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風
中國足球隊上場比賽,隊尾站著的那個人總是他——古廣明。
古廣明今年二十三歲,身高一米六八。他出生在廣州,從小就迷足球。上小學時,只要放學回到家,書包一放,準往球場里鉆。
十歲那年,小古代表長安東街小學,與廣州市足球重點學校素社直角小學比賽足球,顯示了他的潛力:他頭腦機警,動作協(xié)調,起動快,身體柔韌性好,被客隊教練陳汝梁看中。征得小古和小古家長的同意,把他轉到素直小學讀書。小古在陳汝梁指導下,學藝三年,初步掌握了停、帶、射、頂等足球技能。
1973年,古廣明進入足球名將容志行的啟蒙訓練地——寶崗體育場業(yè)余體校。不久,又被選入廣州市業(yè)余體校。
廣州市業(yè)余體校足球班,有名師執(zhí)鞭,是廣東省足球隊重點選才之地。和古廣明一起學習的人,先后被調入省隊。雖然古廣明動作協(xié)調,技術全面,速度快,球性好,但是,由于個子小,影響了晉升。有的選才教練惋惜地說:“我寧愿古仔(廣東話“仔”是昵稱)球藝遲長一寸,也愿他身高早長一分!”
面對矮個子的惡運,他在設計自己和命運抗爭的道路:“足球天地是廣闊的,我缺乏空中優(yōu)勢,腳下功夫可以練得嫻熟。場上,你打你的空中優(yōu)勢,我不是可以打自己的地道戰(zhàn)嗎?”他在尋找、挖掘和利用自己的成才優(yōu)勢。
顛球,可以反映一個運動員熟練的足球技藝。古廣明不是站在一處顛,他是走著圈兒的顛,兩腳腳背、腳跟、腳內側、膝蓋、兩肩、頭,這些部位的顛球,他運用自如。滾動的足球到他身上,總戀著他不肯離去。這真是雜技演員的本領!
有人說,勤奮是古廣明足球生涯的生命線,這話是有根據的。古廣明訓練刻苦,只要他人到訓練場,總是玩命干。大運動量訓練,連塊大力足的運動員心里都怕三分,可是古廣明似乎是用特殊材料制成,堂訓練課下來,別的人累得喘不過氣來,他卻不動聲色,毫無倦容,難怪容志行對他的韌勁佩服得很,親切地“罵”他是“練不死的古仔!”
變向帶球,是古廣明的絕招。他帶著球,可以在對方鼻子底下繞來繞去,即使對方比他高一頭,他照樣可以突破,即使兩個大個子夾擊他,他也可以尋找空檔,機警地滑過去。球只要到了占廣明那里,別人很難奪走它。他這種打“地道戰(zhàn)”靈巧周旋于大個子中間的技能,帶球過人的本領,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有“泥鰍”之稱。
天道酬勤。1977年,古廣明終于入選廣東省足球隊。兩年之后,這位用靈巧彌補了個兒小的缺點的青年,又扣響了國家足球隊的大門。在國家隊執(zhí)教的蘇永舜重組隊伍時,吸收了古廣明。
古廣明進入國家隊后,參加國內外重大比賽的機會多起來。他并沒有躊躇滿志,忘掉自身的弱點,也沒有忘記技術上下底傳中掌握角度、時機不準和臨門一腳欠功夫的毛病。他的兩只有神的眼睛,時時觀察著名右邊鋒的絕招。他把比賽中的經驗、教訓,成功和失敗,在腦中聯(lián)成圖象。盡管這圖象在別人看來復雜得很,但對于用過一番腦的古廣明來說,卻黑白分明,清楚得很哩!
有一次,廣東出戰(zhàn)全運會冠軍山東隊。下半場古廣明接容志行一記長傳,帶球推進。對方后衛(wèi)堵截,他輕挑而過;門將來撲,又被他一晃超出,輕輕把球送入網窩。
去年10月18日晚,亞大賽區(qū)足球復賽時,中國隊迎戰(zhàn)亞洲冠軍科威特隊。上半場三十分鐘,古廣明斷到球后,橫傳給前衛(wèi)劉利福。劉將球吊入禁區(qū),正被對方兩個隊員夾住的古廣明,迅速起動,閃過這兩個后衛(wèi),飛身插入禁區(qū),還沒有等球落地,他一記勁射,科威特門將艾哈邁德這個在阿拉伯有“安全守門
古廣明在球場上員”之稱的著名門將,終于撲救不及。古廣明為中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慢慢地,國內外觀眾注意了他——那個足球場上的小個子。
慢慢地,國外靠足球發(fā)財的人也懂得了他的價值——這個足球場上的小個子。
科威特報紙稱他是“中國隊勝利的關鍵人物”;
有“足球王國”之稱的英國的一家甲級足球俱樂部,愿與小個子“簽約”;
德國一個甲級隊,想出大價錢買他三年。古廣明怎樣想呢?“我的技術和體力,只愿為中國足球翻身盡力!”
好一個小個子!你的思想和技術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