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至14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第九屆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行。來自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200多名運動員突破自我,在冰天雪地里展示了超凡的技藝。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85枚獎牌,其中金牌32枚,名列獎牌榜和金牌榜首位。
在觀看精彩的比賽時,你是否有這樣的疑問:冰球是冰制成的球嗎?速度滑冰和短道速度滑冰有什么區(qū)別?神秘的冬季兩項是哪兩項?精心布置的賽場為什么“臟兮兮”的?……讓我們將目光投向冰雪賽場,一起探索冰雪運動中的科學奧秘吧!
冰上運動大揭秘
現(xiàn)場直擊:隨著裁判員的一聲哨響,冰球比賽開始了!兩隊的前鋒緊緊盯著爭球點,想要搶到第一次進攻的機會。
冰球在哪里,我怎么沒看到?
你看,中間那個黑色的橡膠圓盤就是冰球。它既不是冰做的,也不是球形。不過,它摸上去確實很冰。這是因為工作人員在賽前對它進行了冷凍處理,使其彈性變小,運動路線更好控制。
怎么有人將車開到了冰場上?快去阻止他!
別擔心,那是專業(yè)的澆冰車。運動員穿著冰鞋在冰面上快速滑動時,冰鞋底下鋒利的冰刀會破壞冰面。趁著比賽的間隙,澆冰車趕緊上場,對冰面進行修復。
澆冰車先用冰刀刮除冰面碎冰,然后把水均勻地澆在冰面上,冰層下面的冷排設(shè)備會將低溫傳導至冰面,讓冰面上的水快速冰凍,從而起到修復冰面的作用。
想一想:澆冰車給冰面澆的是什么水?
A.冷水" "B.60~70 ℃的熱水" "C.100 ℃的開水
答案:B。熱水可以將冰面融化之后,再通過結(jié)冰與整個冰面融為一體,且不會產(chǎn)生氣泡。而冷水容易凝結(jié)成小顆粒,影響冰面平整度。
現(xiàn)場直擊:摩擦摩擦、摩擦摩擦……停!紅色冰壺將黃色冰壺撞出得分區(qū),精準地停在離營壘中心最近的地方。紅壺隊獲得1分。
運動員怎么做到讓冰壺“指哪打哪”?
這就要靠大家熟悉的“擦地”運動了。比賽中,運動員在冰面上反復用力“擦地”,使冰面變暖,形成一層液體薄膜。融化的冰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冰壺前方的摩擦力變小,冰壺就會順著這個方向運動,停留在得分區(qū)。
唉,黃壺隊這局輸了。怎樣才能讓黃壺隊的運動員心里好受點呢?
別沮喪!冰壺比賽中有一種特殊戰(zhàn)術(shù)—— 后手權(quán),即后投壺的權(quán)利。每局輸?shù)年犖閷@得下一局的后手權(quán),平局則延續(xù)上一局的后手權(quán)。獲得最后一局后手權(quán)的隊伍會更占優(yōu)勢。
想一想:冰壺的壺體一般采用天然花崗巖制成,那么,這些花崗巖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嗎?
A.是" "B.否
答案:A。為了保持一致性,全世界制作冰壺的石頭都來自蘇格蘭的克里格島。冰壺既需要質(zhì)地堅硬,又需要保證在低溫環(huán)境下不被碰裂。克里格島出產(chǎn)的石頭可以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你也不用擔心石頭被用完。按照現(xiàn)在的開采量,那里的石頭至少還可以用1000萬年!
現(xiàn)場直擊:運動員們換上滑冰比賽的專業(yè)裝備,準備上場!
他們是參加速度滑冰,還是短道速度滑冰呢?
這個問題很簡單。一般情況下,通過看運動員有沒有佩戴頭盔,就能區(qū)分速度滑冰和短道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的賽道內(nèi)緣周長只有111.12米,彎道多、轉(zhuǎn)彎半徑小,運動員們集體出發(fā),你追我趕,更容易出現(xiàn)身體碰撞。為了避免被冰刀劃傷,短道速度滑冰的運動員需要做更多防護措施,安全頭盔、護頸等必不可少。
想一想:觀察速度滑冰和短道速度滑冰的圖片,除了頭盔,你還能找到它們的其他區(qū)別嗎?
答案:速度滑冰和短道速度滑冰的裝備大有不同。
冰鞋:速度滑冰的冰鞋只有前面一個固定點與冰刀連接,跑起來像“拖鞋”,這樣可以延長運動員的蹬冰距離,讓滑行速度更快。短道速度滑冰所用的冰刀是前后兩點固定在鞋底,且冰刀兩端是圓弧形,以保障安全。
滑冰服:速度滑冰的服裝是尼龍緊身連帽服,以輕便為主。短道速度滑冰的服裝采用耐切割的材料,強度是鋼絲的十幾倍,冰刀無法割破。
防切割手套:短道速度滑冰的運動員佩戴了防切割手套,以保護手部安全。左手手套有像青蛙腳趾一樣凸起的手指扣,目的是幫助運動員在彎道扶冰的過程中減少摩擦力,進一步提高速度。
雪上運動全知曉
現(xiàn)場直擊:砰!砰!砰!雪地上傳來一陣槍聲。經(jīng)過長距離越野滑雪后,運動員來到射擊區(qū),干脆利落地連發(fā)5發(fā)子彈后,再次背起步槍,繼續(xù)奮力滑行。這就是冬季兩項,它是一項動靜結(jié)合的運動,運動員們不僅要“滑得快”,更要“打得準”。
想一想:在冬季兩項比賽中,運動員需要進行臥姿射擊和立姿射擊。臥射靶和立射靶的尺寸,哪個更大呢?
