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鴻
領帶是西服著裝時不可缺少的一件裝飾配套物品,它能使著裝者顯得更加莊重,高雅和瀟灑。領帶的問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帝國時代。據(jù)記載。公元1660年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世服役的克羅特亞雇傭軍普遍使用一種紅布披肩。這種披肩是今天領帶的雛形,其肩幅很寬,有紗織花邊,系戴時在胸前打結(jié)。最初人們稱這種披肩為“克羅瓦達”(Crovata),后來又叫它“克爾巴達”(Corbata),今天領帶的拉丁文名字就淵源于此。到1692年,法國軍隊同荷蘭軍隊交戰(zhàn)時使用“克羅瓦達”披肩,以它作為在戰(zhàn)場上辨認敵我士兵的標志。不過,這時披肩的肩幅由寬大變得窄長,而且加工得很硬挺。
后來,英國軍隊開始使用這種原始領帶作為軍禮服的裝飾品。與此同時,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們也開始用領帶來裝飾,并把戴領帶作為區(qū)別社會地位高低和進行社會交往中一種禮儀的象征。英國有個布魯梅爾勛爵對結(jié)領帶十分考究,他專門雇用兩名傭人每日為自己系領帶。為了使其裝束顯得與眾不同,這位勛爵讓人把領帶繡上圖案,每次在佩戴之前還要給領帶上漿。
從領帶的興衰史看,本世紀四、五十年代是它的黃金時代。進入七十年代后,領帶的銷路開始出現(xiàn)不景氣,因為這期間,西方世界不時興西服。到八十年代初,蕭條的世界領帶市場開始復蘇。
領帶的鼻祖古羅馬人的后裔意大利人在領帶的制作上有著高超的技藝。意大利歷來是世界上產(chǎn)領帶最多的國家,占世界領帶總產(chǎn)量的85%。法國居第二位,是意大利的主要競爭對手。
(摘自《外國史知識》1986年1期)
(題圖:張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