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為我們關注的目標。大單元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地整合學習資源,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全面理解和深度理解,有助于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下面筆者從確定大單元主題、構建學習內容、組織學習活動三個方面,就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歷史大單元學習策略進行一些探究。
一、確定大單元主題
確定大單元主題是高中歷史大單元學習的第一步,恰當的大單元主題可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深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一般來講,確定大單元學習主題的方法有:依據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內容、關注學術熱點、結合社會現實、考慮學生興趣、以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為核心等。我們可依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適合的方法。以《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這一單元為例,我們可嘗試如下方法。具體為:(1)依據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教學的重要依據,明確了學生在特定階段應掌握的知識、技能和形成的素養(yǎng)。我們要仔細研讀課程標準中與明清時期相關的內容,以此來確定大單元的主題。(2)深入剖析教材中的知識點,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教材中講述了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還講述了面臨的外部危機和內部矛盾,可以將“明清時期的版圖奠定與內外挑戰(zhàn)”作為大單元主題。(3)關注歷史發(fā)展脈絡。將明清時期置于整個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考慮。通過這種縱向的比較和分析,確定能夠體現歷史連續(xù)性和階段性的大單元主題。實踐表明,借助恰當、合理的主題,能夠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認識現實,并從歷史中汲取智慧。
二、構建系統(tǒng)的學習內容結構
學習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嘗試運用如下方法構建系統(tǒng)的學習內容結構:明確學習目標、整合學習資源、引入多樣史料、聯系現實生活、進行跨學科融合等。以《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這一單元為例,我們可以靈活選用如下方法構建學習內容結構。具體為:(1)利用時間軸梳理歷史脈絡。繪制明清時期的時間軸,將重要的政治變革、經濟發(fā)展、文化成果等標注在時間軸上。通過觀察時間軸,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明清時期的歷史發(fā)展和階段特征。(2)引入多樣的史料。展示明清時期的官方文獻、私人筆記、地圖、文物圖片等。如可以展示明太祖和黃宗羲關于廢除宰相不同看法的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以一般人的眼光來看,明太祖所闡述廢除宰相的理由并不充分,似乎強詞奪理。他把秦朝速亡的原因歸咎于設置丞相,而且以“多有小人,專權亂政”將宰相制度粗暴否定。黃宗羲對廢宰相之舉的批評則是有理有據。(3)補充有可比性的內容。將明清時期的中國歷史與同時期的世界歷史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學生能夠認識到明清時期的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三、組織多元活動
教學活動是踐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有效形式,我們要組織多元的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我們可通過下列方法組織多元的活動:小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舉辦歷史辯論賽等。以《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這一單元為例,我們可以組織如下活動:(1)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分工合作,查閱相關資料、分析歷史地圖、整理文獻等,最后進行小組匯報和交流。(2)舉辦歷史辯論賽。通過辯論,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