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物種起源》寫作始末

1982-07-15 05:54:42葉篤莊
讀書 1982年4期
關鍵詞:萊斯達爾文起源

紀念達爾文逝世一百周年

達爾文生于一八○九年二月十二日,死于一八八二年四月十九日,今年是他逝世一百周年。

如所周知,第一次以充分事實和完整理論來說明生物進化,把亞當、夏娃和伊甸園的編造故事徹底推翻的,就是達爾文。恩格斯指出:“卡·弗·沃爾弗在一七五九年對物種不變進行了第一次攻擊,并且宣布了種源論。但在他那里,不過是天才的、預先的東西,到了奧肯、拉馬克、貝爾那里才具有了確定的形式,而在整整一百年之后,即一八五九年,才被達爾文勝利地完成了?!?《自然辯證法》中譯本,一九七一年版,15頁)

一八五九年就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的那一年。

《物種起源》寫作的前提

和達爾文同年同月同日來到這個世界的,還有一位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代表人物,即頒布黑奴解放令的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這雖然是偶然的巧合,但他們的事業(yè)的成功,卻都是以當時處于上升階段的資本主義制度為條件的。資產(chǎn)階級推翻封建主義之后,工業(yè)、農(nóng)業(yè)、自然科學、文學、藝術以及其它領域都繁榮發(fā)展起來了,達爾文學說就是這一歷史時代的產(chǎn)物。

當時,在自然科學中的各個分枝,如細胞學、胚胎學、分類學、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地質(zhì)學等方面都獲得了新的成就,有了新的發(fā)展,這就為達爾文學說的產(chǎn)生和完成提供了前提和條件。特別是英國地質(zhì)學家萊伊爾于一八三一年出版的《地質(zhì)學原理》對達爾文的進化思想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因為萊伊爾證明了地球表層的一切變異都是在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下發(fā)生的,這等變異是緩慢的、逐漸的,而不是激變的。這一“變異”的思想體系同達爾文親自觀察的和搜集的大量自然界事實正相符合。

然而,當時教會勢力和宗教偏見依然統(tǒng)治著意識形態(tài)領域,當達爾文認識到物種不是不變的、也不存在什么“獨立創(chuàng)造的物種”時,他感到自己“好象是承認謀殺罪”一樣。但他的毅力和勇氣終于使他“把一顆炸彈投到了神學陣營的心臟”。

從特創(chuàng)論到進化論

達爾文從小熱愛博物學,不斷堅持自學并從事科學實踐;后來遵從父命,進入劍橋大學神學院,準備完成學業(yè)后當一名牧師。達爾文那時的自然觀當然屬于特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和目的論;所謂特創(chuàng)論就是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上帝創(chuàng)造的,貓被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吃老鼠,老鼠被創(chuàng)造出來則是為了給貓吃。一八三一年四月他在神學院畢業(yè)后,十二月便以博物學者的身份參加了貝格爾號的環(huán)球航行。這次航行的目的在于探測航路、調(diào)查自然資源,為英國對外侵略、掠奪殖民地做準備工作;達爾文的任務就是從事動物、植物和地質(zhì)礦物的調(diào)查。

達爾文在《自傳》中寫道:“貝格爾號的航行在我一生中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它決定了我的一生”。這次航行持續(xù)了五年,他游歷了世界許多地方,觀察到大量以前沒有看過的、也沒有聽過的自然界事實,它們同特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目的論大相徑庭,當然無法用這些理論加以說明。在嶄新事實不斷積累的過程中,科學的革命家們必然要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能力和批判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人說,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一位詩人,因為科學

上的創(chuàng)新既需要科學家的精確性,也需要詩人的想象力。達爾文就是這樣跳出特創(chuàng)論的舊范疇,把進化論置于真正的科學基礎之上的。

從事實開始,不是從理論出發(fā)

