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萬寬
世界上的飲食真是花樣繁多,盡管現(xiàn)代的罐頭食品、脫水食品、凍干食物、真空包裝的蔬菜和只需微波加溫的現(xiàn)成餐點沖擊和影響著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但一些傳統(tǒng)烹飪和鄉(xiāng)土風味濃郁的地方食品依然是那樣的活躍和逗人。我在歐洲的兩年生活,耳濡目染,收益匪淺,現(xiàn)將歐洲幾個國家的部分飲食采錄于此,以饗讀者。
法國人頭號老饕
在西方,法國人稱得上是最會吃、愛吃和講究吃的民族。他們堅信“發(fā)明一種新的烹調(diào)方法,比發(fā)現(xiàn)一個星球更有益于人類幸福”,并一向?qū)⒚朗撑c藝術(shù)和哲學并列于同樣崇高的位置。法國烹調(diào)唯以乳酪和葡萄美酒入味最具特色。而重視材料的選擇是法國菜的一大優(yōu)勢。在世界上,法國人是蝸牛和青蛙的天敵,尤喜各類海鮮和牛肉。被法國人稱為“國寶級”的食品是乳酪、鵝肝醬、魚腸和生蠔。鵝肝醬是目前風靡歐洲的營養(yǎng)食品,價格昂貴,上等的鵝肝醬14克一千法郎以上,常常是一頓上乘法國菜的主角。魚腸顏色乳白,用豬腸作衣,內(nèi)容為各類海鮮。法國人吃生蠔是直接剝開來滴上檸檬汁生吃的。
德國人愛吃豬肉
德國人在吃的方面大大遜色于法國這個美食王國,顯得似乎單調(diào)許多。德國人是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即吃豬肉喝啤酒。據(jù)統(tǒng)計,德國人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為66千克,高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豬肉,德國人的冰箱冷凍柜里一般都儲存著許多豬肉,供隨時食用。德國大部分有名的食品都是豬肉制品,如最有名的紅腸、香腸及火腿,單香腸種類起碼有1500種以上,也都是豬肉制品。德國中餐館里的紅燒肉、烤肉、燉蹄膀、燒豬蹄常常是叫賣的萊品。在德國有時可以在餐廳看到燒烤的或是燉得爛熟的一整只豬腿,德國人可以一個人面不改色地干掉它。
意大利人嗜面食
意大利民族愛面食。也是國際聞名的,最有名的美食即是通心粉和比薩餅(餡餅)。意大利人到海外開餐館也以炒通心粉當招牌。全世界最流行的西式快餐店,除了美式的炸雞與漢堡包,就數(shù)意大利的比薩店了。歐洲各地的比薩店隨處可見,現(xiàn)吃的和外賣的一樣方便。通心粉與比薩餅的特色都是以乳酪粉入味,這方面意大利人做得比法國人還徹底。此外,意大利的各種餃子也逐漸成為一種國際化的食品,意大利餃子個頭嬌小玲瓏。沸水一滾,加上澆汁就能吃?,F(xiàn)已成為西方工商社會最流行的一種方便食品。最好吃的一種菜餡,煮過之后仍然菜色青翠,半透明的乳黃色皮子映著翠綠的餡子,嘗起來不遜于我國的薺菜餃。英國人品下午茶
英國人一向不以愛吃和會吃出名,許多重要的“英國大餐”,絕大多數(shù)菜肴都是歐洲別國的,對于這一點,英國人似乎不太重視,在飲食上,他們以喝“下午茶”最盛行。英國人愛吃蛋糕和甜食,糖的消耗量比歐陸其他國家要多出三四倍,這大概是他們“下午茶。文化盛行的結(jié)果。英國人喝下午茶已成“禮儀社會”中一種近乎儀式化的活動。喝下午茶的風氣由貴族階層普及至庶民百姓。喝茶之風興盛。使得英國的許多甜品更具吸引力,“布丁”這種已成為全球性點心的小甜品,是英國人的一大發(fā)明。此外,英國式的泡菜、松糕、奶油土司、烙餅和各式果醬也都各具特色。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常食海鮮飯
比起歐陸其他地區(qū)來,西班牙人的口味似乎特別“國粹”,他們固守飲食傳統(tǒng),不輕易接受外來的烹調(diào)方式。西班牙主婦也較肯花工夫在廚房里,喜歡從采買、清理到烹調(diào),一手包辦,對超級市場的現(xiàn)成食品很少光顧。鄰國葡萄牙也一樣固守傳統(tǒng),拒絕在吃的方面被“現(xiàn)代化”。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特別喜歡吃海鮮,葡萄牙人光吃鱈魚就有不下400種方法,西班牙唯一一道能到海外去推廣的是“海鮮飯”:不粘的米煮熟了再洗凈,拌上辣椒粉與咖喱粉調(diào)的汁,使米粒呈金黃色,上面鋪滿大塊雞肉、蝦子、剝殼的淡菜和,切成四角形的青椒、紅椒。在海外,西班牙餐館賣的海鮮飯,往往去掉辣椒這一味,只留咖喱,大概是為了適應西方其他地區(qū)不吃辣的習慣。雖然口味已經(jīng)修正過了,吃起來仍嫌過于油膩。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