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升起的地方便是家。小時候,最喜歡看夕陽西斜下的炊煙裊裊,那是母親正用土灶生火給全家人做飯。
土灶,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必備的炊具,如“鎮(zhèn)家之寶”,多用磚加泥巴砌成,高約一米二左右,由灶口、灶膛、灶臺、灶體、煙囪五個部分組成。無論多么貧苦的歲月,只要屋子里有一方土灶,只要土灶上升騰出熱氣來,日子便有生機(jī),有希望。
清晨一早起床,母親就開始圍著土灶打轉(zhuǎn),切菜、炒菜,叮叮當(dāng)當(dāng)。父親往灶膛里塞一把干透的柴火,火苗便騰地冒出來,房間里瞬間炊煙彌漫。倆人隔著煙火有說有笑,家長里短,春種秋收。
那時候生活清苦,可母親卻像魔術(shù)師,土灶就是她的“魔盒”。利用這個簡陋的道具,為正在長身體的我們變出許多美食。鍋巴、餃子、紅薯餅,如果有碗南瓜粉蒸肉更是像過年似的歡快。粗茶淡飯萬年香,我們的歡聲笑語常常穿透老屋的墻壁在鄉(xiāng)村的空中四處飄散。
冬天的晚上也格外溫暖。我和姐姐總喜歡搶著擠在母親身邊,看著從灶口飄出的火苗將母親平靜的臉映紅。而我們,則故意將一雙小手在火苗上伸進(jìn)伸出,看著火苗興奮地跳躍,等待鍋里香氣四溢的飯菜趕快熟透。趕上母親心情好時,還會往灶膛的火堆里扔兩顆大紅薯,待吃完飯后,母親在灶臺上收拾碗筷,便到了我們最期待的時刻——掏出烤紅薯,那可是物資匱乏的年代里我們姐弟最喜歡的零食。
隨著時代發(fā)展,土灶逐漸退出生活的舞臺,液化灶隆重登場,電飯煲、電磁爐、微波爐等新鮮的“oTUhelEJZCAT8A2RrxZUbwLgVPuGTI6YDCxpDf04WbQ=配角兒”也聯(lián)袂出演??杉词褂辛嗣簹?、電器,母親依然留著那方土灶燒火做飯,父親笑話她跟不上時代,她卻得意地說:“家里柴火有的是,燒出來的飯菜又香,何必浪費(fèi)錢,有那錢還不如存著給孩子們呢……”溫暖樸實(shí)的土灶就像母親經(jīng)歷的一生,始終為我們保留著最熱鬧、最溫馨的港灣。
后來家里的廚房要裝修改造,實(shí)在容不下那方土灶。再加上母親上了年紀(jì),挑柴劈柴愈發(fā)費(fèi)勁,父親趁機(jī)勸說,可母親執(zhí)意要將土灶留下,父親只好在廚房前再搭一隅收容它。有一回我實(shí)在忍不住問母親:“現(xiàn)在家用電器多方便啊,您何必那么辛苦生火做飯?”她笑著對我說:“不辛苦,有炊煙升起的地方才是家嘛……”瞬間,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學(xué)生心語
林老師的文章以借物喻人的形式,將土灶與母親交織在一起,溫暖樸實(shí)的土灶就像勤勞善良的母親,帶給每個人踏實(shí)、溫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