五年航行之后,在大量自然界的客觀事實面前,雖然他已認識到物種是可變的,物種之間是有承續(xù)性的,但一連串有關物種起源的問題,他還弄不清楚,例如:物種是怎樣變異的?適應性是怎樣起源和發(fā)展的?什么力量或條件決定了新物種的形成?什么力量或條件決定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等等。達爾文是在一八三六年十月由海外回到英國的,一八三七年七月他寫出有關物種起源事實的第一冊筆記,他“根據(jù)真正的培根原則進行工作,印發(fā)調(diào)查表,同熟練的動物飼養(yǎng)家和植物育種家進行談話,閱讀大量書刊,不根據(jù)任何理論,全面地搜集事實,特別是有關家養(yǎng)生物的事實”(《自傳》)。這樣,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在創(chuàng)造有用的動物族和植物族方面,人類成功的關鍵,在于選擇”(《自傳》)。這就是他從家養(yǎng)動、植物的大量事實中總結出來的“人工選擇”原理,從這一原理出發(fā),結合他所觀察到的生物界中的生存斗爭的事實,創(chuàng)造了“自然選擇”理論?!白匀贿x擇”理論是達爾文學說的核心,即:生物普遍發(fā)生變異,很多變異能夠遺傳給后代;由于生物都有高度的生殖率,而食物和空間有限,生物為了生存和傳留后代,必須同周圍環(huán)境條件進行斗爭;在這種生存斗爭過程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將被保存下來,具有有害變異的個體將被淘汰掉,這樣就會導致新物種的產(chǎn)生。達爾文把這一過程稱為“自然選擇”或“最適者生存”。

一八三八年十月,即他開始系統(tǒng)調(diào)查的十五個月之后,他就做出了上述“物種起源”的藍圖,但直到一八四二年他才第一次用鉛筆寫出了三十五頁關于物種起源的提綱。之后,他又在生物性狀的分歧、適應性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這使他的學說更趨于完善。一八四四年他又把上述提綱擴大到二百三十頁。一九○九年劍橋大學舉行達爾文誕生一百周年紀念時,曾把這兩個稿本出版,名為《物種起源的基礎》(“Foundation of Origin of Species”)。

一八四四年,他的學說雖已大體完成,但他并不準備立刻發(fā)表,甚至為此給他夫人寫過一封信,囑托在他身后請幾位朋友幫助整理他的材料再行出版??墒堑搅艘话宋辶?,在地質(zhì)學權威萊伊爾的勸導之下,他開始寫一部有關物種起源的著作,到了一八五八年六月,已經(jīng)寫完計劃中的第十章,約為全書的二分之一,其內(nèi)容要比以后出版的《物種起源》多三、四倍。正在這時,達爾文收到了在馬來群島從事生物調(diào)研工作的英國生物學家華萊斯(一七九七——一八七五)的來信和一篇論文,他提出了與達爾文學說大致相同的自然選擇理論。由于各種條件的成熟,不同的科學家在不同地點對同一問題做出相同的結論,在科學技術史上是屢見不鮮的;這同樣說明了任何重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都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

科學技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華萊斯寄給達爾文的那篇論文,題為《論變種無限偏離其原始模式的傾向》。其實華萊斯在三年之前,即一八五五年,就發(fā)表過一篇有關物種問題的論文——《論支配新種引進的法則》。這件事使達爾文大為震驚,正如他在給萊伊爾信中所說的,“我從未看過比這更為明顯巧合的事;即使華萊斯手中有過我在一八四二年寫出的那份原稿,他也不會寫出一個較此更好的摘要來!甚至他用的術語都成了我那些章節(jié)的標題?!彪m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的問題上已經(jīng)工作了二十年,但他開始還想單獨發(fā)表華萊斯的論文,把這一發(fā)現(xiàn)的“優(yōu)先權”讓給華萊斯??墒鞘熘_爾文研究工作的萊伊爾和植物學權威胡克則堅決主張同時發(fā)表華萊斯的這篇論文和達爾文的一八四四年原稿摘要以及一八五七年九月五日達爾文致愛沙·葛雷教授的一封討論“物種起源”的信。達爾文同意了這一建議,于是由萊伊爾和胡克聯(lián)名把這篇“聯(lián)合論文”送交林納學會宣讀并發(fā)表,題為《論物種形成變種的傾向;并論變種和物種通過自然選擇的存續(xù)》。

