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瑞耕
有句古話,叫做“好馬不勞鞭”,意思是說好馬不用有勞人去揮舞鞭子就能“自奮蹄”,跑得很快。這當然不錯。但我想,又是“好馬”,又能時時“加鞭”,豈不快上加快?!
把人、把有志青年比作“好馬”,那么這里的“加鞭”則不僅指別人(外界),而特別是指自己對自己的“加鞭”。我以為這是最要緊的。
在我的筆記本里,有關(guān)于3位“高產(chǎn)寫家”的記錄。一位是法國著名戲劇家、小說家亞歷山大·大仲馬。他的作品有:小說150部,300本;戲劇25本,其中包括57出正劇,3出悲劇,23出喜劇,4出歌舞劇和3出喜歌劇。一位是日本風俗作家石川達三,在40余年的文學生涯中,向世人奉獻出了30多部長篇小說,100余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的隨筆、詩歌、散文。一位是美國專欄作家、政論家和新聞學家李普曼,一生著有專欄文章89卷,政論集10卷,其它文章288篇。另有專著31本,內(nèi)容涉及哲學、政治學、倫理學、新聞學以及外交等諸領(lǐng)域。
我常為他們的作品之多而震驚。
他們的生命之輪倘若不是在“飛旋”,而只是一般性地轉(zhuǎn)動,怎么可能出這么多作品?
再一細想,他們難道就沒有一般人的喜怒哀樂?他們難道一點波折都沒有?他們難道不用休息?
當然不可能。大凡常人所有的遭際,包括痛苦和迷惘,困難和曲折,成功和失敗,乃至病痛、與人相處中的煩惱、愛情中事,他們都同樣會遇到。那么,為什么常人就做不了他們那么多事情,取得不了他們那樣大的成功呢?
也許確有一些客觀條件于他們的成功大有利,但根本的,我看只能從主觀努力上找尋原因。
想起杰出的科學家居里的話:當我像嗡嗡作響的陀螺一樣高速旋轉(zhuǎn)時,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誠哉斯言!
人生短促,時間和精力寶貴;世事有大小、輕重、主次、緩急,確實有個自覺地加以取舍的問題。取舍得好,最科學地利用時間和精力,在最能見成效的事情上狠下工夫,那成果就必定蔚成大觀。
我常常慚愧自己做事太少,所成事更少。道理何在?一大癥結(jié)就在于,仍有許多時候抓得不緊,還有懈怠,不刻苦,進取精神欠缺。
有道是“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要長久地保持一種奮進的勁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加鞭,而把成就大者的實例作為一種“鞭子”,就可以起到鞭打自己在事業(yè)上不斷進取的作用。不然的話,有了一點進步就想到“比上固然不足,比下已是有余”,于是自滿自足起來。自滿自足的結(jié)果必定是停滯和退步。
人與人之間有不可比的一面,機械作比亦不可取,比如,寫文章就比李普曼,他光出書就出了近140卷(本);搞自然科學就比愛迪生,他一生發(fā)明達1000多項。以為倘若趕不上李普曼、愛迪生,寫不出如此多的作品,出不來如此多的發(fā)明,便不自殺不足以謝天下,那就偏頗了。然而,李普曼、愛迪生的勤奮與刻苦精神(愛氏有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則是可以也完全應(yīng)當學習的,同時,人生如登山,目標總要定得高些。如若目標只定在半山腰,甚至山腳處,那還會有多少排除萬難、奮力攀登的決心和干勁呢?
故爾,愈能把進取的鞭子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成功的希望便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