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中奇山
……巫峽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沒有的。江流兩岸對立著很奇怪的巖石,有時候真如象刀削了的一樣,山頂常常戴著白云。船進(jìn)了峽的時候,前面看不見去路,后面看不見來路,就好象一個四山環(huán)拱著的大湖,但等峽路一轉(zhuǎn),又是別有一洞天地了。人在船上想看山頂?shù)臅r候,仰頭望去,帽子可以從背后落下。我們古時的詩人說那山里面有美好絕倫的神女,時而為暮雨,時而為朝云,這雖然只是一種幻想,但人到那個地方總覺得有一種神韻襲人,在我們的心眼間自然會生出這么一種暗示。
啊啊,四川的山水真好,那兒西部更還有未經(jīng)跋涉的荒山,更還有未經(jīng)斧鉞的森林,……
(郭沫若:《月蝕》)
【評】
這里寫的山,是長江三峽中立空如刀削的奇山。雖然沒有寫出山的呼叫,但關(guān)于巫山神女幻象的敘寫,確也寫出了山的心靈和神韻。
雨中登泰山
是煙是霧,我們辨識不清,只見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個嚴(yán)實。古老的泰山越發(fā)顯得崔嵬了。我們才過岱宗坊,震天的吼聲就把我們吸引到虎山水庫的大壩前面。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進(jìn),仿佛七幅閃光黃錦,直鋪下去,碰著嶙嶙的亂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脫線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這里叫作虬在灣:據(jù)說虬早已被呂洞賓渡上天了,可是望過去,跳擲翻騰,象又回到了故居。我們繞過虎山,站到壩橋上,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著斜風(fēng)細(xì)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邊卻暗惡叱咤,似有千軍萬馬,躲在綺麗的黃錦底下。黃錦是方便的比喻,其實是一幅細(xì)紗,護(hù)著一幅沒有經(jīng)緯的精致圖案,透明的白紗輕輕壓著透明的米黃花紋?!苍S只有織女才能織出這種瑰麗的景色。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評】
寫泰山的人簡直太多了!李健吾卻別出心裁,寫雨中的泰山,把煙雨迷蒙的泰山寫活了。虬在灣的七股大水,活靈活現(xiàn);虎山兩邊靜與動的對比,令人神往。
黃山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費心機(jī),創(chuàng)造世界。它創(chuàng)造了人間,還安排了一處勝境。它選中皖南山區(qū)。它是大手筆,用火山噴發(fā)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圍一百二十公里,面積千余平方公里的一個渾圓的區(qū)域里,分布了這末多花崗巖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臨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這些朱砂的,丹紅的,紫靄色的群峰,前擁后簇,高矮參差。三個主峰,高風(fēng)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徐遲:《黃山記》)
【評】
徐遲寫黃山有兩個特點,一是擬人化。把大自然比擬成人,而美麗卓越的黃山是由它所特意安排的。二是鳥瞰式。他居高臨下,一覽無余,對黃山總的面貌給以概寫。偌大的區(qū)域,眾多的群峰,盡收眼底。
天山
朋友,你到過天山嗎?天山是我們祖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亙準(zhǔn)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遠(yuǎn)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積雪高插云霄的群峰,象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族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于色彩的不斷的山巒,象孔雀正在開屏,艷麗迷人。
天山不僅給人一種稀有美麗的感覺,而且更給人一種無限溫柔的感情。它有豐饒的水草,有綠發(fā)似的森林。當(dāng)它披著薄薄云紗的時候,它象少女似的含羞;當(dāng)它被陽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時候,又象年輕母親飽滿的胸膛。人們會同時用兩種甜蜜的感情交織著去愛它,既象嬰兒喜愛母親的懷抱,又象男人依偎自己的戀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進(jìn)天山去看一看。
(碧野:《天山景物記》)
【評】
這兩段文字是總寫天山。第一段寫它的高——高聳雄偉,艷麗多姿。第二段寫它的平——溫柔美麗,豐滿富饒。首尾加上議論,激發(fā)你的好奇心。
廬山
廬山給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茶館酒樓,百貨之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不過他們看見了我們沒有“乃大驚”,因為上山避暑休養(yǎng)的人很多,招待所滿坑滿谷……。憑窗遠(yuǎn)眺,但見近處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遠(yuǎn)處崗巒起伏,白云出沒。有時一帶樹林忽然不見,變成了一片云海;有時一片白云忽然消散,變成了許多樓臺。正在凝望之間,一朵白云冉冉而來,鉆進(jìn)了我們的房間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開窗戶,歡迎它進(jìn)來共住,但我猶未免為俗人,連忙關(guān)窗謝客。我想,廬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窺見,就為了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
(豐子愷:《廬山面目——廬山游記之一》)
【評】
豐子愷解放后寫了不少游記,除文字的樸實自然外,還有一個特點:富有幽默感。廬山上的人見到游客,不象“桃花源”中的人見到外人時那樣“大驚”;白云鉆進(jìn)房間,連忙關(guān)窗謝客,因“我猶未免為俗人”。頗有情趣。
(摘自廣西人民出版社《文筆精華》)
(插圖:王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