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編寫思路
一、處理好與初中化學知識的銜接。
高一化學新教材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編寫中,我們注意了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例如,新教材把“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編為第一章,以此作為連接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的“紐帶”,使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燃燒以及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知識的學習,既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又如,教材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編寫了以CuSO4和NaOH溶液為原料制取CuO,并以自制的CuO作為催化劑,用以制取和收集O2的實驗。讓學生通過一個完整的制取和收集實驗過程,復習或練習取用藥品、連接儀器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排水集氣、過濾.蒸發(fā)、洗滌玻璃儀器等實驗操作和相應的儀器使用技能,同時練習研磨等在高中新增加的實驗操作技能。這樣,在復習、練習初中有關實驗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學習和訓練高中實驗技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處理好必修與必修加選修教材相關內容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新教材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上.以必修為主,兼顧選修。高一為必能化學,全體高一學生都要學習.以必學內容為主,只有個別在后續(xù)教材中不好單獨處理的限定選修內容,如第19和20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鹵化銀等一些內容,編入高一教材中,并且不配備相應的習題,在高限定選修化學教材中再按新大綱要求適當編補相應的習題。對于必修和限定選修中教學內容相同,但教學要求不同的知識,如極性鍵和非極性鍵、分子間作用力,高一化學以必修的教學要求為準,即只按B層次要求進行處理,在習題中也不一次性到位。不論是必修化學還是限定選修化學,新教材除按新大綱要求編寫了必學和選學內容以及選做實驗外,還編寫了一定量的閱讀材料和資料,以及標有★號的選做習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學選做,以體現(xiàn)教材的靈活性。
教材特點
一、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1.新教材重視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蘊含了大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例如,打開教材,首先映人學生眼簾的是用硅原子所組成的兩個漢字一被放大約180萬倍的“中國”兩字照片。我國這項在晶體表面操縱原子的研究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張圖片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可使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如,新教材中編入了侯氏制堿法、張青蓮教授為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等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家對人類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以及作為一個科學研究者所應具有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再如彩圖中的“火箭升空”,巨大的火箭上有顯著的四個大字——“中國航天”。學生看了會充滿自豪感;彩圖中的“人面網紋陶盆”既介紹了知識,又顯示了我國古代文化的輝煌……總之,新教材力求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新教材編寫堅持啟發(fā)式教學原則,重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事實,通過討論來啟發(fā)學生思維,并注意層層引導,使學生自己得出有關的結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初中酸、堿、鹽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新學習的離子反應的知識,新教材要求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得出中和反應的實質結論。新教材還加強了探究性等方面的力度。如某些章節(jié)的寫法采用了探究式,對一些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進行了調整,將部分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做實驗,在寫法上注意用討論式,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通過做實驗和討論來得出結論等。
3.新教材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例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導出,新教材采用事實——分析——推論——實驗驗證——結論的科學方法模式,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再如,新教材結合化學反應類型等知識的介紹,啟發(fā)學生認識在化學學習初級階段所接觸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以此提示學生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科學概念和原理,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學習化學。新教材還編入了金屬鉀的發(fā)現(xiàn)、氧氣的發(fā)現(xiàn)、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等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一些化學史實,從中體會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對研究化學的重要意義。
4.新教材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例如,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編寫,采用了化學學習中使用較多的科學方法模式,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guī)律性的知識,并根據這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的性質作出推論和預測,當這些推論和預測經過多次論證后,便可將其中的正確部分上升為理論。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使他們能利用這種模式來學習鹵素等章,也為學生今后學習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合理構建教材的體系。
新教材注意了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和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征以及認知規(guī)律的關系,合理構建教材體系。無機物方面內容主要以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等理論作為框架結構,有機物方面內容主要以官能團作為框架結構,化學計算、化學實驗與有關理論和元素化合物知識密切配合,使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明顯、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新教材重視理論的框架作用,注意精心處理好理論的提前與靠后、集中與分散、直線上升與螺旋上升等編排問題,既注意理論引出的基礎,又注意充分發(fā)揮理論的指導作用。例如,新教材在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理論的基礎上,首先著重介紹了鈉和氯氣的性質,然后,由個別到一般,進一步歸納出堿金屬和鹵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以及與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從知識基礎、科學方法等方面為介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識打基礎,使元素周期律的引出“水到渠成”。而對于編排在元素周期律后的硫和硫的化合物以及硅和硅酸鹽工業(yè)等知識的介紹,新教材又注意充分發(fā)揮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以及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等理論的指導作用,采用由一般到個別的研究方法,由氧族、碳族性質的比較來探討硫、硅等性質。這樣,有關理論與元素化合物知識穿插編排,使教材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有利于知識的逐漸深化,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方法和能力。
三、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新教材把有些化學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念,以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材從緒言開始,就注意結合有關內容滲透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并使學生初步了解能源、材料等這些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與人類進步的關系,從中體會化學的作用和學習化學的重要性。新教材中還編排了能源、元素調查、環(huán)境保護等三個研究性課題,主要是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了解社會和現(xiàn)代科技知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提高對科教興國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既動手又動腦,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四、加強實驗教學。
新教材注意使實驗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新課的引入,重點、難點的突破、知識的深入(引導、研討)、復習、習題、課外活動等,以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綜合效益。例如,對于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概念的介紹,新教材中采用兩個演示實驗。當看到鋁片與鹽酸反應使溫度計酒精柱(或水銀柱)升高,而粉末狀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使小燒杯和玻璃片間的水結冰時,學生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感受就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形象的了,這有利于對概念的理解。新教材注意實驗中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例如,改進了銅片與硫酸反應的實驗裝置,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來吸收反應所產生的SO2等有毒氣體,使這些氣體盡量不外逸,以改善學生實驗的外部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新教材還根據需要,在學生實驗中編入了一定量的對比實驗和點滴板的實驗等,以使實驗更簡單易行,現(xiàn)象更明顯,有利于學生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和對比得出有關結論。新教材中還編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實驗,以增強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