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標
孩子剛出生時,他爺爺說給取個單名吧,“斌”,有文有武,叫起來又響??墒前研蘸兔乓粔K就不對勁了,聽上去像“傷兵”,所以就沒取“斌”字。
不知是因為我這個做爸爸的專業(yè)是兒童心理學的緣故,還是因為獨生的孩子本來就缺少玩伴使然,兒子總愛纏著我跟他玩。
如今,同二三歲的孩子可以玩些什么呢?想必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心得與高招。
我呢,盡管沒有給孩子取名字為“斌”,倒是將孩子這一年齡段的玩法歸為兩種:“文玩”和“武玩”。
先說說“文玩”。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一般在室內進行,孩子以動腦、動手為主要特點的玩耍,就可以稱之為“文玩”?說白了,是安安靜靜、文質彬彬的玩兒。
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識字、念兒歌,與孩子一起搭搭積木,這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文玩”。
兒子愛聽故事。一個好聽的故事,讓他百聽不厭。他常常會自己捧來我們給他買來的童話書,翻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然后指著它,央求道:“爸爸,給我講這個故事,好嗎?”講完了這一個,自然會接著要求講下一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在接受、強化一種正規(guī)化的成人語言表達,也在慢慢地學得一些有關生活的經(jīng)驗和道德準則,甚至還會與故事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運”,激發(fā)起強烈的情感體驗與求知欲。這種玩對孩子學習語言表達的作用非常大。平時家庭中成人總是喜歡模仿孩子的口吻與他們交談,盡管這在早期的確有助于親子間的交流,但對發(fā)展孩子的正規(guī)語言卻沒有什么大的幫助。由于從一開始我就堅持以普通話和正規(guī)語言同兒子交流,以至于他剛上幼兒園時,老師還問我們是不是北方人,因為孩子講的普通話十分標準,這在以講方言為主的當?shù)厥遣欢嘁姷?。而?兒子表情達意也非常清楚。
兒子愛識字。有些專家指出,每個漢字在孩子眼里都猶如一幅獨特的畫,所以讓孩子早期識字并不比讓他們識具體的東西或圖畫更為困難。這話并不算錯,但也不完全對。因為兒子學認字倒是學得不慢,但忘卻的速度也同樣可以——幾十張識字卡,在二三天里重復幾遍,再回過頭來考他,準保八九不離十。但他又不會自己“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地去操練,父母一疏忽,乖乖,幾天工夫幾十個字只剩下幾個了。話又說回來,你又能指望二三歲的孩子識了幾百個字后干什么呢?畢竟,他們的語言表達與邏輯推理還沒有達到可以借助于文字進行閱讀和交流的程度。他們愛識字,只不過因為那也是一種玩兒,他們更沉湎于這個玩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而作為父母,關注的卻常常只是后者。所以,我的主張是,不妨將識字看做是孩子的另一種玩耍方式,從小識字多多固然喜人,但僅愛“玩字”也有不少益處:孩子能從中得到一些對文字的敏感和結構的把握,以及識字后無與倫比的成功體驗,因大人的贊賞而激發(fā)的自我肯定與自信。我就常??吹?兒子在報紙的一大版面中認出“上?!眱蓚€字時,是何等的快樂與自豪。
兒子愛搭積木。各種各樣的積木,他有滿滿的一大箱。兒子不僅一個人玩,也拖著家里來的任何一個小孩子玩,還喜歡我邊出“考題”邊與他玩。在我看來,積木是二三歲孩子最好的玩具了。市場上許許多多的所謂“智能玩具”,有不少都注明能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但面對這些“智力”玩具,孩子除了按一下開關以外,就只有“欣賞”的份了——當然有時“欣賞”起來還是蠻刺激的。不過孩子不會滿足于僅僅做一個看客,他們注定要參與其中。結果通常就是高檔玩具在孩子手里一會兒就弄壞了,回過頭來招致父母的一頓臭罵。這時,積木的優(yōu)勢便體現(xiàn)出來了:它既滿足孩子動手擺弄的愿望,又可以讓孩子的想像自由地馳騁,堆砌起孩子感興趣的種種具體的、抽象的圖案來。
兒子愛打牌。不過,我們用的不是平常所見的那種撲克牌,而是他的動物圖片卡。玩的方式呢,也由起初簡單的你出一張“大象”牌,我出一張“老虎”牌,漸漸擴展到一些新奇的玩法。有一種兒子極為感興趣的玩法是,我取出一張動物卡,然后對他說,有一種動物,它身上是白白的毛,眼睛是紅色的,耳朵長長的,尾巴短短的,走起路來蹦蹦跳跳,這是什么動物呀?有時孩子會好好地想一想,有時他又會快速地回答你。孩子在猜測動物的過程中,將動物的主要特征與細微差別區(qū)分得清清楚楚,并且充分調動了他的想像力。這樣的“打牌”游戲,動物特征的列舉可以或多或少,也可以讓孩子與大人的角色做一轉換。當然,其他類型的圖片卡,除了用作于識圖、識字外,也可以做這樣的游戲。
以上是“文玩”。下面再說說“武玩”。
孩子的天性好動,男孩尤其如此。這是由孩子成長過程中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展所決定的:興奮性神經(jīng)元發(fā)展較快,抑制性神經(jīng)元發(fā)展相對較為滯后。孩子的活動,體現(xiàn)了這一年齡階段的特點,也使他們的能量得以宣泄。因此,所謂的“武玩”就是以孩子軀體活動為主的玩耍。
兒子喜歡玩球、踢球。電視里的球賽看多了,連小孩子也忍不住要去踢上幾腳。出門就有一塊空地,那自然是兒子施展腳頭的好戰(zhàn)場。有時候我就與他在空地上瘋跑瘋踢,有時候則給他加上一些其他內容:
練射門:把兩腳分開,形成一個“空門”,讓孩子射門。孩子可從中把握方向感和精細動作,并體驗到射門成功后的喜悅。
區(qū)分左右:左右是孩子最難區(qū)分的一對方位概念,在踢球的過程中,有時規(guī)定這次只能用右腳踢,下一次只能用左腳踢,久而久之,孩子會掌握一種較為穩(wěn)固的左右概念,且不容易遺忘。因為與一般的概念學習不同,他的左右概念是伴隨著軀體動作而掌握的。
數(shù)數(shù):單純地讓孩子學數(shù)數(shù)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很難讓孩子對此感興趣。那么就讓他數(shù)踢球、拍球的次數(shù)吧,保證他會樂此不疲。如果再加上一些競爭,孩子還不肯輕易善罷甘休呢!
利用家里不大的空余場地,有時也能“武玩”上一陣。講完了“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我們就在家里進行一場“龜兔賽跑”——看誰在地上爬得快。往往是你追我趕,一番熱鬧景象。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運動量也有了保證。
在我眼里,玩是孩子天生的權利,是孩子快樂的源泉,也是他們認識和智慧的發(fā)端。與孩子一起玩,其樂無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