華萊斯對如此處理也深感滿意,以后他寫了一部題為《達爾文主義》的論著,以表明首先發(fā)現(xiàn)“自然選擇”理論的是達爾文。直到達爾文去世之后,華萊斯在一八七七年十二月三日給牛頓的信中還這樣寫道:“當時我完全沒有預料到達爾文已經(jīng)搶先我的前面那么遠了?,F(xiàn)在我可以誠懇地說,正如多年以前我說過的那樣,我高興如此;因為我并不熱愛著作、試驗和詳細描述,而達爾文在這些方面則是杰出的,缺少這些,我寫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信于世。”

由此可見,在這兩位大科學家之間,“文人相輕”這一條不能適用了。把科學當作人類共同財富的人們決不會計較個人得失、誰先誰后那樣庸俗的問題,他們所不倦追求的乃是如何使科學更有效地為人類的福利服務,任何偉大的科學家都有這樣的胸襟氣魄!

二十一年一部書

上述“聯(lián)合論文”發(fā)表之后,在萊伊爾和胡克的極力敦促下,達爾文于一八五八年九月再度開始寫作有關“物種起源”的論著,距離一八三八年他對生物進化做出全面結論,已經(jīng)整整二十年了。這次他改變了以前的寫作計劃,大力壓縮內(nèi)容,精心挑選材料,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說明“物種起源”的問題。經(jīng)過十三個月零十天的辛勤勞動,這部震撼世界的偉大著作完成了,書的全名為《依據(jù)自然選擇或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的物種起源》(簡名《物種起源》)。該書于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問世,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冊于出版當日即被搶購一空,第二版三千冊很快也賣光了,當時這確是一部使英國社會大為震動的書。

第二版是在一八六○年一月印行的;一八六一年第三版;一八六六年第四版;一八六九年第五版;一八七二年一月第六版。第三版以后的各版均有修正,第三版新加入一章《本書第一版刊行前有關“物種起源”見解的發(fā)展史略》,列于各章之首。在第六版中,又在第六和第七章之間加入《對于自然選擇學說的種種異議》一章,在以前各版中這是第四章的一部分。

《物種起源》出版后不久,就流傳到英國以外,并有各種語言、甚至希伯來文字的譯本。法文譯本第一版于一八六一年末問世,翻譯人為羅葉(C.Royer)女士。達爾文非常重視譯文的質(zhì)量,直接和譯者通信,商訂譯文中的問題。一八六五年四至十二月,他曾親自校訂法文譯本第二版,他在給胡克的信中寫道:“呵,我的天!這種校訂工作是很辛苦的?!币话肆拍炅_葉的法文譯本第三次重印,但沒有加入原著第四版和第五版的修正部分,這使達爾文很不高興;跟著雷因瓦爾(Reinwald)答應把原著第五版譯成法文,這又使達爾文感到十分滿意。此外還有一個巴爾比埃(Ed.Bar-bier)的法文譯本。

德文的第一個譯本是在勃龍(Bronn)的監(jiān)譯下完成的,于一八六○年出版;但這個譯本晦澀難讀,而且譯者任意刪去了他不同意的一些部分,例如“這對于人類的起源及其歷史將會提出說明那一段就略而未譯”。一八六六年卡魯斯(J.Victor Carus)忠實地翻譯了原著第四版,達爾文在給卡魯斯的信中寫道:“當我知道譯文確是忠實的,我感到非常滿意。”此后卡魯斯還陸續(xù)把達爾文的其他著作譯成了德文。此外,還有一個???D.Haek)的德文譯本,是Kvner出版社發(fā)行的廉價本。

日文譯本最多,截止現(xiàn)在一共有七種。即,立花銑三郎譯:《生物始源一名種源論》(一八九六);開成館譯:《種之起原(生存競爭適者生存の原理)》(一九○五);大杉榮譯:《種の起原》(一九一七);松平道夫譯:《種の起源》(一九二五);內(nèi)山賢次譯:《種の起原》(一九二七);小泉丹譯:《種の起原》(一九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版的八杉一的日文譯本。

