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謝托·科林(裴文麗)
我是法國人,叫波利謝托·科林,裴文麗是我的中國名字。我今年24歲,離開父母已經6年了。我在法國南方的馬賽出生。我兩歲時,父親離開法國到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去工作,這個小島叫新喀里多尼亞,簡稱新喀島,是離法國兩萬公里但屬于法國的海外領土。父親從此一直在那里工作定居。母親和4個孩子在法國靠父親每月寄來的錢生活。
我快10歲時,父親在那邊辦了自己的公司,經常來信催促母親到新喀島跟他一起生活。4個孩子當中,只有我可以隨母親到新喀島定居。
跟二哥和姐姐分別以后,母親似乎把對其他孩子的愛全部集中到了我身上。記得剛到新喀島定居的時候,每天上學都是母親親自開車送我到學校門口,放學時她又來接我。到同學家里玩時也是她帶我去。我每星期有兩個下午鍛煉身體,母親就整下午坐在小汽車里打毛線,等我鍛煉完時再帶我回家。
我到15歲時,感到母親沒有必要再繼續(xù)這樣照顧我了。我一面想得到起碼的獨立,出門時再也不要依賴母親,一面認為母親也需要恢復她的自由,再也不應該讓她整天圍著我一個人轉而不能做別的事情。當時還有另一種思想不斷地折磨我:不到兩年,我就要高中畢業(yè)。那時,我一定要離開新喀島,到離父母兩萬公里的法國去讀大學,在法國單獨生活。我對法國的很多事情已經都不習慣了,還不知道我將來的日子該怎么過。我快16歲了,還沒得到過一個獨立生活的機會。我感到必須馬上開始準備,開始培養(yǎng)我的獨立生活能力。我認為這種準備過程不但對我有好處,并且還會給母親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從10歲到16歲在母親的生活中占了中心位置。母親突然離開她的最后一個孩子時一定會感到很空虛。我怕我走的時候她會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這種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母親經常含著眼淚對我這樣說:“時間過得太快,還有兩年你就要離開我。你走了以后,我就會成為一個沒有用的老太婆?!蹦赣H的這種話是我最不喜歡聽的,她這樣想使我很傷心。我覺得要馬上想辦法讓母親早有思想準備,并且慢慢習慣我不在她的身邊。
我實現“獨立”的第一步,是學開摩托車。法律規(guī)定16歲以上的青年能開摩托車。我已經16歲了,我想如果父母讓我開摩托車該多好。父親支持我的想法,并且?guī)椭艺f服了母親。
我走了獨立的第一步,不久就開始想走第二步,就是說想開始掙錢。可父母不接受我這個意見。他們的理由有兩條:一怕在外面打工會影響學習,二是象父親這樣一個經濟上有地位的人,讓16歲的女兒打工,丟面子。
這一年的春天,我姐姐要結婚了,婚禮在法國舉行。我那時候的學習任務比較重,父母不得不把我一個人留在家里,他們去參加姐姐的婚禮。他們離家一個多月,給了我實現第二步獨立的難得機會。我利用這段時間偷偷地晚上去照看別人的小孩。我這么急于打工并不是為了掙錢,而是想表明自己將來在社會上一定會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會一輩子靠父母生活。
1983年11月我高中畢業(yè)了,1984年1月回到法國,住在西南部古老美麗的波爾多市。我在波爾多大學讀中文。法國住校的大學生比較少。我住的地方離大學比較遠,我天天開汽車去上課。法國很多大學生有自己的汽車,都是舊的、小的、最便宜的汽車。
在波爾多除了上課和學習以外,我還得給自己做飯、洗衣服,搞房子的清潔衛(wèi)生。我天天很忙,一下課要趕快回家做那些事情。
我在法國的第一年的6月份,快要放暑假時,聽說很多同學準備打工,他們都已經找到了工作。法國7、8月是一年內職工放假的高潮。這一段時間青年人有機會找臨時工作,在商店、餐館、咖啡廳等地方代替請假的職員。
因為我那一年暑假不回家,我也想跟其他同學一樣找份臨時工作。我想在波爾多誰也不知道我父親的情況,我在法國打工不會丟他在新喀島所要保護的面子。法國很多年輕人因為家里經濟情況不好,不得不夏天打工掙第二年的學費,而我呢,我是個家里有錢的大學生。父親是樂意每個月給我寄生活費和學費的,遇到什么困難他一定會幫助我。
