直響的門檻下,發(fā)現(xiàn)一個睡著的流浪兒雙手緊緊地摟著一條狗。這在動亂的當時是不足為奇的。而保爾卻十分同情這個孩子,毫不猶豫地走過去將孩子抱起就走。老實說,保爾這樣做實在是欠考慮的。他自己就是客居我們這兒的,怎么能自作主張地收留別人呢?再說,我們的住房已經(jīng)擁擠到難以想象的地步。到家后,我們忙著給孩子準備洗澡水,劈柴、燒火……等忙碌完了,大家睡下時,已是深夜了。時至今日我回想起來,心里仍不能平靜。也許,就從那時候起,奧斯特洛夫斯基就以其善良贏得了我對他的愛慕。
奧斯特洛夫斯基性情直爽,為人非常坦誠,沒多久就和大家成了朋友。他喜歡開誠布公,厭惡模棱兩可。他曾企圖用勃朗寧手槍了卻自己的殘軀,然而,在這關鍵時刻,正是他的誠實,不妥協(xié)和嚴肅,幫助他克服了思想上瞬間的軟弱。
在尼古拉的枕頭底下,隨時都放著一把子彈上膛的勃朗寧手槍。有時我也把槍拿出來,幫他拆卸、擦拭、加油、上子彈。我清楚地知道,這支在1923年與反革命匪幫殘酷戰(zhàn)斗時期發(fā)給他的手槍,是他忠實的朋友,是活生生的、摸得著的并與自己過去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紀念品。已經(jīng)臥床不起的尼古拉說,手槍放在身邊,就好像自己仍然是個戰(zhàn)士。
常常有人問我,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怎么想到寫書的?這要追溯到他到我們這兒來的第一個艱難的冬天。在無數(shù)個大雪紛飛的傍晚,我們都長時間守候在尼古拉的床邊,陪伴他。他為了不使我們感到煩悶,就給我們講自己怎樣在紅軍部隊里和波蘭白軍廝殺;講他怎么負的傷,又怎么去基輔修筑窄軌鐵路……當然,他從不炫耀自己,許多事情盡量避免涉及自己,而只講其他同志。他發(fā)現(xiàn)我們聽得是那么津津有味,便產(chǎn)生了把這些事情撰寫成一本中篇小說的想法。
那時,他還未失明。在自己病痛難忍的時刻,他就朗讀謝甫琴科的詩歌,尤其喜歡長詩《公爵的女兒》。這本書他走到哪里帶到哪里,一刻也不分離。由于經(jīng)常的翻閱,書被弄得破爛不堪,封皮也掉了(現(xiàn)在該書保存于奧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館),而劇痛難熬時,就唱他喜歡的由謝甫琴科作詞的一些歌兒。他說,一唱起歌兒,就好像自己又回到舍生忘死,艱苦戰(zhàn)斗的歲月。所以,我很清楚,一旦他放下工作唱起了歌,那就說明他的身體狀況很不好。但對自己糟糕的身體,他自己一次也沒抱怨過;對自己忍受的痛苦,他只字不提。甚至當他的生命走到盡頭的一刻,仍舊不吭一聲。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最后一天晚上,尼古拉想到的仍舊不是自己,而是我們雙方的母親。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媽媽,請你們多保重!”
生前,他總是很樂觀,充滿了朝氣。我每天下班回家時,不知不覺地便加快了腳步。心里有一個念頭,總想快點見到他,因為家里等著我的不是某些人想象中的沉悶、憂愁和煩惱,不是!等著我的是一個既歡樂又非?!疤詺狻钡娜?,等著我的是愉快!是幸福!
談起尼古拉,有些人總會說:“唉,他多么不幸!”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話時,總覺得很反感。
奧斯特洛夫斯基每日每時都與周圍的許多人保持著聯(lián)系。雙目失明以后,人們給他讀報時,他聽得更為認真,什么都想知道。在有了無線電收音機之后,他的高興勁兒就更不用說了。我曾經(jīng)很奇怪,他總是想方設法了解日常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就連一些瑣碎的,在我看來是毫無意義的小事也不放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終于信服了,所有的這一切對他都是很需要的,因為祖國的命運與他息息相關,他時時刻刻都關心著祖國的安危。
對他來說,最不幸的是1928年,那一年他雙目失明,體內疾病又嚴重惡化,不得不長期臥床。那一年,也是我們生活上最艱難的一年。那時實行配給制,尼古拉每月領取35盧布的殘廢金,這點錢即便供他一個人用也是很緊的,而我不能參加工作,因為我專門護理奧斯特洛夫斯基——將他一人留在家里我實在放心不下。
在這種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我們,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說,只能去“犯法”。當時我們倆還未辦理結婚登記,我用的仍是未婚前娘家的姓。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把我作為“家庭女工”登記,這樣我就可以領到一張配給卡了。在此我順便說說,這也許是奧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違法”行為吧!
