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四維
1990年,13歲的徐世鼎向國家上繳糧食100公斤,稅款26元,成為共和國最年輕的納稅人。同年,由于交不起40元的學費,他幾乎被鄉(xiāng)中學拒于門外;3年后,他又因拖欠學費險些被取消中考資格。這個普通的山村孩子,為了他的讀書夢,依靠一畝三分田和一間泥巴小屋艱難而自信地生活著。
今生唯一夢
徐世鼎讀書的最大終愿望很簡單——他想當警察,一個正正規(guī)規(guī)從警官大學畢業(yè)的警察。
對這個極為實際的理想他絲毫不覺尷尬,就像他不諱言自己不愛讀小說一樣。他說浪漫的理想是小說里的,而生活不是小說。在他的生活里,他總是躲在角落,看著自己和家人遭受欺侮,四顧無援。
母親喂來換鹽的雞成了鄉(xiāng)里野小子的下酒菜,屋后園子里的桔樹、李樹總是未等采摘就禿了枝,還有掐了心的菜,塌了秧的瓜……還有他那僅僅因貼大字報講了幾句沖動話就被判刑10年的父親。
在幼小的徐世鼎的眼里,生活因無人護衛(wèi)而孱弱混亂,他總在渴望有一天能改變這一切,建設起一個秩序有力的世界。
徐世鼎念小學五年級時,父親回來了,他以為生活該從此有了轉(zhuǎn)機??蓻]過上兩天和睦日子,被10年牢獄生活變得精神抑郁意志消沉的父親就和母親吵得不可開交。母親再也無法承受精神和勞作的雙重壓迫,病倒了。生活陷入更深的貧困里。1年后,父母分了家。輟學的哥哥姐姐跟了母親,小兒子徐世鼎跟了父親。
生活窘迫如故。父親心灰意冷。徐世鼎看不到出頭之日,他答應父親小學畢業(yè)后不再念書。
就在他冷冷地把初中入學通知書扔到一邊時,生活給了徐世鼎一個天大的刺激。
那個夏天,小小的村莊被一個消息轟動——鄉(xiāng)里有人考取了大學!人們奔走相告,互致慶賀。而那個為窮鄉(xiāng)僻壤爭了光的金鳳凰更是大置酒席,遍請鄉(xiāng)親,在片片羨慕的稱贊里一掃往日的灰頭土臉,占盡風光。遠離觥籌之聲的徐世鼎被深深地震動了:原來讀書上大學是這么的風光,這么的偉大!讀書能改變屈辱的生活,上大學可以建立起秩序的世界!“我要讀書!”霎那間這個念頭像閃電照亮了他的生命。
夢里永遠只有痛
徐世鼎跑回家,把這個沖撞胸襟的念頭告訴了父親。
“不行!”父親神情冷漠僵硬。
徐世鼎哭著跪在了地上?!安恍小!备赣H絲毫不為兒子的眼淚所動。
報名的期限已到,別的孩子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徐世鼎心急如焚。
他找到了大姐,大姐拿出了僅有的10元錢。揣著大姐全部的積蓄,徐世鼎心里七上八下直打鼓。
“10塊錢?全部學費50塊!”尖硬的女高音把徐世鼎重重地彈了回去。
他又找到哥哥,哥哥同樣阮囊羞澀,只好陪弟弟一起到學校向老師求情:能不能暫時欠著40元的學費。
整整一下午的苦苦哀求,徐世鼎重新坐進了教室。他發(fā)誓無論條件如何艱苦,一定要把書念下去,一定要像同村的那位大哥,考上大學。
然而父親時時逼他退學。雖然徐世鼎利用一切空余時間把家里所有的活計都攬到自己身上,父親還是心如磐石。
半個學期過去了,學校催交學費。
父親還是分文不給。徐世鼎毅然決定和父親分家。
這是一個普通的夜晚。沒有繁瑣的儀式,生產(chǎn)隊中隊長作擔保人,大哥作中間人,昏暗的燈光下,徐世鼎和父親協(xié)商了幾分鐘,在協(xié)議書上簽上了各自的名字。攥著這份寫有一畝三分田,一間泥巴小屋,100多元欠款和兩袋稻谷的分家協(xié)議,13歲的徐世鼎心痛如絞。
他走出小屋,仰望星空。
秋蟲啾啾,秋風瑟瑟,寒意入心。
讀書!一切只是為了讀書!親情割斷,父子分離,生活再無依靠。他看不清生活的面目,他只知道遠遠的地方有個東西召喚著他,他不能放棄,他別無選擇。
農(nóng)閑時,每天他5點起床,做完家務,8點趕到學校上課,放學后在學校做完作業(yè),立刻趕回家做田里的活兒;農(nóng)忙季節(jié),他請假在家插秧打谷施肥;假期里,他外出打工,扛木頭、拉竹子、運磚。常常在勞碌的白天過后,伴著一盞孤燈,他又翻開課本……
