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我們的展覽“線上線下”在巽美術館開幕,展覽以作品《彩云追月》為主,對美術館空間進行了改造,使展覽變身為一個沉浸式的觀展游戲。我們延續(xù)了以往在“鹵味高清小組”時講故事的方式,通過對工廠女工的深入觀察和探訪,創(chuàng)作出吳彩云這個角色。
走進《彩云追月》,觀眾是漫步在故事里的人。故事的靈感源自多個真實事件的結合:增城的一個玩具加工廠中,一名質檢女工因高利貸問題面臨追債,廠方出于同情為她償還了債務,并與她簽下了10年的勞動契約。她陷入債務的原因,竟是遭到網(wǎng)戀對象的詐騙而選擇了借貸。
在《彩云追月》這場虛構的敘事中,我們試圖調動觀眾的“八卦沖動”,即對他人生活、隱私和事物的強烈興趣及好奇心。我們把這種沖動納入這一互動劇場的一部分,建構出了女工宿舍這個充滿隱私的角落,用日常物品堆疊起吳彩云的私人生活,塑造出她的戀愛、工作狀態(tài)。隨著觀眾對作品物件的深入探索,吳彩云的形象漸漸被拼湊和形塑出來。事實上,這種劇場般的故事呈現(xiàn)并沒有明確的結局、起承轉合和跌宕起伏,更多的是一些有關聯(lián)的瑣事和抒情串起的無序狀態(tài),同時也是一位普通女工的戲劇化寫照。我們好奇的是:當這樣一個人走進展覽,以陌生且熟悉的眼光探索著這個以自我為鏡像的私密空間時,她的內(nèi)心會經(jīng)歷怎樣的觸動和思考。
展覽呈現(xiàn)的是“線上”“線下”兩個狀態(tài)里的吳彩云,即上班流水線上和網(wǎng)絡線下的吳彩云,以及下班后回到宿舍流水線下、網(wǎng)絡虛擬平臺線上的吳彩云。
作為作品的主體部分,幾張鐵架床撐起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場景——宿舍。宿舍正中央的床板上,貼著一張鉆石畫制的QQ個人資料頁面圖案,這些廉價的假鉆被一顆一顆精心地堆疊起來,散發(fā)著光芒,這是吳彩云認同的社交形象,也是虛擬空間里的“小月月”。展覽期間,觀眾的好奇心驅使他們向這個虛擬身份發(fā)出好友申請,并與小月月展開隨機的對話。QQ空間中記錄著小月月的一些日常隨想和與觀眾的互動。我們曾嘗試聯(lián)系吳彩云的原型當事人,希望她能親自參與“運營”這個線上身份。被拒絕后,我們決定通過QQ空間分享一系列虛構的情感和生活經(jīng)歷,作為這個身份在線上的延伸。我們意外地收到了不少觀眾分享的個人經(jīng)歷,這些故事也被融入這個虛擬的角色中,成為“八卦”的一部分,使流水線下、網(wǎng)絡線上的吳彩云更加豐滿。
吳彩云刷著短視頻,吸收著一些“雞湯”節(jié)目給她帶來的再教育?!叭绾纬蔀橐粋€好女人”“什么樣的女人最討男人歡心”……這些看似陳詞濫調的“雞湯”話術卻能短暫地令屏幕前脆弱的人致幻。對這些無法解決問題的泛泛而談生起依賴,這是吳彩云的“睡前節(jié)目”。一旁的影像中,背景是工廠白天的場景,前景是吳彩云坐在床上刷著“睡前節(jié)目”。雖已到休息時間,床上的她仍游走在流水線上漠然的狀態(tài),她在線上線下被交替規(guī)訓著,以至于晚上也延續(xù)了白天線上被規(guī)訓的需要,而鐵架床在這時就跟牢籠一樣困住了她的思緒。
在展覽中,有一個不大起眼的作品《止痛不止動》,它是一個懸掛在下床頂部的粉紅色風扇,觀眾可以自由地啟動或關停它。當風扇被關停時,能看到扇葉上避孕藥包裝的字樣;當它被啟動時,這些字樣會變得模糊不清。如果將女性生理期帶來的痛楚比作機器齒輪的卡頓,那么避孕藥可謂是齒輪的潤滑劑。這是在田野觀察的過程中,一位曾在東莞制衣廠工作的女宿管分享給我們的,她向我們回憶起當年她工作時廠方管理者的“招數(shù)”。因避孕藥對生理期的女性有止痛、鎮(zhèn)靜的作用,為保持一條生產(chǎn)線的穩(wěn)定運作,廠方會使用避孕藥來減輕女工因生理痛而請假的情況。當被問及是否了解避孕藥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副作用,譬如產(chǎn)生不孕等影響時,這位阿姨笑說大家當時年紀都很小,考慮不了那么長遠。想到的除了工作,最多也就是愛情了。
互聯(lián)網(wǎng)興起后,社交活動從線下擴展到了線上,吳彩云將自己塑造成一個過著精致生活、自信且富足的女生——小月月。鏡中的自己,有著流水線上勞累的面孔和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精心修飾的面容,她既是流水線上名牌裙子的生產(chǎn)者,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這些裙子的消費者……像很多渴望愛情卻沒有太多閑暇接觸異性的年輕人一樣,網(wǎng)戀也擊中了吳彩云。在網(wǎng)上,她遇到了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阿城。在阿城的身上,她看到了那個可以幫她實現(xiàn)階級躍升的希望,同時她的情感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阿城送給吳彩云一只大熊玩偶公仔,當吳彩云趴在熊的肚子上,她能聽到里面播放的聲音——那是她無意中捕捉到的兩個室友在背后對她戀情的議論。在旁人眼里,她虛幻的感情是不可信的、荒誕的。
