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生 李 進 王 眾
手足多汗是青年男女常見的癥狀之一,多和人體的植物性神經紊亂有關,自然也和體質及遺傳因素有內在聯系。
手足多汗癥容易并發(fā)其他皮膚病如手足癬、汗皰疹、跖疣等,冬天容易手足凍傷。掌部多汗者可以影響寫字、繪畫、繡花等手工勞動,足部多汗者可以影響腳起皰和皮膚過度角化,妨礙行走。此外,由于汗液常產生臭味。因此,手足多汗真是夠大姑娘及小伙子們煩惱的了。
手足多汗有法治療嗎?盡管現代醫(yī)學對它的治療還不太理想,但傳統(tǒng)的祖國醫(yī)學確有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法,并有它的獨到之處,用來也頗具療效。
中醫(yī)把手足多汗癥分為三種類型來進行治療。
一、濕熱內阻型:這類患者出汗的性質多是自汗(不知不覺地浸浸汗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盜汗(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常伴有其他癥狀如胸腹?jié)M悶,四肢酸軟無力,小便短赤,舌苔黃膩。這是由于濕邪阻礙脾胃,郁而化熱,津液旁達四肢,故手足汗出。
治療要清熱燥濕。常用:厚樸9克,石菖蒲8克,半夏9克,豆豉12克,梔子、黃連、蘆根各10克,每日一劑,一般連服2周可見效。
二、脾氣虛弱型:此類患者多因體虧脾虛,或勞倦過度,損傷脾胃,以至津液旁注于手足,遂成本癥。其出汗性質多為自汗,兼有四肢欠溫,疲倦乏力,不思飲食或食不知味,大便溏稀,舌淡苔白,或見眼花、頭暈、耳聾等,
治療宜補益脾氣。常用藥物有:黨參、白芍各15克,甘草8克,茯苓12克,白術30克,當歸10克,或用成藥“理中丸”,氣血俱虛者可用“十全大補丸”;均能收到明顯療效。
三、胃陰不足型;此類患者手足汗出的性質多是盜汗。多由胃火熾盛或脾胃濕熱所致。還常伴有其它方面的癥狀,如手足心熱,大便干燥,口干咽燥,舌紅少苔等。
治療常以滋養(yǎng)胃陰的中藥為主??捎蒙硡?5克,甘草6克,桑葉、麥冬、生扁豆、天花粉各10克,連用一周,如見療效可再服用,以便鞏固。
此外,各類患者都可加服西藥谷維素,也可使手足多汗得到很好的改善,但用量過小收不到效果。此藥安全度較大,基本上沒有什么副作用,其用量每次服用10片(每片10毫克),日用三次。
在內服藥的同時還可選用一些外洗方:手汗多者用黃芪、葛根各30克,荊芥、防風各9克,煎湯溫洗;足汗多者用白礬、葛根各15克,煎湯泡洗;足汗臭者可用食鹽50克加熱水半臉盆泡洗;這樣收效就更加明顯。
以上藥品在藥店均可買到,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