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權
中華書局近年重印的《四庫全書總目》,是部頗具權威性的工具書。整理者曾做了三件事。一為校訂,使錯訛大大減少。二將清政府從《全書》中撤毀的書重新收入,題《四庫撤毀書提要》,并加入《四庫未收書提要》,更見其全。三由王伯祥點斷全書。影印組還編入書名、作者索引,自后向前檢閱,十分方便。
檢閱《總目》,基本上同現(xiàn)代化的讀書要求相適應:以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在已有知識倉庫里找到所需要的材料,去借鑒、去發(fā)現(xiàn),并一般地了解與此有關的其他知識,這是最經(jīng)濟的知識結構。當前流行于歐美大學的所謂“SQ3R”(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se)五步學習法中的第一步“S”(survey)可譯為“縱覽、審視”:通過瀏覽前言、目錄、摘要,進行“偵察”,盡快找到所需書籍。這被認為是已證明并適應各科系統(tǒng)學習的方法之一。感謝我們的前人已經(jīng)為我們把中國古代汗牛充棟的書籍作了歸類提要,除了專門家之外,一般無須逐一重復考訂了,也無須一目十行地去survey了。中華民族在別國開始電腦儲存之前已經(jīng)開創(chuàng)了偉大的工作,而在別國運用電腦的第一步——編制程序時仍要走我們前人已經(jīng)走過的這段路。從這點上講,即使在可望之將來,仍不可蔑視《總目》的編纂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