第一個中文譯本為馬君武的《物種由來第一卷》(原著第一至第五章和“史略”),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年再版。一九○七年馬氏游學歐洲,歸國后,于一九一八年續(xù)譯第六至第十五章,并重譯前五章,一九一九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他在序言中慨然嘆曰:“此書為全世界文明國所盡翻譯,吾國今既不能不為文明國,為國家體面故,亦不可無此書譯本?!贝送馑€譯過達爾文的《人類原始及類擇》和赫克爾的《自然創(chuàng)造史》。這位工學博士當時大譯進化論諸書,誠為一有心人也!此后,周建人于解放戰(zhàn)爭期間重譯此書,由香港生活書店出版。解放后,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重新合譯,一九五四年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后轉給商務印書館重印,一九八二年納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一九五五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謝蘊貞的譯本,其譯稿是在一九四二至一九四四年完成的。一九七二年科學出版社又出版了陳世驤等的譯本,這是在謝譯本的基礎上完成的。為了譯文更臻于完善,看來今后還會有新的中文譯本出現(xiàn)。

《物種起源》出版以后,就受到了教會和守舊勢力的反對和攻擊,即使在今天,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百多年,美國各地的宗教勢力還在要求教育當局批準凡是講授進化論的學校必須同時講授圣經(jīng)的《創(chuàng)世記》,企圖以此抵銷進化論的影響,宣傳上帝的存在??磥磉@一斗爭今后還要繼續(xù)下去,因此我以為今天在我們學校里講一點進化論,使學生對自然界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恩格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它為現(xiàn)代生物學奠定了基礎。不僅如此,他的學說甚至對社會科學的進展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達爾文離開人間已經(jīng)一百年了,但他嚴謹?shù)闹螌W方法,他勇于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他虛懷若谷、平易近人的風度,他至死方休的求知精神,總之,他的學說和一切美德將傳于千秋萬世,受人景仰,永遠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葉篤莊

紀念達爾文逝世一百周年

達爾文生于一八○九年二月十二日,死于一八八二年四月十九日,今年是他逝世一百周年。

如所周知,第一次以充分事實和完整理論來說明生物進化,把亞當、夏娃和伊甸園的編造故事徹底推翻的,就是達爾文。恩格斯指出:“卡·弗·沃爾弗在一七五九年對物種不變進行了第一次攻擊,并且宣布了種源論。但在他那里,不過是天才的、預先的東西,到了奧肯、拉馬克、貝爾那里才具有了確定的形式,而在整整一百年之后,即一八五九年,才被達爾文勝利地完成了?!?《自然辯證法》中譯本,一九七一年版,15頁)

一八五九年就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的那一年。

《物種起源》寫作的前提

和達爾文同年同月同日來到這個世界的,還有一位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代表人物,即頒布黑奴解放令的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這雖然是偶然的巧合,但他們的事業(yè)的成功,卻都是以當時處于上升階段的資本主義制度為條件的。資產(chǎn)階級推翻封建主義之后,工業(yè)、農(nóng)業(yè)、自然科學、文學、藝術以及其它領域都繁榮發(fā)展起來了,達爾文學說就是這一歷史時代的產(chǎn)物。

當時,在自然科學中的各個分枝,如細胞學、胚胎學、分類學、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地質(zhì)學等方面都獲得了新的成就,有了新的發(fā)展,這就為達爾文學說的產(chǎn)生和完成提供了前提和條件。特別是英國地質(zhì)學家萊伊爾于一八三一年出版的《地質(zhì)學原理》對達爾文的進化思想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因為萊伊爾證明了地球表層的一切變異都是在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下發(fā)生的,這等變異是緩慢的、逐漸的,而不是激變的。這一“變異”的思想體系同達爾文親自觀察的和搜集的大量自然界事實正相符合。

然而,當時教會勢力和宗教偏見依然統(tǒng)治著意識形態(tài)領域,當達爾文認識到物種不是不變的、也不存在什么“獨立創(chuàng)造的物種”時,他感到自己“好象是承認謀殺罪”一樣。但他的毅力和勇氣終于使他“把一顆炸彈投到了神學陣營的心臟”。

