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潮
1981年,在美國出現(xiàn)了一個關于腫瘤病因的“新理論”,轟動了整個科學界。該理論認為:正常細胞中存在一種沒有活性的特殊蛋白激酶,當腫瘤病毒入侵后,便激活了這種酶類,結果導致細胞癌變。美國報刊大肆宣揚,把該理論的提出者、康奈爾大學的一名年輕的研究生斯佩克特吹噓為“科學新星”。世界各地第一流的癌癥專家們也都紛至沓來,要求與斯佩克特合作,其中還包括曾獲諾貝爾獎金的遺傳學家巴爾梯摩。甚至還有人預言:斯佩克特和他的導師雷克可能會成為諾貝爾獎金的候選人。
在與斯佩克特合作的許多人中,有一名叫彭品斯基的生化系研究生。他用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結果總是不能令人滿意。使他感到奇怪的是,斯佩克特單獨操作時方能成功。這是怎么回事呢?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導師、腫瘤病毒學家沃格特。他們仔細分析了實驗各個環(huán)節(jié)。終于在一個關鍵步驟中發(fā)現(xiàn):斯佩克特弄虛作假,竟用同位素碘代替同位素磷來追蹤一種關鍵酶,而這種酶根本就不與碘結合。這使他們大吃一驚。翌日,他把事情告訴了雷克,這位頗有名望的科學家,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研究生干了這樣一件蠢事。于是,雷克謝絕了一切學術活動,親自組織人力對斯佩克特的實驗進行重復和檢查。證明斯佩克特作弊問題屬實。結果,斯佩克特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1974年,美國還發(fā)生一起科學上弄虛作假的事件。當事者薩莫林宣稱:黑鼠的皮膚片在體外培養(yǎng)后,可移植給白鼠而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并能夠長期存活下去。對于燒傷病人的植皮,這種方法亦能奏效。正當他準備在學術會議上報告自己的“輝煌成果”時,他的一名助手偶然發(fā)現(xiàn):移植到白鼠身上的黑色皮膚片,竟能被酒精脫去顏色。原來那是偽造的經(jīng)過染色的黑鼠皮膚片。此事一被揭露,社會輿論嘩然。許多報刊稱這件丑聞為“美國科學界的水門事件”。
從以上兩件事例可以說明,對于一名科學工作者來說,貪慕虛名,投機取巧,剽竊作假的欲望和行為,永遠是失敗的泥淖。而實事求是,埋頭苦干,淡泊名利的精神和情操,才是成功的階梯。
(裴文推薦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