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昆
《讀書》一九九四年第十一期、一九九五年第二期,都提到“善史書”,前后二文似乎暗示:指曲筆師爺、刀筆吏。的是妙解。按,刀筆,刀筆吏,古代并無貶義;到明清時,由于權錢交易日益盛行,就轉而專指徇情枉法的黠吏,成為流行的貶義詞了。史,商周時記事者、掌書者也。后代指文牘、案卷,本此。在春秋戰(zhàn)國時,史的詞義已引申為二,一指書寫字體,一指文才、文風?!稘h書·元帝紀贊》:“元帝多材藝,善史書。”東漢應劭注“史書”指大篆。清錢大昕指出,漢代公文通行隸書,不是大篆。其實,善史書不一定非當時通行字體不可。漢魏史籍中,謂某人“善史書”者不鮮,會寫篆字可能是當時值得稱道的一種材藝。今天人會寫篆字也還算得上一種材藝哩。史的另一引申義指文才、文風?!墩撜Z·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薄俄n非子·說難》:“捷敏辯給,繁于文采,則見以為史。”可證。想一想,“刀筆”本無貶義,后來轉指曲筆,“史案”專指文字獄;“史筆”本指直筆,“善史書”本當指春秋筆、董狐筆,后來轉指曲筆、刀筆是可能的。這屬詞語的感情色彩變化問題,有待進一步讀書求證。無涉經國大業(yè),也算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