A.臥射靶更大" "B.立射靶更大" "C.一樣大
答案:B。立姿射擊時,運動員的臂肘沒有地面的支撐,穩(wěn)定性較差,難度會更大,所以立姿射擊的靶子會比臥姿射擊的靶子大一些。
現(xiàn)場直擊:滑雪登山是第九屆亞冬會的“新秀”,運動員們從起點出發(fā),先攜帶雪具登上陡坡,達到相應(yīng)的高度后,再通過滑雪的方式抵達終點,最終以用時長短決定勝負。
滑雪登山和其他雪上項目有什么不同呢?
滑雪登山是一項以雪山攀登為主、滑雪為輔的運動。為了加大阻力,防止下滑,運動員需要使用一種特殊的裝備—— 止滑帶。在1924年首屆冬奧會中,滑雪登山便是正式比賽項目,當時的名稱為“軍事巡檢”。后因競賽組織難度大、不便于欣賞等因素,該項目從冬奧會中被取消。不過,在2026年冬奧會中,滑雪登山將再次回歸。
現(xiàn)場直擊:“加油!加油!”滑雪比賽在激烈地進行中。高山滑雪運動員交替穿過復雜的旗門,全力沖向終點;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的運動員從高處滑行而下,借助慣性沖上跳臺,躍入空中,展示各種翻騰、轉(zhuǎn)體動作;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比賽的運動員在一條碗狀坡道中,利用高度落差來回滑行,展示一系列跳躍、回轉(zhuǎn)、抓板等動作;……
有人碰到旗桿了,這是犯規(guī)嗎?
這不算犯規(guī)。高山滑雪以速度取勝,運動員在滑行時要連續(xù)通過不同類型的旗門。為了選擇最短路線,運動員基本上都是擦著旗桿過去的。
我看到了風向袋!賽場上為什么要豎立風向袋呢?
雪上項目大多在室外進行,風向與風速的變化對運動員的表現(xiàn)和安全至關(guān)重要,尤其是那些需要在空中完成復雜騰空動作的項目。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中,教練會根據(jù)風向和風速判斷最佳出發(fā)時間,得到教練的舉手示意后,運動員才會出發(fā)。若是出現(xiàn)強風,比賽還可能推遲或取消。
想一想:風向?qū)μ_滑雪運動員的影響很大,你覺得哪種風向更有利呢?
A.順風" "B.逆風
答案 :B。在跳臺滑雪中,運動員通過助滑道加速,從起跳點躍至空中,在空中飛行一段距離后著陸。一般來說,我們會覺得順風可以讓運動員“飛”得更遠,但實際上,順風會產(chǎn)生向下的壓力,降低運動員的飛行高度,從而影響飛行距離。所以,如果運動員遇到順風,裁判員會給他加上一個“風力補償分”。
注意,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大跳臺、單板滑雪大跳臺有相似之處,但它們是三項不同的運動哦。
那塊雪地看上去臟兮兮的,怎么沒有工作人員來清理???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中,運動員要在空中完成向后翻騰、轉(zhuǎn)體等動作,短短幾秒后便要落地,因此,著陸坡上會故意留下一些松枝和松葉,為運動員提供參照物,幫助他們判斷著陸坡的位置。
有時候,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還會被安排在晚上。因為在陽光的照射下,白天的天空和雪地都是亮亮的,運動員很容易混淆,如果認錯了天空和地面,就會造成危險,而晚上比賽更安全。
若是下點雪就好了,在雪中滑雪應(yīng)該很浪漫吧!
這可不行!國際賽事對比賽用雪有嚴格的要求。例如,高山滑雪的回轉(zhuǎn)類項目需要硬度高、摩擦力小的冰狀雪賽道,這樣有助于運動員優(yōu)化轉(zhuǎn)彎、提升速度;而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項目的坡道上需要鋪設(shè)三層不同密度、濕度的雪,底層雪濕度大,與山坡緊密貼合,表層雪更疏松,高空落地更安全。天然雪難以滿足要求,因此比賽用雪大多需要人工造雪。
若是下雪,比賽可能就要中斷了。一方面,下雪會對賽道造成影響:下雪時伴隨升溫會影響賽道的雪溫和雪質(zhì);新增積雪會使賽道表面松軟、摩擦力增大,不利于運動員發(fā)揮。另一方面,下雪時能見度較低,會影響運動員和裁判的視線,尤其對于高速滑行的運動員來說非常危險。
未來,希望你能親自體驗冰雪運動的樂趣,發(fā)現(xiàn)那些藏在冰雪中的科學奧秘。也許有一天,你也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冰雪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