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 揚
古籍善本精品,特別是海內(nèi)孤品,近期在北京、上海拍賣會上備受買家追捧,其中不乏有百萬元級的文獻珍品落槌成交。這些古籍善本的拍賣,在最近較為低迷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激起了一陣不小波瀾。
古籍為記錄古代文獻之書籍。古代文獻,最早見載于甲骨、金石。作為最早的正式書籍,為用竹木及縑帛記錄文獻之簡牘、帛書,如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經(jīng)法》、《戰(zhàn)國縱橫家書》等帛書,為傳世最早古籍。漢代紙問世后,遂有手抄、唐寫、宋元明清刻印書籍。
1997年11月23日——24日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首次舉辦古籍善本專場,總成交高達371萬元,成交率75.66%,格外引人注目。本專場由佛經(jīng)、信札、期刊、印譜、影印本、國外版本近200件拍品組成。其中《續(xù)華嚴經(jīng)疏》零本一卷為唐人無名氏所書,是鮮見精品,清代顧文彬、顧麟士所撰《過云樓書畫記》中記載,此手卷,唐朝時流入日本,于1000多年后的晚清回歸華夏。內(nèi)錄65首詩的《孫傅庭手稿》是研究孫氏及明史的珍貴文獻。成為本場的一個亮點?!斗鹫f諸福田經(jīng)》紙本一卷由10萬元起叫,拍到40萬元落槌,著實讓市場和收藏者感到振奮。
在98上海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與博古齋再次聯(lián)手推出古籍善本專場,吸引了海內(nèi)外眾多買家。240余件拍品成交率達66%,成交額246.2萬元。本專場中,被專家認定為海內(nèi)孤本的宋刻本《監(jiān)本纂圖重言立意互助禮記》十冊,雖歷經(jīng)聚散卻流轉有序,從鈐印看出它輾轉于歷代名家如文征明、毛晉之、季滄葦之手,書前楊守敬的手跋更使此書神采飛揚。最后以112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本場單項拍品成交最高記錄,世人矚目。首次露面的民國年問印制發(fā)行的連環(huán)畫《楊家將》,《花木蘭從軍》等也分別以超出估價3至4倍的價位成交。這充分說明收藏家的成熟,以及對我國藝術品市場未來充滿信心,因此,癡情解囊,進入資金可觀。
早在1996年舉辦的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會便推出古籍善本收藏專場,本專場按拍品內(nèi)容又分天祿琳瑯系列、名家收藏系列和其它類三個部分。天祿琳瑯,位于清代紫禁城大內(nèi)乾宮東側之昭仁殿,始建于乾隆年間,為清朝皇家的藏書重地。本場拍出天祿琳瑯舊藏古籍5種,均為原宮廷裝幀、五璽俱全,頗有皇家氣派。名家收藏系列中有一批迭經(jīng)歷代名家收藏的精品,極為珍貴。其他類中含明弘治刻本《錦囊集》(唐李賀撰),此本現(xiàn)國內(nèi)僅存兩部,另一部為國家收藏。民間罕有的《周恩來書札》以及稀見書刊近十種同時亮拍。這次高檔次的古籍善本收藏專場,薈萃了一批精品,引起了海內(nèi)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帶動國內(nèi)各地相繼開設古籍善本拍賣專場并形成收藏投資熱點。
據(jù)國務院古籍小組的規(guī)定,以辛亥革命(1911年)為斷限,凡辛亥革命以前記錄古代文獻之書籍,通稱為古籍。據(jù)古籍目錄《中國從書綜錄》,《中國地方志綜錄》,《販書偶記》以及佛經(jīng)、道藏、期刊、通俗小說、講唱文學、金石碑錄等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存古籍約10萬余種。其中善本、孤本、藍本、珍本、精抄本、精校本、舊刻本、家刻本,不乏精品。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古籍收藏投資兩相宜,保值升值前景可觀。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