靠著自己的一雙手,在鄉(xiāng)里,徐世鼎是一個合格的納稅人,每年依法向國家上繳公糧和農(nóng)業(yè)稅;在學校,徐世鼎是一名好學生,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并在成都市中學生數(shù)學競賽中獲獎。
但是一個未成年孩子的力量畢竟太單薄了。過了3年節(jié)衣縮食的艱苦生活,初中畢業(yè)時,徐世鼎還是欠下了學校近400元學費。就要參加初中畢業(yè)考試了,學校放出話來,如果不把欠款補上,就不發(fā)中考準考證。
400元,對某些人或許只是一件衣服或一頓飯而已,可對16歲的徐世鼎,卻關系著一生的前途。
他再一次求助于哥哥姐姐,可他們同樣束手無策。他們勸徐世鼎干脆別考了?;叵肫?年來的日日夜夜,徐世鼎再一次淚如雨下。
哥哥嘆了口氣,答應幫他借錢。
徐世鼎紅著臉跟在哥哥身后,虔誠而惶恐地向一個個門走去。
哥哥訕訕地與主人寒暄,徐世鼎吞吞吐吐說出借錢的請求??墒窃谂懔藷o數(shù)笑臉,說了無數(shù)遍保證償還后,他的請求依然被一再推托,徐世鼎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知道人們不是借不出錢,只是不愿把錢借給他這個只能養(yǎng)活自己和上繳公糧目前毫無償還能力的學生罷了。整整3天,徐世鼎在一個個粗糙的借口和圓滿的謊言里掙扎沉浮,他緊緊抓住“我要讀書!”這時時高懸頭頂?shù)男拍睿艣]被人們?yōu)樗幙椀慕^望淹沒。
終于他借到了錢,還了帳,領到了準考證。
一個月后,徐世鼎被市重點中學邛崍市一中錄取。
痛在夢里算什么
一中新生報名時間已過,軍訓也已開始,徐世鼎還未露面。班主任從一個與徐世鼎同鄉(xiāng)的學生那里得知徐世鼎的情況后,立刻派人去找徐世鼎。
徐世鼎何曾不想開學的第一天就去報到!是通知書上醒目的150元學費止住了他的腳步。他沒這么多錢,也不可能再去借錢,如果學校不給辦手續(xù)怎么辦?他不敢多想。
緩兩天,等找機會掙夠?qū)W費再去吧!徐世鼎扛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離家50里的寶珠山水電站。
水電站修公路需要小工,徐世鼎成了工地上最年輕最賣力也最廉價的小工。長期的體力勞動造就了徐世鼎結(jié)實的身體,但炎炎烈日下搬運一筐筐泥土,一塊塊條石還是遠遠超過了他的負荷。就在這累得骨頭如散了架的日子里,徐世鼎還抽空自學著高一課程。
同學把滿身塵土的徐世鼎從寶珠山水電站工地帶到了班主任面前。
學校免了徐世鼎的學費,并允許他不參加軍訓,不訂校服;班里有兩個女同學,悄悄地托人轉(zhuǎn)給他200元錢;班主任看他數(shù)學成績好,讓他當了數(shù)學課代表。
徐世鼎不負眾望,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名列全班第三。1993年12月,邛崍市一中授予他“克服艱難困苦,勤奮學習”優(yōu)秀共青團員稱號。徐世鼎求學的故事為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人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對此徐世鼎心存感激。但他又免不了生出一些惶惑:他的經(jīng)歷不正是所有渴望讀書卻又身陷貧困的農(nóng)村孩子最自然的經(jīng)歷嗎?他做的一切理所應當——他真的不以為自己的經(jīng)歷值得特別的張揚。這個普通的農(nóng)村孩子從一畝三分田的讀書夢里為他的“人道主義”下了個樸素的定義: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報答所有應當報答的人。他以為這是人最重要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