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免
《讀書》一九八五年一月號短訊欄報道法國七星出版社印行法國女作家科萊特文集的消息,其中有兩點似可商榷:
一,科萊特第一次結婚,丈夫叫亨利·戈蒂耶—維拉,是個不入流的“作家”(現在只有在談起科萊特時才帶到他),專門雇人代寫文章,然后簽上自己的筆名“威利”發(fā)表。婚后,他偶然讀到妻子在練習簿上寫的一些童年回憶,于是就簽上名送去出版。從此,“威利就強迫茜多妮·加布麗埃爾(科萊特原名)一天到晚不斷寫作,而他只是在作品上簽個名。”科萊特真正成了他的“床頭捉刀人”。不能說科萊特最早的幾部小說是“在第一位丈夫的指導下寫成的。”
她的初作四部《克洛迪娜》確實都署名“威利”或“威利·科萊特(Willycolette),后來離了婚,這位才華出眾的女作家才用“科萊特”(Colette)的筆名發(fā)表作品。
二,科萊特離婚后,為了生計,不得不在巴黎“紅磨坊”等歌場舞榭充當臨時演員,或舞蹈,或演啞劇。她把自己這種流浪不定的舞臺生涯寫成一部小說,題名《流浪女》(LaVaga-bonde)而不是《流浪漢》。
以上所述均見法國安德烈·布蘭與讓·魯斯洛合著的《當代法國文學詞典》(拉露斯出版社,一九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