當年的磨難是難以忘懷的。我想,我們之所以能熬過那艱難的歲月,多虧一些老近衛(wèi)軍戰(zhàn)士的幫助。老一輩革命者對他的關懷是十分珍貴的,對他的影響也非常大,以至奧斯特洛夫斯基把他們的名字都寫進了書中。
剛開始,我們在索契靠一張配給卡生活,也沒有住房,多虧了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夫娜用自己微薄的一點收入為我們整整租了兩個月的房子,她說這是送給我們的見面禮。索契市委書記沃爾默對我們也非常關心。當他了解我們的處境時,便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看望尼古拉,并想方設法為我們找到了雖然不算太好,但總算可以安身的住房。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出版,多虧朋友們的幫助。奧斯特洛夫斯基把全部底稿都拿去讀給老布爾什維克們聽,征求他們的意見。費杰涅夫激動地鼓勵他說:“保爾,應該拿去出版,這書太好了,我們全體同志都喜歡它?!边@是對尼古拉的很高的評價。尼古拉也最重視群眾的意見,因為群眾是小說中所描寫的主體和核心。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艱難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得到的支持和幫助不計其數(shù)。
在和讀者見面時,有人曾跟我說,奧斯特洛夫斯基找到了你這樣的終身伴侶,非常幸運。對此,我覺得很不公平,因為感到幸運的應該是我。在認識奧斯特洛夫斯基以前,我所見到的大多是不幸的婚姻和受折磨的婦女。而尼古拉在短短的幾天內就以其時時關心他人的同情心征服了我。他給我的很多!我對他的愛慕之情也隨之在心中燃燒起來。我一分鐘也不感到孤獨。而孤獨對多數(shù)婦女來說,恰恰是最痛苦的,在長達10年的共同生活中,我從未聽到他說過一句粗魯?shù)脑挕?/p>
至于說我也參與了寫作,我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他在認識我以前,已完成了書的構思。當然,如沒有我的協(xié)助,他的困難會多一些。但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奮斗目標。他不僅在疾病面前毫不畏縮,而且在極為嚴峻的政治挫折面前也表現(xiàn)了非凡的勇氣。比如,1930年夏日的一天,他從索契得知,黨組織進行審查時,將他開除出布爾什維克了。當時,他因病情危急正在莫斯科就醫(yī)。這件事對他無疑是個殘酷打擊,他一時心灰意冷,有一段時間甚至完全停止了創(chuàng)作。但是后來他終究又振作起來。他堅信,把他開除出黨是不可能的,最終,黨組織糾正了這一錯誤。
當然,令奧斯特洛夫斯基高興的日子更多。比如,當收到朋友的來信時;當他創(chuàng)作進展順利時;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版時;當他加入作家協(xié)會并拿到阿·馬·高爾基簽名的會員證時;當他拿到剛出版的《暴風雨所誕生的》一書時……總之,他一直感到很幸福,因為他看到人民需要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出版后,全國各地都寄來了熱情洋溢的信件,莫斯科郵政總局不得不專門抽調幾名郵遞員成立一個郵遞小組來遞送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信件。常有這樣的信,信封上只寫“莫斯科:保爾·柯察金”。其中有一些信,我至今還能一字不差地背出來。比如,有這樣一封信,開頭是這樣寫的:“致使我成為人的人?!苯又鴮懙溃骸拔疫^去是一個小偷,我在偷來的一只皮箱中發(fā)現(xiàn)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隨意讀了一頁,誰知,一看不要緊,就再也放不下了。一口氣讀完后,我終于明白了,書中的主人公為什么獻出自己的一生。而所有這一切在我身上都翻了個個兒,我為自己這樣生活感到羞愧。我是一個誰也不需要的人。讀了這本書以后,我告誡自己,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一個真正的人,要像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樣去生活。我一直恪守誓言,現(xiàn)在我已在地鐵制造廠工作,也成了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生活很充實,很愉快,我的幸福全歸功于奧斯特洛夫斯基。今后,假如再出現(xiàn)保爾所碰到的那種局面,那么我,或像我這樣的人,一定會像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樣去戰(zhàn)斗,去工作的?!?/p>
我記得,一位很有才華,見多識廣的作家在分析他為何抑制不住自己對尼古拉的無限敬重時說道:“在我國,有才華的作家很多,而像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樣的作家,全世界卻只有一個?!?/p>
(高鳳煜摘自《環(huán)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