從特創(chuàng)論到進化論

達爾文從小熱愛博物學,不斷堅持自學并從事科學實踐;后來遵從父命,進入劍橋大學神學院,準備完成學業(yè)后當一名牧師。達爾文那時的自然觀當然屬于特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和目的論;所謂特創(chuàng)論就是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上帝創(chuàng)造的,貓被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吃老鼠,老鼠被創(chuàng)造出來則是為了給貓吃。一八三一年四月他在神學院畢業(yè)后,十二月便以博物學者的身份參加了貝格爾號的環(huán)球航行。這次航行的目的在于探測航路、調(diào)查自然資源,為英國對外侵略、掠奪殖民地做準備工作;達爾文的任務就是從事動物、植物和地質(zhì)礦物的調(diào)查。

達爾文在《自傳》中寫道:“貝格爾號的航行在我一生中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它決定了我的一生”。這次航行持續(xù)了五年,他游歷了世界許多地方,觀察到大量以前沒有看過的、也沒有聽過的自然界事實,它們同特創(chuàng)論、物種不變論、目的論大相徑庭,當然無法用這些理論加以說明。在嶄新事實不斷積累的過程中,科學的革命家們必然要發(fā)展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能力和批判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人說,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一位詩人,因為科學

上的創(chuàng)新既需要科學家的精確性,也需要詩人的想象力。達爾文就是這樣跳出特創(chuàng)論的舊范疇,把進化論置于真正的科學基礎之上的。

從事實開始,不是從理論出發(fā)

五年航行之后,在大量自然界的客觀事實面前,雖然他已認識到物種是可變的,物種之間是有承續(xù)性的,但一連串有關物種起源的問題,他還弄不清楚,例如:物種是怎樣變異的?適應性是怎樣起源和發(fā)展的?什么力量或條件決定了新物種的形成?什么力量或條件決定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等等。達爾文是在一八三六年十月由海外回到英國的,一八三七年七月他寫出有關物種起源事實的第一冊筆記,他“根據(jù)真正的培根原則進行工作,印發(fā)調(diào)查表,同熟練的動物飼養(yǎng)家和植物育種家進行談話,閱讀大量書刊,不根據(jù)任何理論,全面地搜集事實,特別是有關家養(yǎng)生物的事實”(《自傳》)。這樣,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在創(chuàng)造有用的動物族和植物族方面,人類成功的關鍵,在于選擇”(《自傳》)。這就是他從家養(yǎng)動、植物的大量事實中總結出來的“人工選擇”原理,從這一原理出發(fā),結合他所觀察到的生物界中的生存斗爭的事實,創(chuàng)造了“自然選擇”理論。“自然選擇”理論是達爾文學說的核心,即:生物普遍發(fā)生變異,很多變異能夠遺傳給后代;由于生物都有高度的生殖率,而食物和空間有限,生物為了生存和傳留后代,必須同周圍環(huán)境條件進行斗爭;在這種生存斗爭過程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將被保存下來,具有有害變異的個體將被淘汰掉,這樣就會導致新物種的產(chǎn)生。達爾文把這一過程稱為“自然選擇”或“最適者生存”。

一八三八年十月,即他開始系統(tǒng)調(diào)查的十五個月之后,他就做出了上述“物種起源”的藍圖,但直到一八四二年他才第一次用鉛筆寫出了三十五頁關于物種起源的提綱。之后,他又在生物性狀的分歧、適應性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這使他的學說更趨于完善。一八四四年他又把上述提綱擴大到二百三十頁。一九○九年劍橋大學舉行達爾文誕生一百周年紀念時,曾把這兩個稿本出版,名為《物種起源的基礎》(“Foundation of Origin of Species”)。

一八四四年,他的學說雖已大體完成,但他并不準備立刻發(fā)表,甚至為此給他夫人寫過一封信,囑托在他身后請幾位朋友幫助整理他的材料再行出版??墒堑搅艘话宋辶辏诘刭|(zhì)學權威萊伊爾的勸導之下,他開始寫一部有關物種起源的著作,到了一八五八年六月,已經(jīng)寫完計劃中的第十章,約為全書的二分之一,其內(nèi)容要比以后出版的《物種起源》多三、四倍。正在這時,達爾文收到了在馬來群島從事生物調(diào)研工作的英國生物學家華萊斯(一七九七——一八七五)的來信和一篇論文,他提出了與達爾文學說大致相同的自然選擇理論。由于各種條件的成熟,不同的科學家在不同地點對同一問題做出相同的結論,在科學技術史上是屢見不鮮的;這同樣說明了任何重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都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

