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森 朱建中
逃避不景氣行業(yè)
1985年,我當上西安寶石軸承廠廠長。我們廠的產品,是把人工寶石加工成機械手表所用的寶石軸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手表的“鉆”。當時,全國機械手表正處在四次降價大滑坡的下滑線上,我們加工一粒寶石的銷售額從1982年的1角4分下滑到后來的5分錢一粒,企業(yè)是沒法生存了。
既然沒有財力把不景氣的行業(yè)變成對我一家景氣的行業(yè),我就只有盡快逃離這個行業(yè),硬著頭皮改行,尋找新的發(fā)展天地。
現(xiàn)在經常有人問,你這個軸承廠長怎么搞鍋巴呢?
我有個經營原則,大家爭著干的,我不干。1985年的時候,電冰箱,洗衣機正紅得發(fā)紫。要干,就干既有市場,又沒有人和你競爭的。食品恰恰符合這個條件。
找對了食品方向還不等于發(fā)財。在上鍋巴之前,我還搞了小糕點生產車間,產品賣得并不好。有一次,我陪一位朋友去西安飯莊吃飯,一上二樓,看到上面寫著:“鍋巴類菜”。乖乖,鍋巴?不是菜啊,是糧食!點個嘗嘗!
菜上來我一吃,喲!有一種經過油炸后的非常特殊的米香味。后來我才知道這在食品技術里叫做“美拉得反應”。
行了,就做鍋巴了!剩下的問題無非是把它如何工業(yè)化。
我在家里連著折騰了兩個多月,終于拿出了自認不錯的鍋巴。先給我的小孩吃,又讓我70多歲的老母親吃,都說,“好!”第二天,我提了一斤多到廠里,給財務科的女同志吃,大家一搶而光,還追著我要。
第一批產品做出來了,共10多斤,我把它帶到我們局開的一個剪彩會上。每個桌子放一袋,剩下的一大箱,放在墻角里。我悄悄觀察每個桌上的品嘗者,沒一個露出“好吃”的表情。
回去的時候,我垂頭喪氣地坐在車上。車到廠門口,同行的一位西安市政府的人問:“廠長,你那玩藝不錯,我便宜買點怎么樣?”
“行啊!”我高興地大喊一聲。白送的,人家不會說不好?,F(xiàn)在有人張嘴要了,說明我這東西還值得花錢買。
第二天,我正式安排生產。那是1986年元月。
好貨無人識
第一批正式產品出來了,我派了5個推銷員帶著產品到西安各個食品店去推銷。下午,5個人把帶出去的鍋巴又原封不動背回來。
第二天他們又被我逼出去,有的商店答應代銷,兩角錢,這不可能!我一個塑料袋還8分錢呢!不算銷售費用,光成本就是3角8,一分不能少,只能按這個價賣。
我托了個熟人,找到西安鐘樓食品店代賣,講好了賣一袋,給商店5分錢回扣。賣了幾天,我去問,人家說每天只賣三、五包。三、五包也說明有人買。我回到廠里告訴銷售科,“派個人去食品店上班,就一個任務,看有沒有回頭客,賣了100個人,有一個回頭客成績就不錯。”盯了幾天,還真有回頭客。
鍋巴質量沒問題,剩下的就是如何讓人知道,如何過商業(yè)這道關。對我來說,商業(yè)也是消費者,必須也讓商業(yè)知道并相信:西安市西影路32號有家工廠生產鍋巴,其質量就象他們生產的手表鉆石那樣頂呱呱,品質上乘!經銷太陽牌鍋巴,就象銀行出納員收錢那樣牢靠。
達到這個目的,除了花錢做廣告宣傳,別無他路。當時我已囊空如洗,1986年光食品這塊就虧損18萬元。
一不做二不休
1988年,我在陜西電視臺上做了24萬元廣告,讓太陽牌鍋巴天天和消費者見面。這年底,我的鍋巴稅后盈利103萬元,廣告的作用是出來了。有人知道了我支付廣告的費用,替我嘖嘖惋惜:“白扔24萬,不做廣告,豈不盈利127萬?”我心中暗笑,“不花24萬,或許10萬都贏不來!”
