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6 月30 日,歷時7 年時間建設(shè),深中通道終于揭開神秘面紗,正式通車試運營。當(dāng)天,伶仃洋之上,一條巨龍穿云破海,蜿蜒盤旋,橋上車流如織,短短一個小時內(nèi),就有超7000 車次通過。
700 多年前,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留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的千古絕唱。如今,當(dāng)我們再次望向這片浩瀚的海域,“零丁”不再,僅有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而這一天,大灣區(qū)的“驢友”與“吃貨”們等了太久,渴望“東進”的中山人,更是望眼欲穿。
相較于珠江口對岸的深圳,中山有太多不一樣。
它并不年輕,僅從香山縣建縣算起,到今天也已有800 余年的建城史,古寺、古道、古城,城中不可算少數(shù)。2011 年,中山就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無數(shù)英雄豪杰,尤其1866 年翠亭村的那一聲哭啼,穿云破霧,最終化作時代最強音,讓“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
它也并不高調(diào)。盡管是中國唯一以偉人命名的城市,長久以來閃爍著革命精神的紅色光輝;盡管坐落于珠三角經(jīng)濟圈的黃金地帶, 與深圳、廣州等發(fā)達(dá)城市緊密相鄰, 中山依舊只是作為“配角”,低調(diào)地過著屬于自己的慢生活。獨特的地域環(huán)境與慢節(jié)奏生活姿態(tài),不僅塑造了當(dāng)?shù)厝税荨㈤_放的心態(tài),也使城市獨具“松弛感”。廣袤的綠地與公園,以五桂山為中心朝城市四周蔓延,岐江河穿城而過,緩緩流淌,河畔的孫文西路,燈火輝煌,烤乳鴿的香氣彌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得到了中山的完美詮釋。
不過,中山人骨子里仍有一種較真。他們并不甘當(dāng)綠葉,也絕不“躺平”。深中通道開通后,源源不斷的資源將朝這座城市涌進,那么,當(dāng)機會來臨,這座城市的底氣又來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