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說:“生命,是一樹花開。來時,繁華滿枝;去時,殘花凋零?!彼匀诉@一生,就如一棵樹,在歲月的年輪漸次厚重中,慢慢地成長。到最后,或是成材,或是平庸,但是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在一圈圈的年輪上刻下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那是凋零之前曾經精彩的證明……
讀過女兒的這篇《一棵柳樹旁的故事》,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不僅是生理也是心理上的。樹與成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讓我們明白: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和機遇的過程,他們需要勇敢地面對每一個階段,不斷地努力和奮斗,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棵樹,從種子萌發(fā),到幼苗嶄露頭角,再到參天大樹,它的每一個階段都象征著孩子的成長歷程。剛剛萌發(fā)的種子,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期待。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困難,但正是這些挑戰(zhàn)和困難,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正如一棵樹需要陽光和雨露的滋潤才能茁壯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需要家人、老師和朋友的關愛與支持。這些就像陽光和雨露一樣,給予孩子溫暖和力量,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再孤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觀念,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學會面對問題,學會承擔責任。就像樹一樣,在經歷風雨的洗禮后,會變得更加堅韌和頑強。當孩子長成參天大樹時,已經擁有了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驗,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追求夢想。枝葉繁茂,象征著孩子的成就和收獲。那一圈圈年輪,記錄著他們在成長道路上的點點滴滴。然而,成長并不意味著結束,樹需要不斷地修剪和調整自己的姿態(tài),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樣,孩子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在《一棵柳樹旁的故事》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的成長歷程,也是判定樹是否成材的一種思考?;葑訉ηf子說:“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大而無用,眾所同去?!鼻f子的回答是:“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簡而言之,就是大而無用,不礙逍遙。對樹如此,孩子亦是如此。我們總是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做一個有本事的人、有影響力的人。其實,做一個有品格、三觀正但卻沒有“大用”的普通人,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只要孩子快樂健康成長,何嘗不是一種平庸的“成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