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亢美
1993年12月7日,上海開往鷹潭的358次列車始發(fā)后,上海站公安段即接到該次列車乘警發(fā)回的緊急電報:列車車廂大面積破損,整節(jié)車廂茶幾、行李架鋁合金包條被盜,茶桶失竊……作案者為6名流浪兒。
年齡幼小、感情脆弱的流浪兒浪跡天涯,到處乞討,形成一個處境最為困難、最值得社會關注的群體。
有關專家呼吁全社會注意:“三毛現(xiàn)象”如不及時治理,他們將成為對社會極具破壞力的犯罪大軍……
國際會議爆出一組驚人數(shù)字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治理流浪兒問題請求國際社會援助。當年,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首次向我國民政部治理流浪兒童項目投資10萬美元。
1993年10月,中國四省市預防、教育、保護流浪兒項目評審國際會議在上海舉行。隨著與會代表的發(fā)言和遞交的材料,中國流浪兒現(xiàn)狀徹底曝光:
——上海1992年收容流浪兒3000多名;
——新疆和田、喀什、阿克蘇等四地區(qū)現(xiàn)有流浪兒5000名左右;
——黑龍江佳木斯年收容流浪兒3000多名;
——遼寧沈陽兩年間收容流浪兒1300多名……
綜合來自各地的報告,全國目前流浪兒總人數(shù)近20萬名,幾乎是一個小縣城人口的數(shù)量!
救助流浪兒需要錢。會議傳出一個福音:我國政府已經(jīng)向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報送了《中國流浪少年兒童基本現(xiàn)狀》,建議在以后幾年間給予不間斷的經(jīng)濟援助。
他們?yōu)楹坞x家出走
上海火車站。1993年歲末,上海鐵路局公安處在此收容了50余名擾亂車站治安的流浪兒,年齡最小的9歲,最大的16歲,分別來自包括本地的全國13個省市。他們成幫結伙攻擊旅客,作案數(shù)僅半個月就占車站地區(qū)治安案件的32%以上。
他們?yōu)楹坞x家出走?記者在鐵路局南翔派出所采訪了這批正在接受感化教育的“車站小幽靈”。
門一開,喧鬧的室內立刻復歸平靜,其中稍大的一個還裝模作樣地讀起了報紙。他們雖然個個骯臟不堪,但身體都很健康,眼里閃著機靈的目光。警員告訴記者:流里流氣、說謊、好逸惡勞是他們的品行。他們本來都是好孩子,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他們成了“小蝦球”。年僅9歲的杜小勇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在接連而來的病災中相繼去世。貴州農(nóng)村的一個人販子將他以900元的價格賣給了別人。當他歷經(jīng)磨難好不容易逃出來后,又在貴州火車站再次受騙被人賣到上海。買下他的老頭教唆他偷東西,他忍受不了老頭的打罵再次出逃。以后就跟著上海站周圍浪跡天涯的小哥兒們混日子。
14歲的小龍飛來自內蒙古,流浪前也有一段辛酸史。他之所以從赤峰的家中逃出來,是因為受不了繼父的虐待。大都市上海是他尋覓的目標,錢花光了,他便與幾個流浪兒合伙倒賣火車票。警員介紹說:像龍飛這樣從離異家庭中出逃的孩子占了流浪兒的近一半。
有關部門曾調查了千余名流浪兒童出走的原因:一、隨著社會離婚率逐年升高,不盡撫養(yǎng)教育子女責任和義務的離異夫妻也隨之增多,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溫暖而出走流浪,占被調查的38%。二、一些中小學教師將考分看作衡量學生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對成績差的學生教育失當,往往用變相體罰或找家長進行懲罰的方式促使學生提高成績,結果造成學生為躲避打罵、擺脫雙重責罰而外逃。這樣的流浪兒占被調查的23%。三、受到社會負面的影響,為丑惡現(xiàn)象所誘流向社會的占23%。四、個別家庭將呆傻兒童視為包袱,不愿盡教育撫養(yǎng)責任而把他們棄于社會。這類孩子占8%。五、貧困地區(qū)人口外流,一些兒童也隨之外出流浪,以乞討為生。這種情況占5%。同時,“民工潮”也是造成流浪兒的一個原因,農(nóng)村外流人員帶回去種種有關城市的消息,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新鮮感與好奇心,從而誘使他們外出“闖世界”。
主管流浪兒童收容遣送的工作人員說:這些年齡幼小、感情脆弱的流浪兒浪跡天涯,無處吃住,無法入學,蓬頭垢面,到處乞討,形成一個處境最為困難、最為可憐、最值得社會關注的群體。他們面臨著三種嚴重威脅:一是夭亡,二是病殘,三是變壞。根據(jù)對部分流浪兒的身體檢查,他們中20%以上患有各類不同的疾病;行為調查表明,他們中有的行竊賣淫,有的酗酒斗毆,相當多的人走上了犯罪道路,甚至參與重大惡性刑事犯罪活動,淪為罪犯。因此,對流浪兒童現(xiàn)象應落實具體有效的綜合治理措施,讓這些兒童在社會的懷抱中得到切實保護,修補他們殘缺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成長,而莫使他們成為社會治安的隱患。呼吁建立“流浪兒教育營”
流浪兒浪跡天涯,何處是歸宿?