科學技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華萊斯寄給達爾文的那篇論文,題為《論變種無限偏離其原始模式的傾向》。其實華萊斯在三年之前,即一八五五年,就發(fā)表過一篇有關物種問題的論文——《論支配新種引進的法則》。這件事使達爾文大為震驚,正如他在給萊伊爾信中所說的,“我從未看過比這更為明顯巧合的事;即使華萊斯手中有過我在一八四二年寫出的那份原稿,他也不會寫出一個較此更好的摘要來!甚至他用的術語都成了我那些章節(jié)的標題?!彪m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的問題上已經(jīng)工作了二十年,但他開始還想單獨發(fā)表華萊斯的論文,把這一發(fā)現(xiàn)的“優(yōu)先權”讓給華萊斯。可是熟知達爾文研究工作的萊伊爾和植物學權威胡克則堅決主張同時發(fā)表華萊斯的這篇論文和達爾文的一八四四年原稿摘要以及一八五七年九月五日達爾文致愛沙·葛雷教授的一封討論“物種起源”的信。達爾文同意了這一建議,于是由萊伊爾和胡克聯(lián)名把這篇“聯(lián)合論文”送交林納學會宣讀并發(fā)表,題為《論物種形成變種的傾向;并論變種和物種通過自然選擇的存續(xù)》。

華萊斯對如此處理也深感滿意,以后他寫了一部題為《達爾文主義》的論著,以表明首先發(fā)現(xiàn)“自然選擇”理論的是達爾文。直到達爾文去世之后,華萊斯在一八七七年十二月三日給牛頓的信中還這樣寫道:“當時我完全沒有預料到達爾文已經(jīng)搶先我的前面那么遠了?,F(xiàn)在我可以誠懇地說,正如多年以前我說過的那樣,我高興如此;因為我并不熱愛著作、試驗和詳細描述,而達爾文在這些方面則是杰出的,缺少這些,我寫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信于世。”

由此可見,在這兩位大科學家之間,“文人相輕”這一條不能適用了。把科學當作人類共同財富的人們決不會計較個人得失、誰先誰后那樣庸俗的問題,他們所不倦追求的乃是如何使科學更有效地為人類的福利服務,任何偉大的科學家都有這樣的胸襟氣魄!

二十一年一部書

上述“聯(lián)合論文”發(fā)表之后,在萊伊爾和胡克的極力敦促下,達爾文于一八五八年九月再度開始寫作有關“物種起源”的論著,距離一八三八年他對生物進化做出全面結論,已經(jīng)整整二十年了。這次他改變了以前的寫作計劃,大力壓縮內(nèi)容,精心挑選材料,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說明“物種起源”的問題。經(jīng)過十三個月零十天的辛勤勞動,這部震撼世界的偉大著作完成了,書的全名為《依據(jù)自然選擇或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的物種起源》(簡名《物種起源》)。該書于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問世,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冊于出版當日即被搶購一空,第二版三千冊很快也賣光了,當時這確是一部使英國社會大為震動的書。

第二版是在一八六○年一月印行的;一八六一年第三版;一八六六年第四版;一八六九年第五版;一八七二年一月第六版。第三版以后的各版均有修正,第三版新加入一章《本書第一版刊行前有關“物種起源”見解的發(fā)展史略》,列于各章之首。在第六版中,又在第六和第七章之間加入《對于自然選擇學說的種種異議》一章,在以前各版中這是第四章的一部分。

《物種起源》出版后不久,就流傳到英國以外,并有各種語言、甚至希伯來文字的譯本。法文譯本第一版于一八六一年末問世,翻譯人為羅葉(C.Royer)女士。達爾文非常重視譯文的質(zhì)量,直接和譯者通信,商訂譯文中的問題。一八六五年四至十二月,他曾親自校訂法文譯本第二版,他在給胡克的信中寫道:“呵,我的天!這種校訂工作是很辛苦的?!币话肆拍炅_葉的法文譯本第三次重印,但沒有加入原著第四版和第五版的修正部分,這使達爾文很不高興;跟著雷因瓦爾(Reinwald)答應把原著第五版譯成法文,這又使達爾文感到十分滿意。此外還有一個巴爾比埃(Ed.Bar-bier)的法文譯本。

