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訓練牧羊犬一樣訓練人體內的細菌,這聽起來很科幻,但2024年7月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突破性研究,讓這一想象成為現實。研究團隊首次開發(fā)出一種新技術,能夠直接在小鼠腸道內對細菌進行精準的編輯。這項技術不僅為研究腸道菌群打開了新的大門,更為未來開發(fā)有針對性的微生物組療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那么,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特殊的“運輸工具”—— 一種經過改造的噬菌體(一種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這種噬菌體被精心設計,可以將基因編輯工具精準地遞送到目標細菌中。然后,他們使用了一種叫“堿基編輯器”的工具。這個工具就像一把精密的分子手術刀,可以在不破壞DNA整體結構的情況下,對特定的DNA堿基進行修改。
通過這種方法,研究人員成功地在小鼠腸道內直接編輯了大腸桿菌的基因。在實驗結束時,高達90%的目標細菌都攜帶了預期的基因修改。
這項研究再次證明,微觀世界中的巧妙設計和精準操作可以帶來宏觀世界的巨大變革。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們或許真能成為體內微生物世界的“改造師”,為人類的健康續(xù)寫新的篇章。
許多工廠里都會有煙囪,而這些煙囪往往都會建得比較高,有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那么,為什么要把煙囪建得那么高呢?
很多人會以為,這是為了防止排出來的煙污染離地近的區(qū)域,所以要讓煙都跑到高空去。其實不然。煙囪之所以建得那么高,只是為了讓煙能夠更好地出去。為什么煙囪越高就出煙越快呢?這就要和一些物理知識沾上邊了。煙囪是利用壓強不同的原理來出煙的。兩個地方的壓強差越大,煙就越容易向壓強低的地方去。高空中的壓強要比地面附近的壓強小,離地面越高,壓強也就越小。當煙囪內產生大量的煙后,煙囪底部的壓強就會增大,而高空中的壓強比此時煙囪底部的壓強小得多,這就迫使煙往上走。所以,煙囪建得高,是為了讓煙的流走速度更快。
汽車輪胎大多是黑色,是因為輪胎制作中加入了炭黑這種物質。炭黑是一種不定型碳,特性是質量輕、顆粒非常細微,可以穩(wěn)定橡膠分子,增加輪胎的使用壽命、防滑性能以及耐磨能力。
世界上的第一個輪胎其實是白色的。輪胎最主要的原材料是橡膠,而當時加工橡膠的技術并不成熟,只能用天然橡膠制作輪胎,而白色正是天然橡膠最原始的顏色。到了1915年,汽車界就開始普遍采用碳元素與碳氫化合物高溫凝聚的工藝,橡膠呈現墨水般的純黑色,而且耐磨性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此后,橡膠輪胎進入黑色一統天下的漫長時期。反觀彩色輪胎,因其整體強度和抗撕裂性能都比較差,耐老化性能也不好,時間一長容易變黃、變棕,遭到淘汰也就不可避免。
除了安全性高,黑色輪胎還有其他優(yōu)勢。黑色百搭,更耐臟,而且能緩解視疲勞。試想一下,如果馬路上全是五顏六色的輪胎,很可能會對駕駛員造成視覺上的干擾,增加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
水槽的下水管一般都是U字形的,然后再通入下水道,這彎曲的部分叫“存水彎”。這樣設計是有一定道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下水道反味。因為排完水后,如果不阻擋氣體的話,下水道里的異味容易擴散到家里。
也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水封”,簡單來說,就是水槽的下水管內設置了存水彎,水槽里排下去的水會把存水彎中的水沖出去,之后存水彎里的水位還是會保持不變,這樣下水道內的氣體就不會通過管道反味到家里了。
供圖/銳景創(chuàng)意
(特約編輯:李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