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榮
目下國內(nèi)正厲行反腐倡廉,懲治腐敗。此乃順應民心,掃除時弊之舉,人皆稱善。眾所周知,腐敗之風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便是行賄受賄。這樣的行賄受賄都是物化的形式,即與錢、物、色相聯(lián)系。憂國憂民之士,無不對此深惡痛絕。然而,國人注意到以物質為載體的賄賂,卻忽略了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精神賄賂。何謂精神賄賂,拙文在此略作辨析。
近日讀某報的一篇人物傳記,看到作者在描寫傳記的主人公見到某領導人時,信筆寫道,這是被接見者人生“最輝煌的一瞬間”。讀到此句,不禁大倒胃口。本來,這篇傳記的文筆不錯,寫景狀物,皆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此句一出,卻令人齒酸。想不到時至今日,國人中尚有如此熱衷于矯情奉迎者,令人嗟訝不已!聯(lián)想到前些時候也曾讀到一些類似的詞句,皆有異曲同工之嫌。比如某報報道國內(nèi)召開科學界最高學術機構的專家會議,一位領導人到場并講了話。記者即為之寫道,與會者“感到極大的幸福和鼓舞”??磥泶说蕊L氣,還有相當?shù)氖袌觥?/p>
上述頌揚之詞,皆屬矯情而為,是完全經(jīng)不起推敲的。可以說,以這樣的文字見諸報端,皆屬自覺或不自覺的精神行賄現(xiàn)象。先說第一例,該傳記的主人公確非尋常之人,確有其輝煌之處。然而,我想她的輝煌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以非凡的才智和超人的意志,為社會的進步與和平事業(yè)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而絕不是在見到某領導人這“一瞬間”。如果僅和這位領導人一晤便可“輝煌”,那么這位領導人的家人、身邊的工作人員豈不是每日每時都有人生的“輝煌”?這位領導人也非等閑之輩,對此不實之詞也必定不僅不屑一顧,而且極為討厭。要給這樣的場合一個達到一定“力度”的描寫,對作者應不是難事。通觀傳記全文,作者駕馭文字頗有功力,而其在此行文如是,非其筆力所不逮,實為一種不正常的心態(tài)使然。
再說第二例,科學界高層專家開會,與會者都是世所公認的學界精英,可謂人人握靈蛇之珠,家家抱荊山之玉。他們都是在人類探索未知的前沿陣地,以自己智慧的心靈和宏富的思想,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以豐富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對于這些大都在“耳順”,“從心所欲不逾矩”,或至少是“知天命”之年的人們,一位領導人的到來,會使他們“感到極大的幸福和鼓舞”嗎?竊以為不會。以他們的心智和卓識,他們所感到的,是時代的使命和國家的重托,是負重致遠的豪情,而不會去神化一位國家工作人員并把他作為頂禮膜拜的偶像。應當說,一位領導人能和這樣多的當世名人見面,也是一種榮幸。而他也絕對不會認為,由于他的到來,會給那么多德高望重的人物帶來“極大的幸?!保?/p>
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已經(jīng)積淀下太多的諸如綱常名教之類的封建因素,我們需要掃除遺毒。建國以來至改革前,愈演愈烈的個人崇拜和造神運動給國家和民族,給我們每一個親身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帶來的災難還少嗎?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為什么我們的一些作家、記者至今還沉醉其間,樂此不疲呢?這些不負責任的矯飾阿諛,其罪有五:一曰腐蝕領導,因其進行精神行賄,實質上是在心智流動的范疇犯罪;二曰制造隔閡,領導者與群眾、本是平等的關系,卻被人為地拉開距離,制造鴻溝;三曰愚弄百姓?,F(xiàn)在,很多老百姓已不把領導當神,這是平等意識、民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的增強,但這些報道或文章都把偶像崇拜的思想強加于人,歪曲人民的意愿;四曰誤導輿論,這種過時的,應摒棄的報道方式對輿論起了誤導作用;五曰敗壞文風,追求阿諛浮華之詞,實為文壇之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