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水燕談錄》
劉溫叟為御史中丞a,家極貧。時太宗尹京b,知其貧,致五百千以贈溫叟c,溫叟拜受,以大匱封貯御史之西廊d?;蛴性懼?,曰:“晉王身為京尹,兄為天子,拒之則失敬。吾方為御史,受而用之,則何以清流品也e?”
注釋:
a 劉溫叟:字永齡。北宋初任御史中丞,兼判吏部,人稱清操。
b 太宗:即宋太宗趙光義,時為晉王。尹京:開封府尹。
c 五百千:五百緡,為五十萬銅錢。古代銅錢用緡(穿錢的繩)成串,宋代以一千錢為一緡。
d 匱:同“柜”。
e 流品:官階、等級,泛指現(xiàn)職官員。
譯文:
劉溫叟任御史中丞時,家境十分貧困。當時趙光義任開封府尹,管理京師,知道溫叟貧苦,便送給他五百緡錢。溫叟恭恭敬敬收下了,卻封存在大柜里,放到御史衙門的西廊。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溫叟說:“晉王是開封府尹,晉王兄長是天子。我拒絕晉王送的緡錢,這是對晉王的不尊敬。但是,我正在御史任上,我接受了饋贈并用掉,又怎能去要求受我監(jiān)督的百官做到清廉呢?”
【拾得】
因為貧困不得已接受別人贈送的錢物,改善生活,是沒有什么可非議的;但是,有的人,一當了官,身價一變,便不習慣過去的清貧生活,要用人家的錢來花銷和講排場。即使這些錢不是貪污受賄而來,但是,無功不受祿,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軟。萬一有一天,那些送錢送物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煩,要求你幫助解決,怎么辦?這時,有的人明知這些麻煩應由執(zhí)法機關處理,自己不宜插手,但由于花費了別人的錢物,難以婉拒,需為人家“消災”,甚至以此為借口原諒自己,做出了違法違心的事情。正如劉溫叟所說,再拿什么去要求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