面對這一較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全國各地普遍采取的應急措施是發(fā)現(xiàn)一批遣送一批。
上海站每周二、四、六都有專門車廂遣送外來的流浪乞討人員,其中就夾帶著不少流浪兒。他們不同于違法亂紀的案犯,遣送管理人員不能對他們采用強制性法律手段,于是,遣送途中溜脫事件不斷發(fā)生。甚至于遣管人員還未返回,他們的蹤跡重又游蕩在遣送前的城市。屢遣屢返在一些地區(qū)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浪費了國家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從貧困地區(qū)流浪到上海的某少年對公安人員稱,他已被遣返3次了。他還要回上海來,原因是,車站候車室有空調,檢檢空瓶空罐,吃點旅客剩下的面包肉食,不愁吃住。公安人員對他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他已從乞討發(fā)展到小偷小摸,還有敲詐勒索之嫌。
少兒之所以流浪,其根源不外乎貧困、災難、家庭變故、教育不當?shù)确矫嬖?。有關法律工作者引證我國憲法條款提出,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國家培養(yǎng)青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保護少兒的受教育、生存、人身等諸種權利。1991年我國簽署的《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世界宣言》中有專門條款:“我們將努力改善千百萬生活在特殊困難環(huán)境中的兒童的命運——孤兒和街頭流浪兒童和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受害者;殘疾兒童和受虐兒童;社會處境不利的兒童和受剝削的兒童?!辈?jù)此提出,對缺乏正常保護的流浪兒,社會應承擔起保護他們的責任,將他們作為特殊保護對象,給予教育、矯治與安置。一些社會工作者也認為,應當迅速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流浪兒教育營”,給予流浪兒集中監(jiān)管教育,使之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1992年,我國一批社會工作者考察了菲律賓治理街頭流浪兒的工作。據(jù)介紹,馬尼拉市共有30多所流浪兒收容所,有國立的、地方政府辦的,絕大多數(shù)系宗教慈善機構所辦。收容所的工作人員有專職的和志愿服務者,他們擔任流浪兒“替代父母”的角色。收容所兼有臨時庇護和長期庇護的功能,流浪兒在收容所里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醫(yī)療保障和非正規(guī)教育,得到“家庭般溫暖”。在收容所的教育和尋找下,50%的流浪兒能在1年內回到親人身邊。其余失去親人的流浪兒或被人領養(yǎng),或由收容所長期撫養(yǎng),教會謀生技能后走向社會自立。
我國福建省民政廳自1975年起創(chuàng)辦建寧塔下農(nóng)場兒童隊,收容教育16歲以下未成年兒童。專職管理人員中有教師負責收容少兒的課堂文化教育;有兒童心理疏導人員對收容少兒進行心理糾偏和行為矯治;有生活管理人員安排收容兒童的食宿醫(yī)療。近1500余名流浪兒在該隊勞動和學習后,96%改掉了不良習氣,無一人走上犯罪道路,離家出走的找到了親人。許多流浪孤兒在兒童隊的培養(yǎng)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有的參了軍,有的成為出色的電工、駕駛員。這個農(nóng)場兒童隊為我們廣泛建立“流浪兒教育營”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jīng)驗。
“溫暖工程”與“法制工程”并舉
如果說建立“流浪兒教育營”有利于凈化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達到治標的效果,體現(xiàn)社會的愛心,是一項社會“溫暖工程”,那么,以法來預防少兒外出流浪,從根本上控制這一社會事態(tài)的發(fā)展,則是一項與“溫暖工程”并舉的必不可少的“法制工程”。只有“法制工程”才能治本。
我國保護未成年少年兒童最基本的兩部法律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刑法”?!段闯赡耆吮Wo法》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職責和撫養(yǎng)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guī)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虐待未成年人的家庭成員,對未成年人負有撫養(yǎng)義務而拒絕撫養(yǎng),情節(jié)惡劣的,依照刑法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
兒童外流,絕大多數(shù)都因他們的受教育權、受撫養(yǎng)權、生存權等合法權益受到了侵犯。如果這些侵權行為能受到法律的嚴格約束,街頭流浪兒現(xiàn)象就難以發(fā)展。法制工作者認為,為防止流浪兒現(xiàn)象大面積發(fā)生,一是社會守法的意識亟待加強,必須以普法宣傳來強化群眾守法的自覺性。二是社會的執(zhí)法意識有待提高。對那些由于社會或家庭的原因得不到養(yǎng)育的孩子,各級民政部門應依法履行監(jiān)護職責和撫養(yǎng)義務;對那些棄兒、不盡養(yǎng)育責任的父母,以及粗暴施教造成后果的教師,應依法嚴肅處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要以法制手段來整肅造成少兒流浪的違法行為,強化社會治安,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
輿論普遍認為,“法制工程”同時還應包括立法工作,宜借鑒先進國家的未成年人法制保護措施。如英國有關法律規(guī)定:“對于父母管教不了、或不宜由父母管教的未滿17歲兒童,經(jīng)少年法院認可,地方當局可實施強制性保護并代行親權?!钡溣嘘P法律規(guī)定:“市政府對有問題的家庭進行援助和指導,必要時將兒童從家庭中領出來加以保護”……我國有我國的國情,但確立對未成年人的福利救助性的保護法規(guī),能及時地解除未成年人生活和心理上的危機,預防少兒流浪事件發(fā)生。
我們呼吁:盡快建立和發(fā)展社區(qū)青少年保護隊伍,確立和強化法制措施,對境遇不佳尤其是單親、重組家庭的兒童和殘疾兒童提供咨詢、幫助和保護;實施家庭援助和養(yǎng)育援助,指導和盡早幫助發(fā)生問題的家庭,使少兒在社會福利的惠澤和法律的雙重保護下健康成長!我們相信,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隨著經(jīng)濟建設的日新月異,流浪少兒終有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