我在法國的第三年,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一年我交了男朋友。他不是大學生。連高中也沒讀過。他16歲時參加工作,當建筑工人。他父母一共有七個孩子,經濟負擔相當重。他很早就放棄學習,找工作。他不但不依賴父母養(yǎng)活,而且每個月把一部分工資交給他們,分擔家庭的重擔。
一個大學生怎么有機會接觸一個工人,跟他產生感情?情況是這樣的:我們倆有共同的愛好,他是個業(yè)余健美運動貝,我喜歡健美體操,兩個人在同一個私人體育館鍛煉身體。我們就是這樣相識的。我知道他的情況后更加喜歡他。他勤勞,能吃苦,沒讀多少書卻不缺少文化,而且生活經驗很豐富,我跟他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有了這個男朋友,我課余打工的愿望更強烈了。這一年的春天,我寫了20多封信,向一些公司、商店、餐館、咖啡廳等地方求工。從此,我每天中午守候郵遞員,盼望有人回信說愿意請我工作。我等了三個月后開始失望了,收到的回信都說:“我們公司不需要請臨時工作人員……”一天晚上,我終于接到一個電話,波爾多的一家餐館的負責人告訴我,他需要請7、8月份的臨時工作人員,他想先跟我見面,了解我的情況,看我是否符合這種工作的要求。
會面考試時,經理坐在我對面,先把自己介紹一下,就拿著我三個月前給他寄來的求工信簡單地說兩句:“請你告訴我,你為什么想在我們這里工作。我給你5分鐘的時間,讓你說服我,你符合這種工作的要求?!蔽沂堑谝淮谓洑v這種會面考試而且沒有作什么準備。我真沒有想到原來是這個樣子。我好象忘了周圍的一切,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我不能錯過這一次機會,我非要得到這個工作不可。我在那5分鐘之內所表達出來的道理我現在無法具體地回憶,總之沒想到短短的5分鐘能夠說那么多話。當經理覺得我說夠了時,他打斷了我的話,簡單地說一句:“你下個星期一開始好不好?”我聽了這句話高興得差一點歡呼起來。本來這種工作沒有什么了不起:不是收拾餐桌做清潔,就是洗餐具,可是那天離開餐館抱著剛拿到的工作服回家時,我高興到了極點,甚至可以說感到光榮。我終于成功了!我擺脫了“家里有錢的閑大學生”的身分!
父親得知我干這種工作很不滿意。他來信說:“我叫你讀這么多年的書,難道只是為了找這么低的工作?”我已經料到父親會有這種反應,所以我在思想上作了受他一瓢冷水的準備。我能理解父親的心情。他并不是因為瞧不起我的工作而說這些話,其實,我父親已經是65歲的人了,如果家里還有一個在經濟上依賴他的孩子,這能使他感到自豪。我參加工作使他體會到他的“最小”已經長大成人,他不過是因為有點傷心而說幾句抱怨的話。其實,他在心里是贊揚我的,因為他年輕的時候就是靠艱苦奮斗獨立地走向生活的,他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女兒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我雖然在人生的旅途上剛開始學步,但這幼稚的起步,不正是朝他所希望的“獨立”的方向邁出的么!
溫室只能培養(yǎng)嬌嫩的花朵,要想把自己造就成棟梁之材,就必須到大自然里經風雨、見世面。正是懷著這種愿望,我于1988年又離開法國來到更加陌生的中國留學。
我在中國已經8個月了。這段時間里我?guī)缀趺刻鞂W一樣新東西。無論是上課、逛武漢大街或是到北京、廣州去旅游,都給我?guī)硇碌膶W習收獲。剛到中國時,我當然對日常生活的不少方面感到陌生,但我很快就交了不少中國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開始適應這個新的生活環(huán)境。跟中國人交朋友不但使我的漢語水平提高很快,而且豐富和加深了我對中國各方面的知識和了解。
我在生活上要走自己的路??梢哉f這條路的主要部分是經過中國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不管有時我多么想家,我都要堅持下去。我的前途和我對中國產生的感情是永遠不可分離的。
(蔣惕吾徐有張摘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