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承祚 王貴忱
去年六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劉演良同志的《端溪名硯》一書,后在十月二十八日《廣州日報》上對此書作了較高的評價。商承祚曾把本書借來閱讀一過,發(fā)現(xiàn)問題不少。
該書在開篇第四面中說:“早在漢朝,我國已出現(xiàn)了端硯”,并附“永元十六年九月”邊款的漢磚硯照片。作者認為有漢代年款的磚硯是漢朝人燒制的,這是常識性錯誤。清代的書法家偶以秦漢瓦當和漢晉古磚作硯,是喜其圖案和文字之古樸,但因磚質粗糙,磨出墨甚粗,沒有實用價值,作為案頭裝飾品而已。第十九面:“明初劉基(字伯溫,青田人,明太祖朱元璋之軍師),使用過的端溪宋坑名硯。在硯側刻銘:‘大明壬辰二月之望護國軍師劉青田題?!卑该魈嬷煸敖ㄔ槲?,凡三十一年,其間并無壬辰年。元明之間的壬辰,一為元至正十二年(公元一三五二年),一為六十年后的明永樂十年(公元一四一二年);至正十二年壬辰(公元一三五二年)朱元璋二十五歲,年初還在皇覺寺當和尚,閏三月投奔郭子興部下當兵,而劉基則在浙東秉承元正朔,所謂做朱元璋的護國軍師,當從何說起?劉基生于元至大四年(公元一三一一年),卒于明洪武六年(公元一三七五年),年六十五歲。若照硯文所云之明永樂二年之壬辰(公元一四一二年),則劉已一百零一歲。此其一。款署“劉青田題”,考過去習慣,對有地位的學者在籍貫前冠以姓氏是對其人的尊稱,如宋代的米芾為襄陽人,人尊稱之為米襄陽,明代的陳獻章為白沙人,人尊稱之為陳白沙??涤袨闉槟虾H?,人尊稱之為康南海。袁世凱為項城人,民初復辟派尊稱之為袁項城。劉基是浙江青田人,在作品署款時可寫青田劉基,但決無自稱“劉青田”之理。此其二。作偽者不學無術,不足為怪,而見之者視同珍品,則同一可笑。
第十七面:“明代汲古閣主人子晉,得到一塊端硯,即在背面寫下了如圖的硯銘?!弊訒x即明末的藏書家和書法家毛晉,原名鳳苞,子晉是他的字,汲古閣是他的藏書樓名。作者應當指出這種情況。
書中引用古人著作和詩句不少,如第二十七面引用《端溪硯譜》,不著此書作者為何人。文獻浩如煙海,且有些書是同名的,如引書不著作者姓名,讀者當如何查對。所舉《端溪硯譜》,據(jù)我們所知,有不著撰者姓名的明刻本,還有宋人葉樾的《端溪硯譜》,清乾隆時錢塘人袁樹(豆村,香亭)的《端溪硯譜記》,今不知引文出自哪部硯譜。又如第十四面“彭年對端硯更加推崇,他在硯銘中說:‘我硯有百,惟此最堅,方寸墨池,磨如涌泉?!迸砟晔呛螘r代人?硯銘出自何書?都未作交代。又第十四面引證前人著作有:“石湖的《端溪紫琳腴詩》,不知是否宋吳縣人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還是清乾隆時廣東順德的羅天尺,號石湖,抑另有其人。在第十三至十四面《端溪的論著及硯銘》這段,其中談到古人對端硯的吟詠、硯銘、硯史和評論等等,不以類從,雜亂無章。而詩文的作者,稱名、稱字、稱號,隨手寫來,同屬混亂。第七十一至九十一面,論述唐至清的端硯“演變”史,如數(shù)家珍的鋪述各時代端硯的特點,其中稱唐端硯紋飾“遞至中唐……內容多以山水、花鳥圖案及仿古圖紋為主”(第八十面)。第八十四面又說:明代“在題材和思想內容上,多以花鳥、魚蟲、走獸、山水、人物、仿古器皿、仿古圖紋(仿古龍、鳳、怪獸、古狩以及裝飾性的回紋、連環(huán)等古圖紋)為主?!彼坪踔刑茣r期遺留下來刻畫山水花鳥紋飾的端硯不在少數(shù)。據(jù)我們見聞所及,還未見到這一時期有山水、花鳥紋飾的唐端硯,而那些寥寥可數(shù)的唐至五代的傳世端硯,造型簡樸無華,未知作者論述的依據(jù)何在。
再者,此書收有商承祚的端硯題詞印件,一九七八年十月,原是應輕工業(yè)部門舉辦端硯展覽寫的,并非如《后記》所說,是為此書的題詞。實事求是,應予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