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fā)展,教育教學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當前的教育理念已然由傳統(tǒng)的“知識本位”轉(zhuǎn)向了如今的“素養(yǎng)本位”。具體而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會學習、善運用、能交流合作,而且要讓學生會發(fā)展、善創(chuàng)造、有提高。當前的教育觀念與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這一觀點高度重合。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也是其他學科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基石。作為小學語文的“重頭戲”,作文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對于作文教學,葉圣陶先生指出“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語文教育教學者基于葉圣陶先生的這一思想,逐步探索“自能”觀念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發(fā)展,以期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真正落地,從而推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基于“自能”的作文教學,強調(diào)學生在習作中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具備更強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明確因何而學、如何學、何時學、學什么等相關因素。在這一教學實踐中,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仍處于系統(tǒng)化作文學習的初級階段,所以為保證教育質(zhì)量,教師的積極反饋就顯得尤為重要,既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又能夠為學生的作文寫作提供自信心與驅(qū)動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課程改革,詳細探究“自能”觀念下,小學語文積極反饋教學的具體實踐,從“自能”作文的內(nèi)涵、“自能”小學語文作文積極反饋教學的實踐路徑兩個維度出發(fā),為各位一線教育教學者提供可供參考的教學經(jīng)驗。
一、“自能”作文的具體內(nèi)涵
“自能”作文源自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融合體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的“自能”教育思想。結合這一觀點,部分教師將“自能”解讀為自己能夠、自覺主動。然而,“自能”的內(nèi)涵卻遠不止于此。想要實現(xiàn)“自能”,教師就要關注其中的潛在內(nèi)涵,即“自愿”與“自控”。換言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學生先自愿、能自控,“自能”才得以真正發(fā)生。具體而言,在作文學習中,學生要對不同階段的學習活動進行計劃、組織、自我指導、自我監(jiān)督以及自我評價。同時,學生要將自己視為自愿者,并為自己創(chuàng)設能夠達到理想化學習成果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基于“自能”作文的具體內(nèi)涵,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通過創(chuàng)設貫穿寫作過程的積極反饋策略,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自身內(nèi)驅(qū)力,觸發(fā)其主動學習的興奮點,激發(fā)寫作主觀幸福感、能動性,依據(jù)不同階段學生寫作心理需要與思維不同發(fā)展狀態(tài),開發(fā)評價驅(qū)動的“自能”作文教學模型、量表、樣例、升級策略,形成積極寫作體驗與能動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能作文能力,提高寫作教學效率。
二、“自能”觀下小學語文積極反饋作文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基于口語交際,做好有針對性的點評,為“自能”作文奠定基礎
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不少教師往往采用“教師講,學生練”這一固定模式。在寫作前,學生缺乏足夠的試錯與探索空間,且主體地位難以得到保障,這就導致很多問題會在寫作后暴露。這不僅降低了教學效率,而且因“被動寫作”導致學生喪失了積極性。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自能”作文的內(nèi)涵背道而馳,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教師的評價反饋往往發(fā)生于學生的寫作中與寫作后,具有一定的局限。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寫文章要在平常說話習慣的基礎上加工,做到比平常說話更好?!庇纱丝梢?,口語表達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進一步提高學生在習作中的“自愿”性,為“自能”作文奠定基礎。教師在這一階段的積極反饋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寫作信心。此外,這一前置性的評價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在寫作中規(guī)避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提高“自能”作文的效率與成果。
