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萬
陵墓是為紀念死者而設(shè)立的,或獨立。或成群,形式不一。前者如著名的中山陵、毛主席紀念堂、列寧墓等;后者如著名的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莫斯科新圣母公墓、羅馬立體公墓等。而像北京十三陵,則是相對獨立而又形成特定墓群的皇家陵園。世界各地的單墓或公墓,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構(gòu)成一種人文景觀。偉人名流的陵墓,成為人們瞻仰參觀的對象,理所當然;但像馬尼拉的三處公墓,成為游人的觀光項目,卻不多見。
三座公墓,三個特色:“華僑義山”——街道式墓園:“馬尼拉紀念墓園”——別墅式墓園:“美軍紀念公墓”——公園式墓園。
“華僑義山”座落在馬尼拉市北,占地五萬平方米。從一條馬路的盡頭,走進一座上書“華僑義山”的中國式牌坊,便到一片寧靜的街區(qū),無數(shù)縱橫的小巷小路,都有路名。陵墓祠堂,一座挨著一座,上書“×××佳城”,里面有棺材、遺像、靈桌;有廁所、信箱、家具;有電視機、電冰箱、冷氣機,一如活人家居。當中還有不少生冢,是某些人們預(yù)先定購定制的陰宅。
祠堂外型,有單層、雙層、三層的,有中國式、西洋式的,有基督教風格、伊朗蘭教風格的。而佛祖、觀音、孔子、老君、耶穌、天主的圣像并立,共燒一爐香,共享一桌菜。樓臺由鋼門窗、鋁合金門窗、大理石及玻璃精筑而成,華麗多姿、美侖美奐,大都體現(xiàn)華夏民族文化的特征,牌匾、聯(lián)對比比皆是,還有一座中國式牌坊,上書“抗日烈士英雄門”。
這里安葬著數(shù)以萬計的華人,每逢清明、重陽或生忌日,華人用華族儀式祭奠親人,全家大小集合在祠堂里,祭祖、聚餐、打牌、娛樂、宿夜。儼然外出休閑度假。有的長年雇人守陵、掃地、澆花。我想,這是家人族親團聚溝通的好機會,一方面寄托對祖輩的緬懷之情,增加家族合力;一方面升華為對故土家邦的思念,對華族文化的延續(xù)。
“馬尼拉紀念墓園”座落在市南郊,面積數(shù)倍于“華僑義山”埋葬的不僅僅是華人。
這里的陵墓形制與“華僑義山”,大不相同。“華僑義山”祠堂如同街道店鋪,一家緊挨一家,中間絕少空隙。而“馬尼拉紀念墓園”的陵墓祠堂,則是別墅模式,一座陵墓就是一幢.別野,庭院廣闊,花木掩映。
著名慈善家鄭龔抱月太夫人的陵墓尤為引人注目。這座名為“鄭家懷恩孝祠”的建筑物,楹柱寫道:“真誠務(wù)本不向權(quán)貴妥協(xié),勇毅圖強發(fā)揚鄭家精神”。祠堂正中,在遺像之上,鐫刻著《鄭龔抱月女士遺囑》:“……殷望后世子孫,秉承我‘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之遺志,身體力行,發(fā)揚光大。做人要光明磊落,處事要有量有德,堅毅、勇敢、不妥協(xié)、不畏縮?!萌宋ǖ挛ㄙt,掄才有識有量……”頗有格言之妙。每逢紀念日,其子孫親友來此燒香點灼,誦讀遺囑,舉行追思儀式。
在墓園里一處不起跟的地方,埋葬著前菲律賓反對派領(lǐng)袖阿基諾的遺體,他于1983年8月21日返抵馬尼拉國際機場時遭到暗殺。他的陵墓,相比顯得簡單樸素得多,具有平民氣息。
“美軍紀念公墓”座落在馬尼拉東南部,面積達152公頃,共埋葬17206名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陣亡的美軍和盟軍官兵的遺骸。墓地是平的,上面各插著一個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十字架(軍官雕成五角星),刻著死者的名字。
從正門驅(qū)車而入,可見正中有一座高聳的白色大理石紀念碑,碑前有圓形廣場。由兩道白色大理石回廊左右包圍,回廊的壁上,除了死者名單總錄外,還用彩色磨石鑲嵌成25幅地圖。它們大多為1941—1945年太平洋戰(zhàn)爭中一些重要戰(zhàn)役攻防示意圖,如日軍南下東南亞,呂宋島爭奪戰(zhàn)等,似乎讓人們重溫這段不平常的歷史,激起人們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而加深對陣亡將士的懷念和敬意。
17000多個白色大理石十字架,整齊地排列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構(gòu)成一幅壯麗的圖案,似乎在舉行盛大閱兵式,就像死者生前接受將帥檢閱一樣。整座墓園呈乳白,碧綠兩種色調(diào),對比強烈,和諧悅目,環(huán)境幽靜,氣氛肅穆,構(gòu)圖獨特,蔚成奇觀。給人一種簡潔明朗、氣勢恢宏、無限遐思,肅然起敬之感,總體設(shè)計極為成功,是大型公墓的范例。
馬尼拉的三處公墓。集數(shù)學(xué)、藝術(shù)、園林、建筑、雕塑、科技于一爐,形成獨特的墓群景觀。從審美角度看,又各臻其妙,各具特色,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生動耐看,回味無窮。
(責任編輯/韓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