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自幼熟讀兵書且深諳兵法,有將帥之才。起初,他追隨項羽,但不為所用,后來又投奔劉邦,但只是當了一個督辦糧餉的官吏,他因而感到懷才不遇。
由于當時劉邦勢力較弱,不被看好,所以有很多士兵甚至將領都跑了,韓信也是其中之一。當蕭何得知韓信離開的消息后,他急得連夜騎馬去追趕韓信,并把他勸說回來。劉邦覺得奇怪,就問蕭何為什么一定要把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追回來。蕭何告訴劉邦,韓信是一個軍事奇才,小兵跑了可以再招募,但韓信走了可就再難找到這樣的良將了。要想與項羽爭天下,就必須重用韓信。
于是劉邦采納了蕭何的建議,在三軍面前,封韓信為大將軍。此后,韓信“拔魏趙,定燕齊,使?jié)h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滅項籍”。
我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名將,他們能征善戰(zhàn),抵御外敵,保家衛(wèi)國。如,漢代防御匈奴入侵的飛將軍李廣、唐朝恢復中興立有大功的郭子儀、明朝驅(qū)逐倭寇的大將戚繼光……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句俗語現(xiàn)用來比喻在團隊或組織中,普通的成員相對容易招募和獲得,但具備卓越領導才能和專業(yè)技能的關鍵人物卻非常難得。