教師可以根據(jù)寫作教學主題為學生提供口語表達的方向,并給學生足夠的表達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感受“說”的樂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寫”的欲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說”很簡單,但是“寫”卻很困難,而“說”得多了,學生自然能夠?qū)崿F(xiàn)語感與表達能力的提高,“寫”也自然不再是難題。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的教學為例。教材中的四張圖片與導語讓學生明白“好地方”可以有很多選擇,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教師可以通過“你打算推薦什么地方”“這個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別之處”來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由于口語表達比作文寫作難度低,且具有隨意性,所以學生也更積極主動。當學生出現(xiàn)停頓、結巴、錯誤、跑題等問題時,教師不能即刻打斷發(fā)言并進行糾正,而應等學生表達結束后,先對學生表達的可取之處進行肯定,再指明應注意的方面,讓學生在后續(xù)的寫作中自覺主動地規(guī)避錯誤。例如:有學生在語言表達中雖然說了很多推薦某一地方的原因,但是都不夠詳細。這時,教師可以“你的思路很清晰,能夠感受到你所推薦的地方很有趣,你能在作文中詳細地說一說嗎”進行評價。而有些學生在表達中幾乎都在描述自身的旅游經(jīng)歷。由此推斷,在后續(xù)作文中,學生很可能將本次習作寫成一篇游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說:“你描繪的場景豐富全面,可以看出你經(jīng)歷了一次很愉快的旅行,但為了提高對其他聽眾的吸引力,你可以在語言表達中體現(xiàn)出互動性,寫作文時可以用第二人稱進行寫作……”這樣積極的反饋既肯定了學生的表達優(yōu)點,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彌補不足。通過作文前的口語表達與積極反饋,教師能夠真正激勵學生結合主題找到自己心中最想表達的內(nèi)容,并且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由“想得透”到“講得清”,從而提高學生在寫作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寫作中能夠結合口語表達的經(jīng)驗實現(xiàn)自我引導,為“自能”作文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設置交流話題,在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讓學生自覺主動地積累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克服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同時,教師也要及時對學生的表達進行積極反饋與指導,為學生提供更積極的心理支持與更多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在后續(xù)的寫作中更具有主動性、自覺性,從而提高自我指導與修正的能力。
(二)基于“三重分層”,貫穿教學評價,實現(xiàn)“自能”作文進階發(fā)展
在“自能”觀念下開展作文教學,要以口語表達為基礎,但是由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此,為順應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避免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自能”作文采用了“三重分層”的方式展開教學,即以模仿奠定基礎、以遷移形成拓展、以感悟?qū)崿F(xiàn)自能。這一教學程序由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動力開始,讓學生提煉出自己想寫的內(nèi)容,從而習得落筆的方式方法?!白阅堋弊魑呐c傳統(tǒng)的作文形式相比,其限制與局限性更小。因此,在初始階段,教師不能將學生的寫作起點定位過高,而應該思考如何能夠讓學生“文思泉涌”,不拘泥于寫作形式來書寫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思所聞、所感所悟。然而,“自能”作文的三個教學程序也不能讓學生如脫韁野馬一般“無拘無束”,教師的主導作用依然不容小覷。在“自能”觀念下,教師可以將積極反饋作為指導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能夠有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順應“自能”這一觀念。
首先,在“模仿奠定基礎”的初級階段,很多學生都會因“不知道該寫什么”以及“不知道該如何寫”而難以下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先從模仿開始,依照范文的思路,生成“相似”的習作成果,感受成功的樂趣。模仿就相當于作文習作起步階段的“拐杖”,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仿寫一個詞語、一句話、一段話入手,最終完成文章的寫作,讓學生從中體會寫作技巧,并使其成為一種能力,真正踐行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詞句段運用”中“讀一讀,照樣子寫一種小動物的外形特點”為例,教材中所選擇的兩個例子分別來源于單元課文《燕子》與《昆蟲備忘錄》,兩個句子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入手,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教師可以這兩個句子為例,讓學生找一找本單元中關于動物外形的描寫,并且總結寫法特點,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經(jīng)驗總結,從而圍繞這些精彩的句子展開仿寫。在仿寫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例如:有學生寫道:“一對操縱桿,四條電線桿,加上長脖子和一身花衣服,湊成了那樣可愛美麗的長頸鹿。”針對這一仿寫成果,在評價反饋時,首先,教師要肯定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其次,要指出學生描寫不清晰之處?!安倏v桿”是長頸鹿的角,用“電線桿”來比喻長頸鹿的腿過于夸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抓住文本精髓進行仿寫的同時,要將話說清楚,從而提高學生在后續(xù)寫作中自主檢查與糾錯的能力。