德文的第一個譯本是在勃龍(Bronn)的監(jiān)譯下完成的,于一八六○年出版;但這個譯本晦澀難讀,而且譯者任意刪去了他不同意的一些部分,例如“這對于人類的起源及其歷史將會提出說明那一段就略而未譯”。一八六六年卡魯斯(J.Victor Carus)忠實地翻譯了原著第四版,達爾文在給卡魯斯的信中寫道:“當我知道譯文確是忠實的,我感到非常滿意。”此后卡魯斯還陸續(xù)把達爾文的其他著作譯成了德文。此外,還有一個海克(D.Haek)的德文譯本,是Kvner出版社發(fā)行的廉價本。

日文譯本最多,截止現(xiàn)在一共有七種。即,立花銑三郎譯:《生物始源一名種源論》(一八九六);開成館譯:《種之起原(生存競爭適者生存の原理)》(一九○五);大杉榮譯:《種の起原》(一九一七);松平道夫譯:《種の起源》(一九二五);內(nèi)山賢次譯:《種の起原》(一九二七);小泉丹譯:《種の起原》(一九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版的八杉一的日文譯本。

第一個中文譯本為馬君武的《物種由來第一卷》(原著第一至第五章和“史略”),一九○四年出版,一九○六年再版。一九○七年馬氏游學歐洲,歸國后,于一九一八年續(xù)譯第六至第十五章,并重譯前五章,一九一九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他在序言中慨然嘆曰:“此書為全世界文明國所盡翻譯,吾國今既不能不為文明國,為國家體面故,亦不可無此書譯本。”此外他還譯過達爾文的《人類原始及類擇》和赫克爾的《自然創(chuàng)造史》。這位工學博士當時大譯進化論諸書,誠為一有心人也!此后,周建人于解放戰(zhàn)爭期間重譯此書,由香港生活書店出版。解放后,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重新合譯,一九五四年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后轉給商務印書館重印,一九八二年納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一九五五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謝蘊貞的譯本,其譯稿是在一九四二至一九四四年完成的。一九七二年科學出版社又出版了陳世驤等的譯本,這是在謝譯本的基礎上完成的。為了譯文更臻于完善,看來今后還會有新的中文譯本出現(xiàn)。

《物種起源》出版以后,就受到了教會和守舊勢力的反對和攻擊,即使在今天,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百多年,美國各地的宗教勢力還在要求教育當局批準凡是講授進化論的學校必須同時講授圣經(jīng)的《創(chuàng)世記》,企圖以此抵銷進化論的影響,宣傳上帝的存在??磥磉@一斗爭今后還要繼續(xù)下去,因此我以為今天在我們學校里講一點進化論,使學生對自然界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恩格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它為現(xiàn)代生物學奠定了基礎。不僅如此,他的學說甚至對社會科學的進展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達爾文離開人間已經(jīng)一百年了,但他嚴謹?shù)闹螌W方法,他勇于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他虛懷若谷、平易近人的風度,他至死方休的求知精神,總之,他的學說和一切美德將傳于千秋萬世,受人景仰,永遠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猜你喜歡
萊斯達爾文起源
萊斯安全閥門(天津)有限公司.
圣誕節(jié)的起源
奧運會的起源
萊斯·布朗的故事將改變你的生活
清明節(jié)的起源
達爾文與進化論
尋找生命的起源
奇遇達爾文之船
第十一章 奇遇達爾文之船
小學科學(2015年9期)2015-09-28 22:23:18
是誰保護了7歲達爾文異想天開的想象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2
新宁县| 靖安县| 南木林县| 英山县| 兴业县| 思茅市| 从江县| 桂林市| 曲沃县| 页游| 香港 | 无为县| 邳州市| 台湾省| 阳城县| 长武县| 黑河市| 绥芬河市| 寻乌县| 旌德县| 余姚市| 仪征市| 新晃| 孝昌县| 友谊县| 察哈| 上高县| 凤山市| 从化市| 克山县| 浦北县| 玉环县| 六枝特区| 汕尾市| 木里| 通化市| 德昌县| 榆树市| 罗源县| 洮南市|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