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雜志1981年第21期刊登了楊開元同志的《“讀書”與“思索”—一談?wù)勎膶W(xué)作品的閱讀方法》一文。在“提問質(zhì)疑法”一節(jié)中,作者引用了華羅庚同志對盧綸《塞下曲》的質(zhì)疑。我就此談點不同看法。
盧綸原詩:《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華羅庚同志質(zhì)疑:
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
我以為,我們不能拿內(nèi)地的氣候特征去套塞外。那里的氣候變化無常,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陰歷八九月和三四月下雪的天氣。唐朝邊塞詩人岑參也有“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名句。去年“十、一”,我到賀蘭山去,正好遇上連日大雪,下得紛紛揚揚。而這時才是陰歷九月初,正是北雁南飛的季節(jié)。大地茫茫白雪,天上群群飛雁,這是塞外獨有的景色。到了晚上,雁群都棲息在草叢里,但間或還有掉隊的孤雁掠過夜空,發(fā)出尋找隊伍的嘹唳之聲?!肮卵銉扇?,行人不要聽”就是古人對夜空飛雁的描寫。這時固然月黑無光不能目睹,但人們是可以聽到雁鳴的。所以,我認為《塞下曲》沒有錯。
寧夏大學(xué)中文系沈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