其次,在“以遷移形成拓展”的第二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能夠準確模仿,轉(zhuǎn)化為能夠靈活運用。想要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就要讓學生在模仿中不斷擴展自身的詞匯量,并為學生提供同一主題下,不同角度與表達方式的文本,讓學生從中積累表達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的連貫性。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將寫作方法進行遷移整合。例如:在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學習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并將其合理運用,遷移到所熟悉的景物上。這樣,在喚醒學生寫作意識的同時,引發(fā)學生的遷移思考,讓“自能”寫作水到渠成。在學生完成遷移后,教師要通過積極反饋,肯定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合理應用,也要指出學生運用不當或運用效果不好的地方,并就如何選擇寫作方法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在積極反饋的導向下,掌握寫作技巧,并結合個人經(jīng)驗,合理運用知識儲備,從而在寫作中更具自主性。
最后,在“以感悟?qū)崿F(xiàn)自能”的第三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積累作文素材的同時,進一步感受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更為細致地捕捉到生活中萬事萬物的細節(jié),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言之有物,生成具有深度的個性化寫作成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日記、寫隨筆等,讓對自己有所觸動的事物躍然紙上。這樣的寫作沒有主題限制,卻揭示了學生內(nèi)心最深刻的情感,讓學生通過酣暢淋漓的寫作實現(xiàn)“自能”。而針對這些日記、隨筆,教師的反饋內(nèi)容更多地應該指向?qū)懽魑谋镜募氈滦浴⑶楦行?,不必拘泥于學生是否運用了學過的寫作方法,寫作結構是否合理等,而應該就學生由內(nèi)而發(fā)的情感與細致敏銳的觀察力進行積極評價。
(三)自主修改作文,實現(xiàn)多元評價,優(yōu)化“自能”作文實踐成果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只在意作文得分,對教師的批改評語重視程度不足。此外,很少有學生能夠仔細閱讀自己寫過的作文。即使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自主修改,學生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亦步亦趨,缺乏自身感悟與個人思考。然而,自主修改作文的意識與能力,是“自能”作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xiàn)“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的關鍵。因此,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就要在發(fā)揮積極反饋效用的同時,盡可能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模式,從而實現(xiàn)優(yōu)化“自能”作文的實踐成果。
首先,“自能”修改關注于寫作目的。具體而言,只有當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作文為何而寫、如何寫、為誰而寫,才能清晰具體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與想法。葉圣陶老先生在修改自己兒子的作文時,只是讓其在閱讀后一遍遍地修改,直到最終的文章能夠讓讀者讀懂為止。因此,在“自能”視域下,教師可以讓作文評價體現(xiàn)出一定的置后性,要求學生在完成習作后,利用根據(jù)習作要求形成的“評價量表”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這樣的修改過程既是優(yōu)化也是“回溯”,能夠讓學生從寫作目的是否明確、寫作結構是否合理、寫作表達是否清晰等視角出發(fā),對作文進行反思。評價量表是對目標作文達成不同水平質(zhì)量標準的基本刻畫。針對評價量表提供不同水平的習作樣例,教師基于反饋適時提供“升級策略”,學生憑借這些實現(xiàn)“自能”。
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組內(nèi)成員的一篇文章展開多元修改。不同學生對同一篇文章會產(chǎn)生不同的解讀與意見。這樣的修改既是優(yōu)化,又是創(chuàng)作。其中,有批評也有肯定。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作者還是評論者,都能夠?qū)崿F(xiàn)自我提升,感受到認同感與價值感,而這些情緒就是能夠?qū)崿F(xiàn)學生自我驅(qū)動的內(nèi)在動力,從而讓寫作弱勢的學生不再畏懼寫作,讓寫作強勢的學生進一步綻放光彩,幫助不同水平的學生共同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視域下,語文教學堅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白阅堋庇^念回應了時代發(fā)展對教育的需求,用這一觀念驅(qū)動作文學習,配合教師積極反饋的教學策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前“寫作難”的主要問題,促進學生“我寫我心”,感受寫作之樂,讓寫作融入學生的生活,在自愿、自控與“自能”中成為一種生活常態(tài)。
(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