我的鍋巴是賣給誰的?從銷售情況看,吃得最多的,第一是小孩,第二是從15、16歲到50歲左右的女性。特別是麻辣鍋巴,大受女人歡迎。
既然吃我鍋巴的是小孩、女人,執(zhí)行購買的也是他們,我的廣告就該專為他們而做。小孩愛玩,女人要做家務,織毛衣,打扮自己。這兩類人或許嗜好很多,又各有偏愛,但有兩點是共同的:都不大看報紙,都喜歡守著電視看個沒完,所以這幾年我又花出的100多萬元廣告費,都給這些電視劇添了佐料,越在情節(jié)緊張時,越做廣告。從沒在報紙上亂花一分錢。不是沒錢,是為了最有效地抓住“執(zhí)行購買者”。
機會猶如白駒過隙
太陽鍋巴在陜西賣了3年,勢頭未見轉弱,我手頭上的錢也寬松了一些。我琢磨,這玩藝在陜西能賣,在武漢、上海也應該能賣。都是中國人,對“美拉德反應”的感覺應該一樣,準備到外地闖一闖。這時,我接到一個通知,年底將在北京召開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西安市輕工局派我送展品參展。我準備了12箱鍋巴,派銷售科長帶人到北京探“風聲”。
12月,我從大連開完會,拐到北京,惦念著會上的情況。滿臉疲憊而又興奮的銷售科長向我報告:“咱廠的貨好賣著哩!每天兩箱,開館半小時就光,不敢敞開賣?!?/p>
唉喲,這是天賜良機,我聽了血管都粗了好些?!皬拿魈炱穑褞淼娜玫綍先?,全天敞開賣。所有的人也都到會上去賣。你告訴咱們的人,柜臺上打開的袋子不能沒有,讓客人隨意品嘗!記住,別用手抓,拿著袋子往人家手里倒!北京人講究衛(wèi)生!”
果然,1、2兩個月北京銷售20噸,3月份升到40噸,4月份升到70多噸。5、6月份受到影響,從7月猛升,到11月份達到月銷600多噸。
從北京4月份的銷售變化,我們判斷,北京人能吃,外地人也能吃。時機不能丟,必須馬不停蹄大舉向外埠展開推銷攻勢。4月底我在預計當月贏利30萬元情況下,拿出十幾萬元派人去沈陽、天津、南京、武漢、重慶推銷;10月,又打開濟南、太原、鄭州、上海、蘭州;今年2月,又占據(jù)了長沙、廣州、桂林、銀川、烏魯木齊、合肥、石家莊;現(xiàn)在開始向徐州、保定等中小城市擴展!一年下來,我發(fā)貨6000噸,售銷收入4200萬元。不讓自己喘氣地銷售,目的就一個。機會猶如白駒過隙,盡全力占領最廣大的市場!你不把牢院門,別人就會擠進你的院子。
太陽不落
“太陽牌鍋巴”的名字是我起的。我為什么叫它太陽呢?那里隱含著一個心愿,太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明亮世界。我要讓我的鍋巴也象太陽那樣,從古都西安升起,照亮全國,走向世界。
太陽有升有落,一個商品也有盛衰周期。西安有位老先生,考證我們中國菜中的鍋巴至少存在了幾百年。據(jù)此對我說,你的鍋巴在歷上史恐怕不會消失了。我沒有那么大奢望。也有人勸我居安思危。太陽牌鍋巴在西安賣了5年,現(xiàn)在還沒走下坡路,去年打進北京,今年勢頭正旺著。
一個商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而開發(fā)新商品并把它成功地推向市場的境地卻是無窮的。時下經濟部門的管理者和經營者都很重視產品的名、優(yōu)、新,卻往往忽略了開發(fā)獨具特色的商品。這才是舍本求末呢!廉價的名、優(yōu)、新至多使經營者自我陶醉,不能幫你多賺一分錢。唯獨有特色的商品,才能“僅此一個”,在眾多商品中獨樹一幟。要吃這個東西,對不起,請來我這兒,別處沒有。我認為,銷售永遠是企業(yè)第一位的任務,企業(yè)銷售人員在某種意義上比技術人員更重要。再好的東西賣不出還不是廢物一堆?我們國家研制過多少好東西,賺了大錢的有幾個?這個虧再不能吃下去。所以應當尊重推銷人員,厚待他們,選拔企業(yè)中的最優(yōu)秀人才擔此大任。
記住我的話,優(yōu)秀的推銷加獨具待色的產品,一定能無往而不勝。
(蘇醒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