聽覺從熊肚子回到展覽空間,現(xiàn)場傳來了響徹展廳的背景樂:
兒時城市是夢想
遠走于他鄉(xiāng)
獨忍這惆悵
打工光景原來一樣
夢境處機器響
老板只識畫餅
無幾許佳侶同合唱
吔乜都不香
一邊忙一邊鼓掌
抹干了淚兒便無恙
新一天新氣象
快餐式愛戀中找歡樂
在流水線上不凄愴
這是經(jīng)過填詞的一首粵曲小調《彩云追月》,被重新演繹的歌聲合著水聲從花灑形態(tài)的音箱中傳出,循環(huán)地播放著吳彩云兒時對城市生活的憧憬和她如今被流水線裹挾的日常。在這個搭建起的浴室空間里,一面印有工廠上下班時間表的浴簾將這里圍合成孤獨的舞臺。吳彩云的憂愁和感慨在展覽空間里回蕩,夾帶著一絲自嘲。這些情感的流露,仿佛成了整個故事的主題曲,在展覽的空間中循環(huán)。
工廠宿舍統(tǒng)一式樣的鐵架床上,擺放著各式各樣不同的個人物品,蚊帳、簡易床墊、枕頭等,這些細節(jié)共同拼湊起女孩子們各自的生活細節(jié)和習慣。在她們標準化的柜門背后,各自隱藏著一面印有獨特眼睛紋樣的鏡子;當觀眾將鏡子對準自己的臉龐,會在這些鏡面中看見擁有不同眼睛的自己。
對《彩云追月》的重新組織和編排,也似重玩這一場觀展游戲。在以往的作品中,我們通常采用純影像的方式來講述故事,遵循時間的線索,或順敘或倒敘或交錯排序,觀眾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被動接受的。而在這次我們?yōu)閰遣试拼蛟斓膭隼?,動線自由,因果自編。我們模擬了“八卦”的過程,觀眾在不同的作品之間自行收集故事的片段,在一件作品到另一件作品的間隙中生出想象,構筑起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其實,觀眾對敘事在腦中的重新組建是有選擇性和不徹底的,有時是他們主觀上選擇了對局部信息的攝入,關注感興趣的,隔絕掉抵觸的,也有客觀上沒法獲得完整信息的原因,就像電影《一一》里洋洋說的:“你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這樣不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這也給我們帶來思考:我們的另外一半敘事允許被虛構或拼接嗎?觀眾對故事的認知又將如何被湊成?
人們往往只能了解事情的一部分,而我們通過不斷收集其他信息來達到對事情的完整認知;同時,這種完整認知是主觀的,經(jīng)過篩選和整理的,以至于“八卦”的傳播通常涉及真實性和傳聞之間的邊界?!鞍素浴笨赡苁腔谡鎸嵉挠^察和經(jīng)驗,但也可能摻雜了一些非客觀的口述和傳聞。這種不確定性往往也是“八卦”故事的一部分,是傳播者在有意無意中對信息的再加工。這時,他們或許會加入一些個人的見解或猜測,引發(fā)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對信息認知的差異和碰撞。這樣的不確定性給創(chuàng)造提供了空間,讓觀眾和我們共同參與“八卦”的建構過程中。吳彩云不是一個完美的“八卦”對象,她的每一部分(作品)都是殘缺的、不完整的,盡管作品之間有所呼應,但并沒有刻意營造一種一一對應的閉合性。在我們搭建的劇場中,觀眾可以實現(xiàn)他們對角色的理解,并跟我們?nèi)ヌ剿鬟@些松散的“八卦”過程,在游覽的過程中感受我們對女工個體處境的觀察。我們通過糅合多個真實個體的經(jīng)歷,將虛構作為藝術的“轉譯”方式,呈現(xiàn)了一個富有象征性的劇場。這不僅是我們作為觀察者和講述者的角色,也是我們對藝術和現(xiàn)實的深刻反思。
從《情感追擊》《都市情緣》《鹵頭條》到《水上怪談》,再到《彩云追月》,我們探尋著不同的講故事的方式,結合田野觀察和自身經(jīng)驗,用虛構的故事來反映日常。在《彩云追月》這場觀展游戲中,被隱去的時間在空間里重新顯現(xiàn),我們似乎能看到平日觀影過程中被緊湊的劇情擠壓掉的思考間歇;其中有個體對其他個體故事的好奇,亦有對時代肌理的撫摸后收藏在記憶盒子里的切片。
注:陳嘉瑩(一米),藝術家,博物館助理館員;彭文彪,藝術家,導演,攝影師。
責任編輯:蔣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