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宏偉
1946年上海永祥印書館出版過一本楊壽清著的《中國出版界簡史》,這是第一部以“出版史”命名的著作,據說不到10萬字,論述過于簡略。由于我沒有看過,不知古代出版占有幾許篇幅,不敢妄下雌黃,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本書沒有什么影響,不僅沒有人引述,甚至沒有人提起過。倒是本世紀初出版的葉德輝的《書林清話》,我以為值得大加表彰。盡管葉德輝本人未必意識到,但實實在在的就是這十卷“隨筆”開了研究中國古代出版史的先河。本世紀中國圖書史、中國印刷史以及版本學的研究者,大都遵循了該書的研究范圍和基本思路,然后才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而今,中國圖書史、中國印刷史都已卓然成學,碩果累累,學科走向成熟。而中國出版史研究直到80年代才伴隨著編輯出版理論研究在我國的興起而開始起步。
綜觀現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大都采用概述的方式來勾勒中國古代出版發(fā)展的軌跡,缺乏對古代出版的縱深挖掘。對一些理論問題,要么語焉不詳,要么干脆避而不談,比如,出版史到底研究什么,它的內涵、外延該怎么確定,出版史與圖書史、印刷史、刻書史、編纂史、編輯史的聯系與區(qū)別,出版史的開端與分期……等等,這些問題關系著出版史的學科定位,如果得不到解決,出版史只能如目前這樣僅僅是圖書史、印刷史的變體,或者是圖書史、印刷史的大雜燴,出版史永遠成不了出版史。而且,出版史也不是平面的,它至少包含三個層面:出版事業(yè)史、出版制度史和出版思想史。就拿出版事業(yè)史來說,我們應該按照時間序列,來探索歷朝歷代各個時期出版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研究各個時期王朝政府的圖書出版政策及其對出版的管理,各個時期的出版手段和圖書形態(tài),各個時期的著述及編?;顒樱鱾€時期的出版物,各個時期的圖書貿易,以及那些活躍于各個時期的出版人物,只有這樣點面結合、深入研究,中國古代出版事業(yè)史才有可能再現歷史的真實。中國數千年出版歷史、出版制度的變遷,同樣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爾兵的這部新著就是在這方面所作的一種探索。至于出版思想,數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可圈可點之處很多,更需要我們下功夫去挖掘、去總結??傊?,出版史研究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
我們研究出版史,應該在個案研究上多下功夫。這里我想特別推介以往出版史研究不大注意的文獻學界對一些古籍編纂的個案研究,如朱東潤的《史記考索》、駱鴻凱的《文選學》、張煦侯的《通鑒學》、郭伯恭的《永樂大典考》、陳國符的《道藏源流考》、侯建德的《司馬遷所見書考》、胡道靜的《中國古代的類書》、黃愛平的《四庫全書纂修研究》等,這些論著從考據入手,資料翔實,論從史出,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爾兵的這部新著,是“建立在學界前輩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的”,“是對那些成果進行綜合、歸納、梳理、取舍、條理化”而成的。作者學風謹嚴,對于所引用的資料,大都注明出處,敘述客觀;對于學術界存在的不同觀點,能夠平直介紹,并且表明自己的看法;對于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比較注意吸收,使本書能大體反映90年代出版史研究的成果。而且敘述簡要,概括清楚,對于讀者在較少的篇幅內了解中國古代編輯出版的概況,是很有幫助的。
(《中國古代書籍編纂與出版》,許爾兵著,江蘇古籍出版社版,本序言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