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臺
道書記載了一則古代神仙服食的故事:一官員到山里去視察,見路旁有一少女,用鞭子責(zé)打一老太婆,老太婆絕無怨盲,只是點頭稱是。此官員認(rèn)為少年打老年有傷風(fēng)化,便上前問話,一問,非常驚訝:那少女說,她是這被打者的母親。今年已二百多歲,被打者是她的女兒,今年八十有余,因為不聽家教,所以責(zé)打。問她為何二百多歲仍如此青春年少,她回答:她每天吃枸杞,春天吃嫩芽,夏天吃莖,秋天吃果,冬天吃根皮,如此吃了兩百多年,翻山越嶺,健步如飛,比猿猴還輕捷。她的這個女兒不肯堅持每天吃枸杞。所以身重體衰,剛才責(zé)打,就是為了這件事。這當(dāng)然是夸大其辭的神話,但是枸杞作為養(yǎng)生良物,是不可否認(rèn)的,歷來受到中醫(yī)中藥界的重視。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枸杞為上品:“枸杞,味甘,主熱中,消渴,周痹。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生平澤。”
枸杞生平常田野山澤,丘陵阪岸,處處有之。春日生苗,葉如石榴葉而軟薄堪食。俗呼為甜菜。其莖高3~5尺,叢生。六月七日生小紅紫花。結(jié)紅實,形微長如棗核。其根名地骨。枸杞年歲久者,其莖少刺,高大成樹,結(jié)實甜美。尤其以甘肅、寧夏一帶產(chǎn)者為佳:“其子圓如櫻桃,暴干緊小少核,干亦紅潤甘美,昧如葡萄,可作果食,異于他處。久食耐寒暑”“強陰、利大小腸…‘補精氣不足,易顏色。變白,明日安神,令人長壽?!睒?gòu)杞子作食品多用作這幾方面:一、泡酒飲;二、做菜時作配料;三、作水果吃;四、做面點餡心配料。枸杞子作菜點,是閩粵養(yǎng)生食療的一大特色。枸杞根皮叫地骨,以其根皮細(xì)剴碎屑,拌面煮熟食用,解骨蒸肌熱,消渴,涼血,補正氣,去下焦肝腎虛熱。
江淮人愛以枸杞葉莖作菜吃。枸杞葉苗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去皮膚骨節(jié)間風(fēng),消熱毒,散瘡腫。和羊肉作羹,益人,除風(fēng)明目。作飲料代茶,止渴,消煩熱,益陽事,解百毒。汁注目中。去風(fēng)障赤膜昏痛。
我國人食枸杞,久有傳統(tǒng)?!对娊?jīng)·小雅》有多處言杞。如:“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南山有杞”、“薄言采杞,于彼新田”即是。這說明杞在那時已是受到普遍歡迎的美食了。
我國食枸杞者面很廣,東西南北,四方皆食。山東人吃枸杞:“蓬萊縣南丘多枸杞,高者一二丈,其根盤結(jié)甚固。其鄉(xiāng)人多壽考?!辨?zhèn)江人信枸杞:“潤州開元寺大井傍生枸杞。歲久,土人目為枸杞井云,飲其水。甚益人也?!苯駬P州文化宮東側(cè)尚有一株數(shù)百年枸杞,亦生井旁,干高,子肥大,為居民所珍。中州河南開封有“枸杞,根如犬大?!彼拇ㄓ腥艘圆少u枸杞為職業(yè)至于西北,像甘肅、寧夏、陜西更不在話下。其共同特點都是為了獲得“上壽”,把枸杞同不老長生聯(lián)系起來。不僅直接吃枸杞,而且用枸杞子釀酒,用枸杞子熬膏子吃。更有甚者,千百年來,古人一直強調(diào)用枸杞葉熬湯洗澡,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以至十二月十二日。皆用枸杞葉煎湯洗澡,令人光澤。百病不生?!斗ㄌ焐狻芬粫?,也有類似的內(nèi)容?!都t樓夢》亦載有枸杞一味。
嫩枸杞頭一般有兩種吃法:一是焯水后,拌調(diào)味麻醬油之類,作下飯下粥的小菜吃,是涼拌小碟;一是入油鋁炒食,是熱菜。炒枸杞頭,可以獨炒,也可以配春筍絲或五香豆腐干絲炒。欲葷素搭配??膳涑慈饨z。
取三月嫩枸杞頭、連莖,洗凈,用麻油,燒至五成熱,下鍋炒,至色變,加少許鹽、糖,再略炒,既裝盤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